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属于水体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饮用水进水口和出水口,沿饮用水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壳体内依次设置有一级处理腔、二级处理腔和电解腔;其中一级处理腔内设置有吸附树脂,二级处理腔内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电解腔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二级处理腔中吸附树脂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体进行联合净化,并且将树脂处理腔与电解处理腔进行耦合,大大改善水体中带电性有机物、卤素离子、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并且有利于电解过程对水体的进一步消毒,低成本的条件下,在高效净水、杀菌的同时可大幅削减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削减出水毒性。削减出水毒性。削减出水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在输送至城市管网前,需要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加氯消毒,但加氯消毒会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消毒副产物。此外自来水出厂后,还要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高楼水塔、水箱等设施,在输送过程中,铁锈、污垢等都将对水质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还会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因此当饮用水运输到用户终端时,深度净化显得尤为重要。饮用水源水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有机物(NOM)、卤素离子(Br
–
、Cl
–
),在消毒剂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卤代消毒副产物,为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体。此外,自来水出厂后在输送过程中经过输水管网及高楼水塔、水箱等设施,铁锈、污垢等都将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会导致病原菌(例,大肠杆菌)的滋生。
[0003]目前,市面上的净水器主要采用膜技术、陶瓷滤芯技术、活性炭技术等开展饮用水深度净化。“膜技术”净水器又被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四大类。其中“微滤”、“超滤”、“陶瓷滤芯”技术,难以有效过滤细小污染物且削减消毒副产物;而“纳滤”、“反渗透”虽能生产纯水,但一方面耗水耗电严重,成本高,另一方面不耐污,且容易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导致寿命降低;活性炭吸附技术则不能去除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需要同其它消毒技术配合使用,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综上,目前市面上的部分净水器,由于终端用户条件所限,难以具备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条件,无法保证水质安全健康。
[0004]经检索,申请号:201710925957.0,申请日:2017年10月05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新型饮用水杀菌消毒用净水器,该申请案公开的方案包括底座,第一净化罐和第二净化罐,第一净化罐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金属罐,金属罐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管,金属罐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且进水管远离金属罐的一端贯穿第一净化罐并延伸至第一净化罐外部;第二净化罐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连接水管的下部,隔板上设置有气体喷头,第二净化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气体喷头的进气口连通,第二净化罐背侧固定安装有臭氧回收器,臭氧回收器进气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远离臭氧回收器的一端贯穿第二净化罐的顶板并延伸至第二净化罐的内部。该装置可以实现饮用水在通过第一净化罐的金属罐时,金属罐内的紫外线灯管对饮用水进行第一次消毒,在第二净化罐内通过对饮用水内通入臭氧气体进行第二次消毒,使饮用水的消毒更加彻底,增加了饮用水的安全性。但是该装置未设置净化模块,未能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及部分有机物,以至于可能在后续的臭氧消毒过程中进一步生成消毒副产物。此外,采用臭氧,会影响水的口感,损害胃黏膜,增加自由基,对人体有害;采用紫外线杀菌器,需每周擦拭清洗石英套管,否则,细菌分泌物及细菌尸体在石英管上形成的粘膜层,会大大降低乃至消除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都十分有限,并且使用成本较为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饮用水难以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通过该装置使得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以及水电解的多级串联,实现对水体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本技术的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饮用水进水口和出水口,沿饮用水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壳体内依次设置有一级处理腔、二级处理腔和电解腔;其中一级处理腔内设置有吸附树脂,先对水体中的色度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二级处理腔内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对经吸附树脂吸附后的水体进行离子交换;电解腔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对经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后的水体进行电解。
[0010]优选地,一级处理腔、二级处理腔之间通过第一阻拦层隔开,二级处理腔和电解腔之间由第二阻拦层隔开。
[0011]优选地,所述一级处理腔设置有反冲洗进水口,吸附树脂设置于饮用水进水口与反冲洗进水口之间的一级处理腔内。
[0012]优选地,所述吸附树脂为吸附树脂层,一级处理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吸附树脂层通过第一卡槽固定于一级处理腔内,和/或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离子交换树脂层,二级处理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离子交换树脂层通过第二卡槽固定于二级处理腔内。
[0013]优选地,所述吸附树脂为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0014]优选地,电解腔内设置有电极卡槽,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通过电极卡槽固定于电解腔内。
[0015]优选地,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水体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层,再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层。
[0016]优选地,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层为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0017]本技术的一种饮用水消毒方法,将水体先通过吸附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对水体中的色度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然后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吸附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离子交换;最后将进行离子交换后的水体进行电解。
[0018]优选地,具体步骤为:
[0019]步骤一、将水体通入一级处理腔内,使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将水体中的色度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
[0020]步骤二、将吸附处理后的水体通入二级处理腔内,先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体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再通过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体进行离子交换;
[0021]步骤三、将离子交换后的水体通入电解腔内进行电解处理。
[0022]3.有益效果
[0023]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24](1)本技术的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饮用水进水口和出水口,沿饮用水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壳体内依次设置有一级处理腔、二级处理腔和电解腔;其中一级处理腔内设置有吸附树脂,二级处理腔内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电解腔
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通过一、二级处理腔中吸附树脂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体进行联合净化,并且将树脂处理腔与电解处理腔进行耦合,大大改善水体中带电性有机物、卤素离子、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并且有利于电解过程对水体的进一步消毒,低成本的条件下,在高效净水、杀菌的同时可大幅削减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削减出水毒性。
[0025](2)本技术的一种饮用水消毒方法,将水体先通过吸附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对水体中的色度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然后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吸附处理后的水体进行离子交换;最后将进行离子交换后的水体进行电解;通过吸附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二级串联,利用吸附树脂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饮用水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34),沿饮用水进水口(111)到出水口(134)的方向,壳体(100)内依次设置有一级处理腔(110)、二级处理腔(120)和电解腔(130);一级处理腔(110)内设置有吸附树脂,先对水体中的色度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二级处理腔(120)内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对经吸附树脂吸附后的水体进行离子交换;电解腔(130)内设置有阳极电极(132)和阴极电极(133),对经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后的水体进行电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处理腔(110)、二级处理腔(120)之间通过第一阻拦层(101)隔开,二级处理腔(120)和电解腔(130)之间由第二阻拦层(102)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处理腔(110)设置有反冲洗进水口(114),吸附树脂设置于饮用水进水口(111)与反冲洗进水口(114)之间的一级处理腔(110)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旸,吴赟,汤海洋,姚志建,李爱民,魏文哲,李梦媛,钟红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