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18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员保护装置,提供一种无论是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还是座位座椅移动,在碰撞预测时均能够不延迟主气囊的展开而适当地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乘员保护装置(101)具备:主气囊装置(50),其在车辆(1)碰撞时保护乘员(P);副气囊装置(60),其掸落乘员(P)的臂;以及控制部(110),其在碰撞预测时在副气囊袋体(62)展开后使主气囊袋体(52)展开,其中,副气囊装置(60)设置于座位座椅(10),因此,即使通过座椅滑动装置(20)移动座位座椅(10),也能够在碰撞预测时直接展开副气囊袋体(62),能够不延迟主气囊袋体(52)的展开而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员保护。员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员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护乘员不受碰撞等影响,汽车等车辆中作为乘员保护装置装备有气囊装置。
[0003]该气囊装置通常由冲击传感器、充气机、气囊和控制装置等构成。当因前面碰撞等而使冲击传感器检测到冲击时,气囊装置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工作信号传送到充气机,充气机产生气体并将其输送到气囊。而且,气囊通过从充气机输送的气体瞬时膨胀,并在乘员的前方展开。由此,气囊通过内部的气压而接住因冲击而向前方移动的乘员的身体,一边吸收该运动能量一边收缩。这样,通过气囊缓和汽车的前面碰撞等中的因碰撞冲击引起的乘员的激烈的前方移动,确保乘员的安全。
[0004]另一方面,近年来,对自动驾驶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这种自动驾驶车辆中,与驾驶员等乘员的意思无关地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因此,提出有与自动驾驶对应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在该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具有在乘员的上身前展开的前气囊,在与移动到比就座位置靠前的乘员的上身的肩部抵接的部位形成有肩部可以进入的肩部支承凹部。由此,即使在车辆的自动驾驶中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上身在碰撞前从座椅的就座位置向前移动,也能够在肩部支承凹部中支承该上身的肩部,保护乘员。另外,在该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从肩部支承凹部朝向车宽方向的一方,形成一方侧与另一方侧相比靠后的倾斜面。由此,能够通过前气囊的倾斜面支承使另一方的肩部靠前而以倾斜的姿势向前移动的上身整体,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并在该状态下吸收冲击(参照专利文献1)。
[0005]然而,当自动驾驶真正普及时,在乘员的搭乘状态下自由度增加。因此,例如,即使就座于驾驶席,也可以考虑在车辆的行驶中手持便携终端等。另外,甚至现在,也可以考虑在驾驶席以外的座位,在车辆的行驶中手持便携终端等。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524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然而,在前气囊朝向乘员展开时,如果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则在前气囊和乘员的上身之间夹住乘员的臂或便携终端等,难以得到最佳的乘员保护。
[0011]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在车顶配置副气囊,从车顶使副气囊降下,掸落(払

落)乘员的臂。但是,在该情况下,在从预测有碰撞到使主气囊(目前的前气囊)展开的期间,必须检测乘员的臂的位置,变更副气囊展开的位置。但是,为了在碰撞时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必须从预测到碰撞开始瞬时进行主气囊的展开,用于进行副气囊的展开位置的变更的时间
只能是非常有限的短时间,因此,难以大幅挪动副气囊的展开位置。特别是,在通过座椅滑动装置将座位座椅向前后大幅挪动时,副气囊展开的位置也必须大幅变更。
[0012]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创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乘员保护装置,在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时,在预测有碰撞的情况下,即使座位座椅移动,也能够瞬时展开副气囊,可靠地甩落乘员的臂,能够不延迟主气囊的展开而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碰撞预测单元,其预测车辆的碰撞;主气囊,其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单元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从车辆的前方朝向乘员展开;座位座椅,其供乘员就座,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副气囊,其收纳于所述座位座椅的上方,从乘员的上方朝向下方展开;以及展开控制单元,其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单元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从所述座位座椅的上方展开所述副气囊,之后展开所述主气囊。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也可以为,具备:突出部,其收纳所述副气囊,从所述座位座椅的上方向乘员的上部突出,其中所述展开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单元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使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座位座椅突出,从所述突出部展开所述副气囊。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也可以为,具备:乘员状态检测装置,其检测乘员的臂的位置,其中所述展开控制单元基于通过所述乘员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乘员的臂的位置使所述副气囊展开。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副气囊具有右臂用副气囊和左臂用副气囊,其中所述展开控制单元基于通过所述乘员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乘员的臂的位置,使所述右臂用副气囊或所述左臂用副气囊展开。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乘员保护装置,在乘员持有便携终端等时,在预测有碰撞的情况下,即使座位座椅移动,也能够瞬时展开副气囊而可靠地甩落乘员的臂,能够不延迟主气囊的展开而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概略的剖视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概略框图。
[0022]图3(a)-(e)是表示气囊袋体的展开经过的侧视图。
[0023]图4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0024]图5(a)-(c)是表示从座椅靠背展开副气囊袋体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一例的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1车辆、3地板、4车顶、5仪表板、10座位座椅、11座椅坐垫、12座椅靠背、13头枕、14座椅突出部、20座椅滑动装置、21下轨、22上轨、23解除杆、31车载摄像头、32雷达、50主气囊装置、51主用充气机、52主气囊袋体、60副气囊装置、62副气囊袋体、80座椅突出部移动装置(
シート
突出部可動装置)、101乘员保护装置、11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概略的剖视图。另外,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概略框图。另外,图3(a)-(e)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工作时的气囊袋体的展开经过的侧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0030](车辆1的结构)
[0031]如图1所示,车辆1的乘员室在下部设置有地板(
アンダーフロア
)3,在上部设置有车顶4。另外,在地板3上配备有座位座椅10。另外,车辆1中具备后述的乘员保护装置101。
[0032](座位座椅10)
[0033]座位座椅10是乘坐于车辆1的乘员P就座的部件。另外,座位座椅10具备从乘员P的臀部支承大腿部的座椅坐垫11(座位部)、可斜躺地设置的座椅靠背12(背靠部)、支承乘员P的头部的头枕13(头部)。
[0034]另外,在座椅靠背12的上方内部设置有座椅突出部14。座椅突出部14在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10预测到碰撞时,从座椅靠背12向就座于座位座椅10的乘员P的上方突出。另外,在座椅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包括:碰撞预测单元,其预测车辆的碰撞;主气囊,其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单元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从车辆的前方朝向乘员展开;座位座椅,其供乘员就座,能够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副气囊,其收纳于所述座位座椅的上方,从乘员的上方朝向下方展开;以及展开控制单元,其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单元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从所述座位座椅的上方展开所述副气囊,之后展开所述主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包括:突出部,其收纳所述副气囊,从所述座位座椅的上方向乘员的上部突出,其中所述展开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江将太山下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