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52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包括胸带主体,所述胸带主体左端位置内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刺毛层一,所述胸带主体右端位置外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圆毛层一,且所述刺毛层一与所述圆毛层一位置相匹配,所述胸带主体右端底部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的数量为四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胸带主体右端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使该种心外科胸带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患者术后胸部伤口处存在的管线通过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穿出并固定,从而实现了各种管线分离固定,既能有效的保护胸部伤口,又可以妥善固定管道,避免管道凌乱及非计划脱出,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满足使用需求。用需求。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

技术介绍

[0002]心外科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胸部正中切口,术后需要使用胸带包扎保护,但是患者术后胸部伤口处存在很多的管道,有两根胸腔引流管和两根起搏电极,甚至还存在临时起搏器连接装置,目前使用的胸带只能将管道全部包裹于胸带内,出现管道凌乱,影响操作,降低患者舒适感的现象,同时影响保护伤口的效果,又不能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无法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包括胸带主体,所述胸带主体左端位置内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刺毛层一,所述胸带主体右端位置外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圆毛层一,且所述刺毛层一与所述圆毛层一位置相匹配,所述胸带主体右端底部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之间的间隙均相同。
[0006]优选的,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包括穿出孔,贯穿缝隙,刺毛层二与圆毛层二,所述穿出孔贯穿开设于所述胸带主体右端位置,所述贯穿缝隙裁剪于所述穿出孔前侧,所述刺毛层二与所述圆毛层二通过针线对称缝合于所述贯穿缝隙对应面上。
[0007]优选的,所述胸带主体左端端头尺寸结构与四个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位置相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胸带主体为弹性结构,且所述胸带主体采用双层设计。
[0009]优选的,所述胸带主体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网条,所述透气网条与所述透气网条之间的间隙均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胸带主体内侧面固定贴合连接有硅胶片条,所述硅胶片条在所述胸带主体内侧面对称设置。
[00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有益效果在于:
[0012]通过在胸带主体右端底部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使该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患者术后胸部伤口处存在的管线通过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穿出并固定,从而实现了各种管线分离固定,既能有效的保护胸部伤口,又可以妥善固定管道,避免管道凌乱及非计划脱出,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后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与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胸带主体;2、刺毛层一;3、圆毛层一;4、穿出孔;5、贯穿缝隙;6、刺毛层二;7、圆毛层二;8、透气网条;9、硅胶片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3,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包括胸带主体1,胸带主体1左端位置内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刺毛层一2,胸带主体1右端位置外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圆毛层一3,且刺毛层一2与圆毛层一3位置相匹配,胸带主体1右端底部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之间的间隙均相同。
[0019]线管穿过固定结构包括穿出孔4,贯穿缝隙5,刺毛层二6与圆毛层二7,穿出孔4贯穿开设于胸带主体1右端位置,贯穿缝隙5裁剪于穿出孔4前侧,刺毛层二6与圆毛层二7通过针线对称缝合于贯穿缝隙5对应面上;通过在胸带主体1右端底部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使该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患者术后胸部伤口处存在的管线通过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穿出并固定,从而实现了各种管线分离固定,既能有效的保护胸部伤口,又可以妥善固定管道,避免管道凌乱及非计划脱出,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满足使用需求。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整个胸带围绕患者胸部一周放置好,将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的位置与患者伤口处存在的管线位置相对应,将患者伤口处管线通过贯穿缝隙5贯穿放置于穿出孔4,通过刺毛层二6与圆毛层二7组成的魔术贴将贯穿缝隙5两边进行紧密粘贴在一起,从而对管线实现了固定作用。
[0020]胸带主体1左端端头尺寸结构与四个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位置相匹配;避免胸带主体1左端与右端连接时会压盖住管线,满足使用需求。
[0021]胸带主体1为弹性结构,且胸带主体1采用双层设计;通过设有弹性结构的胸带主体1,从而进一步保证该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能够满足不同胸围患者的使用。
[0022]胸带主体1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网条8,透气网条8与透气网条8之间的间隙均相同;通过在胸带主体1表面贯穿开设有透气网条8,进一步增强该种胸带的散热性能,避免患者在使用该种胸带过程中产生大量汗液。
[0023]胸带主体1内侧面固定贴合连接有硅胶片条9,硅胶片条9在胸带主体1内侧面对称设置;通过在胸带主体1内侧面固定贴合连接有硅胶片条9,进一步保证整个胸带与患者的贴附性,避免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胸带发生位置移动。
[0024]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首先将该种心外科胸带围绕患者胸部一周放置好,将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的位置与患者伤口处存在的管线位置相对应,将患者伤口处管线通过贯穿缝隙5贯穿放置于穿出孔4,通过刺毛层二6与圆毛层二7组成的魔术贴将贯穿缝隙5两边进行紧密粘贴在一起,从而对管线实现了固定作用,固定完成后,通
过弹性结构的胸带主体1作用下,将胸带主体1左端刺毛层一2紧紧粘连在胸带主体1右端的圆毛层一3上,在此过程中,胸带主体1左端端头不会压盖住线管,同时该种心外科胸带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的透气网条8会极大程度散出患者皮肤表面热量,避免该种心外科胸带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汗液,胸带主体1内侧面固定贴合连接的硅胶片条9能够进一步保证整个胸带与患者的贴附性,避免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胸带发生位置移动。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包括胸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主体(1)左端位置内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刺毛层一(2),所述胸带主体(1)右端位置外侧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圆毛层一(3),且所述刺毛层一(2)与所述圆毛层一(3)位置相匹配,所述胸带主体(1)右端底部位置贯穿设有线管穿过固定结构,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之间的间隙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心外科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穿过固定结构包括穿出孔(4),贯穿缝隙(5),刺毛层二(6)与圆毛层二(7),所述穿出孔(4)贯穿开设于所述胸带主体(1)右端位置,所述贯穿缝隙(5)裁剪于所述穿出孔(4)前侧,所述刺毛层二(6)与所述圆毛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