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杆设有滑槽一、滑槽二、滑块一、滑块二、连接杆一、压肩板、连接杆三、侧压板、板一、板二、板三、弯折区、可弯折铝板、弹性橡胶墙、滑孔、螺纹杆、拧紧帽、螺纹孔、压力传感器和海绵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限制患者前后左右移动,可检测到患者的位移信息,便于及时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正确位置,以在对目前大剂量照射的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确保肿瘤治疗的精确性,降低患者因体位移动造成的剂量偏差,在保证肿瘤剂量的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同时本装置适用于胖瘦和身高不一样的患者,适用性广。适用性广。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放射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精确放射治疗流程中患者采用体位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CT模拟机下精确定位,在医用直线加速器上通过各种图像引导技术进行精确摆位,保证放射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的目的就是使治疗过程中机器等中心点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的治疗等中心点完全重合一致,多叶光栅(MLC)子野形成的照射区域与治疗计划中相同,从而严格保证机器输出剂量与治疗计划一致。
[0003]但是在放射治疗师操作医用直线加速器开始治疗出束到治疗结束这个时间段内,无法保证患者身体不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使得治疗始终在正确体位下进行,尤其是在治疗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部分患者体位重复性差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患者身体运动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导致靶区剂量不足或者造成较多周围正常组织的被照射。因此,需要一种限制患者身体位置移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该装置能限制患者移动,同时可检测到患者位移的信息,便于及时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正确位置。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两侧且沿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面向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的中心的一面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内分别设有滑块一和滑块二,所述滑块一背离滑槽一的一面设有伸出滑槽一的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背离滑槽一的端部设有压肩板;所述滑块二背离滑槽二的一面设有伸出滑槽二的连接杆三,所述连接杆三背离滑块二的端部设有平行于固定杆的侧压板,所述侧压板包括板一、板二和位于板一与板二之间的板三,所述板一与板三之间、板三与板二之间均设有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将板一与板三、板三与板二相连的可弯折铝板和弹性橡胶墙,所述弹性橡胶墙将可弯折铝板分别包裹在板一与板三之间和板三与板二之间;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的顶部均设有穿射固定杆的顶部的滑孔,所述滑块一和滑块二的顶部均设有穿过滑孔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有长度大于滑孔的宽度的拧紧帽,所述滑块一和滑块二的顶部均设有与螺纹杆的底端螺纹旋接的螺纹孔;所述压肩板和侧压板压着患者身体的一面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海绵垫。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一和压肩板之间设有与连接杆一抵接的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连接处的外壁套设有与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均螺纹旋接的套筒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肩板靠近连接杆一的端部设有朝向滑槽二所在侧设置的弯转区,所述弯转区压着肩膀的一面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三与侧压板之间设有与连接杆三抵接的连接杆四,所述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连接处的外壁套设有与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均螺纹旋接的套筒二。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侧压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面向侧压板的一面设有插杆,所述插杆背离延长板的端部设有卡凸,所述侧压板面向两块延长板的两面均设有供插杆插入的插腔和与卡凸卡合的卡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四与侧压板之间设有可将侧压板朝患者的腿侧翻转的铰链一,所述连接杆四面向连接杆二的一侧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有穿过支撑块且与连接杆四平行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支撑块螺纹旋接,所述限位杆面向侧压板的端部与侧压板之间设有可将侧压板朝患者的腿侧翻转的铰链二,所述铰链二与限位杆相连的一面设有位于限位杆内的销钉。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限制患者前后左右移动,可检测到患者的位移信息,便于及时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正确位置,以在对目前大剂量照射的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确保肿瘤治疗的精确性,降低患者因体位移动造成的剂量偏差,在保证肿瘤剂量的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同时本装置适用于胖瘦和身高不一样的患者,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4]图2为实施例的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15]图3为实施例的装置的弯折区的内部结构图;
[0016]图4为实施例的装置的限位杆处的结构图;
[0017]图5为实施例的装置的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处的结构图;
[0018]图6为实施例的装置的螺纹杆处的结构图;
[0019]其中:1、固定杆;2、滑块一;3、滑块二;4、连接杆一;5、压肩板;6、连接杆三;7、板一;8、板二;9、板三;10、可弯折铝板;11、弹性橡胶墙;12、滑孔;13、螺纹杆;14、拧紧帽;15、螺纹孔;16、压力传感器;17、海绵垫;18、连接杆二;19、套筒一;20、弯转区;21、连接杆四;22、套筒二;23、延长板;24、插杆;25、卡凸;26、铰链一;27、支撑块;28、限位杆;29、铰链二;30、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1]实施例:
[0022]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两侧且沿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根固定杆1,固定杆1与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焊接或可拆卸连接,固定杆1面
向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的中心的一面沿固定杆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滑槽一的长度小于滑槽二的长度,滑槽一和滑槽二内分别设有滑块一2和滑块二3。
[0023]滑块一2背离滑槽一的一面设有伸出滑槽一的连接杆一4,连接杆一4背离滑槽一的端部设有压肩板5,连接杆一4和压肩板5之间设有与连接杆一4抵接的连接杆二18,连接杆二18与压肩板5焊接,连接杆一4和连接杆二18的连接处的外壁套设有与连接杆一4和连接杆二18均螺纹旋接的套筒一19,可通过套筒一19讲连接杆一4和连接杆二18连接在一起,同时通过套筒一19调节连接杆一4和连接杆二18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压肩板5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使压肩板5适用于肩膀宽度不一样的患者。
[0024]滑块二3背离滑槽二的一面设有伸出滑槽二的连接杆三6,连接杆三6背离滑块二3的端部设有平行于固定杆1的侧压板,连接杆三6与侧压板之间设有与连接杆三6抵接的连接杆四21,连接杆三6和连接杆四21的连接处的外壁套设有与连接杆三6和连接杆四21均螺纹旋接的套筒二22,可通过套筒二22调整侧压板与患者之间的间距,使本装置适用于腰围不一样的患者。
[0025]连接杆四21与侧压板之间设有可将侧压板从与固定杆1平行的位置朝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两侧且沿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根固定杆(1),所述固定杆(1)面向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的中心的一面沿固定杆(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内分别设有滑块一(2)和滑块二(3),所述滑块一(2)背离滑槽一的一面设有伸出滑槽一的连接杆一(4),所述连接杆一(4)背离滑槽一的端部设有压肩板(5);所述滑块二(3)背离滑槽二的一面设有伸出滑槽二的连接杆三(6),所述连接杆三(6)背离滑块二(3)的端部设有平行于固定杆(1)的侧压板,所述侧压板包括板一(7)、板二(8)和位于板一(7)与板二(8)之间的板三(9),所述板一(7)与板三(9)之间、板三(9)与板二(8)之间均设有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将板一(7)与板三(9)、板三(9)与板二(8)相连的可弯折铝板(10)和弹性橡胶墙(11),所述弹性橡胶墙(11)将可弯折铝板(10)分别包裹在板一(7)与板三(9)之间和板三(9)与板二(8)之间;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的顶部均设有穿射固定杆(1)的顶部的滑孔(12),所述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顶部均设有穿过滑孔(12)的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的顶部设有长度大于滑孔(12)的宽度的拧紧帽(14),所述滑块一(2)和滑块二(3)的顶部均设有与螺纹杆(13)的底端螺纹旋接的螺纹孔(15);所述压肩板(5)和侧压板压着患者身体的一面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6)和海绵垫(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位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4)和压肩板(5)之间设有与连接杆一(4)抵接的连接杆二(18),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洁,张皓嘉,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