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拓儒专利>正文

一种流体管道胶囊形内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48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管道胶囊形内检测机器人,上、下球壳通过螺纹连接中间的叶轮外壳,叶轮外壳通过过渡配合连接内部的两个轴承,轴承再通过过渡配合连接内柱,内柱中央有一体成型的用来放置电路板的横板。当机器人在管道内运行时,流体与机器人的流速差会推动叶轮旋转,从而保证机器人前进方向稳定,减少磕碰,并为前进提供动力,缩短运行时间进而减少里程误差的累积,减少电量消耗,更适合长距离管道的内部检测。同时,轴承可以化解一些机器人与管道的磕碰,减少因磕碰产生噪声而对内部传感器接收信号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传感器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管道胶囊形内检测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流体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流体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通常有柱形与球形两种。柱形检测器利用皮碗依靠流体推动前进,运行存在着缺陷,由于传统内检测器与管道紧密贴合,而且内检测器体积庞大,遇到变形、弯曲管道,极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一旦堵塞,不仅要停止运输,还需大量人力物力将其从管道中取出,如果管道是海底流体管道,则风险更大。球形内检测器依靠自漂流前进,流动速度慢,消耗电量大,笨重。且由于内置加速度计精度及漂移,具有误差的时间积累性,误差随时间的二次方递增,故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管道的检测定位。此外,由于漂流不稳定,机器人易于与管道磕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管道内检测器在检测过程中体积庞大、易卡堵、漂流时间长、耗电量大、定位误差大与易与管道磕碰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新式机械结构的管道胶囊形内检测机器人,利用流体流动推动机器人表面叶轮,从而使机器人外壳旋转,稳定机器人流动方向,并推动机器人前进。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管道胶囊形内检测机器人,单体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壳上下均采用螺旋式密封,辅以盖端密封圈,密封性能好且保证重心稳定,外壳表面附有八个小叶轮,内芯使用密封圈对两个半圆柱进行机械密封,内置pcb电路板、加速度计、陀螺仪等。内外由两个位置对称的滚动轴承连接,以保证内部结构的平稳移动。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采用一种新型机械结构,利用流体流动,带动机器人外壳旋转,保持前进方向稳定减少磕碰,且为前进提供动力,缩短了运行时间进而减少里程误差的累积,同时节约电量消耗。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柱形管道内检测器在检测过程中易卡堵与球形管道内检测器存在的易磕碰、运行时间长、耗电量大等缺陷。同时,轴承可以化解一些机器人与管道的磕碰,减少因磕碰产生噪声而对内部传感器接收信号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灵敏度。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轴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沿着图2中A-A线的示意图;
[0010]图4为沿着图1中B-B线的示意图;
[0011]图中1.上半球壳,2.下半球壳,3.叶轮外壳,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内柱,7.
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0013]流体管道胶囊形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包括上半球壳1、下半球壳2,上下半球壳用螺纹连接中间的叶轮球壳3,叶轮球壳3以过渡配合方式连接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两个轴承同样以过渡配合方式连接内部有横板7的内柱6。
[0014]【实施例2】
[0015]上半球壳1与下半球壳2还可以是圆锥形、子弹头形,甚至可以是流线形,以减轻流体阻力。
[0016]【实施例3】
[0017]叶轮外壳3叶轮还可以是规律、均匀的波浪形、圆弧形,甚至可以是螺纹形。因机器人在管道中流动时,速度总会小于流体速度,故流体总会给机器人一个向前的推动力,此推动力会推动叶轮旋转,使叶轮外壳3保持旋转,稳定方向,提高机器人流动速度,缩短流动时间,进而减少里程误差的累积,同时节约电量。
[0018]【实施例4】
[0019]当叶轮外壳3磕碰到管道内壁时,由于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的存在,会将一部分磕碰产生的震动转变为外壳旋转的动能,减小对机器人内部位于横板7上的传感器的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定位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管道胶囊形内检测机器人,其在管道内部随流体漂流,且通过内置传感器收集沿途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球壳(1)、下半球壳(2),上下半球壳间以螺纹方式连接叶轮外壳(3),叶轮外壳(3)通过过渡配合方式连接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拓儒姚怡希
申请(专利权)人:李拓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