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00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该电桥驱动系统的外轴(AO)与电机(M)连接,外轴(AO)具有中空的内腔,差速器(D)的第一半轴(A1)穿过外轴(AO)的内腔,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太阳轮与外轴(AO)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齿圈通过第一离合器(C1)连接到壳体,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行星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太阳轮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太阳轮通过第二离合器(C2)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行星架与差速器(D)的差速器壳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齿圈与壳体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桥驱动系统,其使用两个独立的离合器实现两种传动比的选择,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控制方便。控制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的变速器领域,特别是纯电动车或是混合动力车中的电桥驱动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电动车辆,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油电混动)车,其电力驱动方式包括中央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两种。中央电机驱动系统的一种常见的布置形式也被称为电桥(eAxle)驱动系统。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5859059U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行星排式纯电动汽车变速器。参照图1,在该方案中,电机M和差速器D同轴线地布置。在电机M和差速器D之间设有双离合器DC和行星齿轮组PGS。行星齿轮组PGS包括在轴向上并列的、平行设置的两组行星轮,每组行星轮分别与一个太阳轮啮合,两组行星轮连接到同一个行星架。双离合器DC的两个内毂分别通过互相嵌套的内轴AI和外轴AO与行星齿轮组PGS的两个太阳轮连接。通过控制双离合器DC的接合状态,可以改变行星齿轮组PGS的传动比,实现两挡变速的功能。
[0004]然而,上述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0005](i)双离合器DC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相应地,对双离合器DC的控制方式复杂,成本高;
[0006](ii)该设计方案对应的装置所占用的轴向空间大;
[0007](iii)由于外轴AO套设于内轴AI的外周,外轴AO通过内轴AI得到支撑、且外轴AO需要能相对于内轴AI转动,这对外轴AO和内轴AI的位置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008](iv)单个行星齿轮组PGS所能提供的传动比有限,当传动比不够大时需要增加电机的输出扭矩,导致系统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其包括壳体、电机、外轴、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差速器,其中,
[0011]所述外轴与所述电机的转子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外轴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中空的内腔,作为所述差速器的一个输出半轴的第一半轴穿过所述外轴的所述内腔,
[001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与所述外轴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
[0013]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到所述壳体,
[0014]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
[0015]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
[0016]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
[0017]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与所述壳体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
[001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电桥驱动系统处于一个挡位;当所述第一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电桥驱动系统处于另一个挡位。
[0019]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在所述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
[002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毂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外毂连接所述壳体,和/或
[0021]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内毂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毂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
[002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在所述轴向上依次包括相连的且能拆卸的电机端盖、共用子壳体、内支撑盘和齿轮箱子壳体,
[0023]所述共用子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齿轮箱子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差速器,
[0024]所述内支撑盘给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
[0025]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共用子壳体包括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共用子壳体的中部的盘状的共用子壳体隔挡,所述共用子壳体隔挡在所述轴向上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分隔开,
[0026]所述外轴轴向地穿过所述共用子壳体隔挡,所述共用子壳体隔挡和所述外轴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轴的轴承,
[0027]所述共用子壳体隔挡的朝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面设有行星架第一支撑部,所述行星架第一支撑部处设有给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的轴承。
[002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支撑盘的朝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面设有行星架第二支撑部,所述行星架第二支撑部处设有给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的轴承,
[0029]所述内支撑盘的朝向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面设有行星架第三支撑部,所述行星架第三支撑部处设有给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的轴承。
[003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在所述轴向上依次包括相连的且能拆卸的电机端盖、电机子壳体、齿轮箱子壳体和齿轮箱端盖,
[0031]所述电机子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机,所述齿轮箱子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齿轮箱端盖用于容纳所述差速器。
[003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子壳体的远离所述电机端盖的端部具有在所述电机的径向上延伸的盘状的电机子壳体隔档,所述外轴轴向地穿过所述电机子壳体隔档,所述电机子壳体隔档和所述外轴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轴的轴承,
[0033]所述电机子壳体隔档的朝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面设有行星架第一支撑部,所述行星架第一支撑部处设有给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的轴承。
[003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箱子壳体的轴向中部具有在所述径向上延伸的
盘状的齿轮箱子壳体隔档,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箱子壳体隔档的轴向两侧,
[0035]所述齿轮箱子壳体隔档的朝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面设有行星架第二支撑部,所述行星架第二支撑部处设有给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的轴承,
[0036]所述齿轮箱子壳体隔档的朝向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面设有行星架第三支撑部,所述行星架第三支撑部处设有给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提供支撑的轴承。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其使用两个独立的离合器实现两种传动比的选择,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一种已知的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3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40]图3和图4是图2所示的电桥驱动系统在两个不同挡位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0041]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M电机;D差速器;DC双离合器;PG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其包括壳体、电机(M)、外轴(AO)、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差速器(D),其中,所述外轴(AO)与所述电机(M)的转子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外轴(AO)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中空的内腔,作为所述差速器(D)的一个输出半轴的第一半轴(A1)穿过所述外轴(AO)的所述内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太阳轮与所述外轴(AO)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齿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C1)连接到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太阳轮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太阳轮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C2)连接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D)的差速器壳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齿圈与所述壳体不能相对转动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处于接合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器(C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电桥驱动系统处于一个挡位;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器(C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电桥驱动系统处于另一个挡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C1)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在所述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内毂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齿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外毂连接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内毂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太阳轮,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外毂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太阳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轴向上依次包括相连的且能拆卸的电机端盖(Hem)、共用子壳体(Hs)、内支撑盘(Hi)和齿轮箱子壳体(Hg),所述共用子壳体(Hs)用于容纳所述电机(M)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所述齿轮箱子壳体(Hg)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和差速器(D),所述内支撑盘(Hi)给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的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PGS2)的行星架提供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子壳体(Hs)包括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共用子壳体(Hs)的中部的盘状的共用子壳体隔挡(Hsw),所述共用子壳体隔挡(Hsw)在所述轴向上将所述电机(M)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PGS1)分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徐君杰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