显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31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需要独立压力元件就能保持规则的显影间隙的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一可旋转的光电导滚筒,一与光电导滚筒联合旋转用于把调色剂附于光电导滚筒的显影滚子,一向显影滚子提供调色剂提供调色剂的滚子,一转动支撑光电导滚筒的第一支撑体,以及安装在第一支撑体上的惰轮,惰轮、光电导滚筒和显影滚子的中心构成一个三角形。在这样的结构中,产生了一施加在滚子上的力,以确定显影滚子相对于光电导滚筒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的显影设置,更特别的是涉及一种使用单一成分无磁性调色剂的非接触型的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单一成分无磁性调色剂的非接触型的显影装置中,光电导滚筒(photoconductive drum)与显影滚子之间通常需要保持一个规则的间隙(以下称为“显影间隙”)。此外,显影滚子通常是由从光电导滚筒的光电导滚筒齿轮传递到显影滚子的显影滚子齿轮的驱动力来驱动的。在这点上,显影间隙的不规则一般是由图1至图3中显示的角α方向的压力所产生的排斥力而引起的。这样不规则显影间隙对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严格保持规则的显影间隙是必需的。一个保持规则的显影间隙的惯用方法是由图1的显影装置来实现的。根据图1,传统的显影装置1由光电导部分20和显影部分40构成。光电导部分20包括一第一支撑体10,一由第一支撑体提供的带电滚子11,一光电导滚筒12,一经过清洁处理的叶片13和一废调色剂箱14。显影部分40包括一第二支撑体30,一由第二支撑体30提供的显影滚子31,一可控的叶片32,一提供调色剂的滚子33和调色剂34。显影装置1还包括一定位元件50,它位于显影部分40中,并由光电导部分20转动支撑,来确定显影滚子31相对于光电导滚筒12的位置。上述构造的显影装置1在光电导滚筒12上形成一带静电的潜像,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驱动力从成像设备的主体传递到光电导滚筒12的光电导滚筒齿轮(未显示),并从光电导滚筒齿轮传递到显影滚子31的显影滚子齿轮(未显示)。同时,这个驱动力通过一惰轮(未显示)传递到提供调节剂的滚子33的齿轮(未显示),因此,光电导滚筒12,显影滚子31和提供调色剂的滚子33被转动地驱动。这样,一个带静电的潜像就形成了。这里,为了防止在驱动力传递的过程中,由来自角α方向的压力所产生的排斥力而引起的显影间隙的不规则,定位单元50的旋转点51被置于压力角α的矢量上,如图1所示,从而使显影滚子31压向光电导滚筒12。然而,传统的仅通过控制定位单元50的旋转点51来保持规则的显影间隙的方法,在控制零部件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从严格的功能意义上讲,零部件必须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才能提供规则的显影间隙。特别是,由于在确定旋转点51方面有很多限制因素,对于一个小型的显影装置来说,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图2是说明另外一种传统的保持规则显影间隙方法的剖面图,对于具有与图1一样结构和作用的元件将用同样的数字代表,其详细的说明在此也将省略。根据图2,在显影装置2中,定位单元50A的旋转点51A被置于预先设定的β角范围之内,在驱动力的传递过程中,为了防止由齿轮的压力角α产生的排斥力而导致的显影间隙的不规则性,用一个单独的压力元件(未显示)施加力矩91以加压显影滚子31顶住光电导滚筒12。通过压力元件获得的力矩91,同时控制定位单元50A的旋转点51A,用这种上述的传统方法虽然可以保持显影滚子31和光电导滚筒12之间的规则的显影间隙,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由调色剂的质量和用途而引起的驱动负荷的偏差。考虑到零件尺寸的公差和组装的偏差这两方面的原因,压力元件也很难设计。因此,即使这种方案也很难保证一定的质量。图3是说明又一种传统的保持规则显影间隙方法的剖面图,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与图1和图2一样结构和作用的元件将用同样的数字代表,其详细的说明在此也将省略。关于图3的显影装置3中,在重力方向的定位元件15上提供了一个定位元件50B,它被安装在光电导部分20的第一支撑体10上,以确定第一重力方向的位置。元件60被安置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以确定显影部分40的第二重力方向的位置。在上述的显影装置3中,为了防止由齿轮的压力角α方向产生的排斥力而导致的显影间隙的不规则性,在驱动力的传递过程中,确定了定位元件50B和显影滚子31的位置。特别是,对于从重力方向定位元件15确定显影元件40的第一重力方向位置的定位元件50B的位置,以及对于显影滚子31相对于光电导滚筒12到第二重力方向的定位元件60的位置,在驱动力的传递过程中都得到确定。于是,用一个单独的压力元件(未显示)施加力矩92以加压显影滚子31顶住光电导滚筒12。然而,用上述的方法来保持规则的显影间隙,存在与图2中的显影装置2类似的问题,即,考虑到由调色剂34的质量和用途而引起的驱动负荷的偏差,不仅包括零件尺寸的公差,而且包括组装的偏差,都会使压力元件的设计产生难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保证压力元件的质量。因此,对于一个成像设备的非接触型显影装置来说,有必要用一种简单的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分离的压力元件就能保持规则显影间隙的显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显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两个目的,所提供的显影装置包括一光电导滚筒、一显影滚子、一提供调色剂的滚子、一第一支撑体和一惰轮。光电导滚筒是可旋转的。显影滚子联合光电导滚筒旋转并将调色剂附于光电导滚筒。调色剂滚子对光电导滚筒提供调色剂。第一支撑体转动地支撑光电导滚筒,惰轮也安装在第一支撑体上,以便使惰轮、光电导滚筒和显影滚子的中心点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显影滚子的旋转驱动力就传递给了提供调色剂的滚子。因此,由于光电导滚筒齿轮、显影滚子齿轮和惰轮被驱动,这些齿轮的中心点也构成一个三角形。一种直接朝向光电导滚筒的力施加给显影滚子,因而无需压力元件就压住了光电导滚筒。根据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显影装置包括一用于转动地支撑显影滚子的第二支撑体,在这个第二支撑体上安装了一定位元件,以便确定显影滚子相对于光电导滚筒的位置,其端部也被第一支撑体转动地支撑。定位元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惰轮中心到显影滚子中心的标为“G”的连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体包括一显影箱和一调色剂盒,它们之间是各自独立的。调色剂盒被安装在第一支撑体上,显影箱通过定位元件转动地支撑于第一支撑体上。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显影装置包括一间隙保持元件,以保持光电导滚筒转轴和显影滚子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间隙保持元件包括第一支撑体上的间隙固定块,用来支撑显影滚子转轴外侧的一个转轴。另一种方法,间隙保持元件也可以包括一个间隙固定圈,显影滚子的一端或两端与光电导滚筒外缘接触。另外,显影装置包括一重力方向定位元件,以确定第二支撑体的重力方向位置。重力方向定位元件包括一安装在第一支撑体上的第一元件,用于将显影滚子的转轴支撑在其下部元件上,以及一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的第二元件,用于支撑第二支撑体。在此,第一元件是一个轴支撑块,第二元件是一个滚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显影装置包括一旋转的光电导滚筒,一与光电导滚筒联合旋转并将调色剂附于光电导滚筒的显影滚子,一供给显影滚子调色剂的提供调色剂滚子,一转动地支撑光电导滚筒的第一支撑体,一转动地支撑显影滚子的第二支撑体,一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支撑体两侧,以便连接这两个支撑体的第三支撑体,以及一安装在第三支撑体上的惰轮,以便使惰轮、光电导滚筒和显影滚子的中心点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在此装置中,显影滚子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提供调色剂的滚子上。再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显影装置包括一由第二支撑体支撑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一可旋转的光电导滚筒;一与光电导滚筒联合旋转用于把调色剂附于光电导滚筒的显影滚子;一向显影滚子提供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滚子;一转动地支撑光电导滚筒的第一支撑体;以及一安装在第一支撑 体上的惰轮,惰轮、光电导滚筒和显影滚子的中心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显影滚子的旋转驱动力就传递到提供调色剂的滚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仁哲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