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577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站装置中的双联泵站的第一泵、第一油路、第一传动马达依次相连,双联泵站的第二泵、第二油路、第二传动马达依次相连,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位于第一传动马达、第二传动马达的进油口,第三油路一端、第四油路一端分别与第一油路相连、第二油路相连,另一端均连接双联泵站的油箱,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三油路、第四油路上;液压传感装置包括液压传感器、信号调整电路以及无线收发器;负载功率调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功率调整器,控制器、无线收发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负载功率的变化来控制双联泵输入传动马达的油量,使得传动马达所驱动的负载运行更稳定。运行更稳定。运行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双联泵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撒料车主传动液压马达和出料液压马达共用一个液压供油系统,在饲养牲畜时,主传动液压马达带动刮板装置,将料仓里的饲料刮送至料仓出料口,然后,由出料液压马达带动传输带装置将饲料运送至喂食口。目前的这种方法,由于主传动液压马达和出料液压马达所驱动负载运行功率的不同,会导致主传动液压马达和出料液压马达出现分压争油,各自驱动的刮板装置以及传输带装置运行不稳定,进而出现断料等影响饲养牲畜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负载的运行功率的变化来控制双联泵输入传动马达的油量,使得传动马达所驱动的负载运行更稳定。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5]液压站装置、第一液压传感装置、第二液压传感装置、负载功率调整装置;
[0006]所述液压站装置包括:双联泵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第一传动马达、第二传动马达;
[0007]所述双联泵站的第一泵、第一油路、第一传动马达依次相连,所述双联泵站的第二泵、第二油路、第二传动马达依次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马达的进油口,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马达的进油口,所述第三油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泵站的油箱,所述第四油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路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泵站的油箱,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油路上,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四油路上;
[0008]所述液压传感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内,其中,所述液压传感装置包括液压传感器、信号调整电路以及第一无线收发器,用于采集油路中的压力数据,并将所述压力数据上传至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
[0009]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功率调整器、控制器、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功率调整器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功率调整数据,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以及功率调整数据发送调整油量信号至所述液压站装置。
[0010]其中,所述信号调整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隔离电路、放大电路、第二滤波电路。
[0011]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运放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
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0012]其中,所述隔离电路为电压跟随器。
[0013]其中,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四电阻、第一电感;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外部电压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0014]其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三运放器;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运放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运放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
[0015]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PLC控制器。
[0016]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所述第一传动马达驱动第一负载,当管理人员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调节运行功率时,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的功率调整器接收管理人员对所述第一负载的功率调整信号,所述功率调整信号包括功率调整数据,所述第一液压传感装置采集到的第一油路的压力数据上传至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接收到所述功率调整数据以及压力数据之后可以生成调整油量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将所述调整油量信号发送至所述液压站装置,所述液压站装置接收到所述调整油量信号之后,根据所述调整油量信号控制双联泵站、电磁阀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对流入第一传动马达的油量。采用本技术,可以根据负载的运行功率变化来控制输入传动马达的油量,无需管理人员手动调控,仅需控制双联泵站向外的输油量以及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就可以实现对输入传动马达油量的调控,结构简单,调控油量准确度高,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油量浪费,也无需担心负载的运行功率与传动马达输送来的驱动力不匹配的状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站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液压传感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调整电路的电路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功率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0026]液压站装置101、液压传感装置102、负载功率调整装置103;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站装置101的示意图,所述液压站装置101包括:双联泵站、第一电磁阀201、第二电磁阀202、第三电磁阀203、第四电磁阀204、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第一传动马达205、第二传动马达206;
[0028]所述双联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站装置、液压传感装置、负载功率调整装置;所述液压站装置包括:双联泵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第一传动马达、第二传动马达;所述双联泵站的第一泵、第一油路、第一传动马达依次相连,所述双联泵站的第二泵、第二油路、第二传动马达依次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马达的进油口,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马达的进油口,所述第三油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泵站的油箱,所述第四油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路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泵站的油箱,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油路上,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四油路上;所述液压传感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内,其中,所述液压传感装置包括液压传感器、信号调整电路以及第一无线收发器,用于采集油路中的压力数据,并将所述压力数据上传至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所述负载功率调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功率调整器、控制器、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功率调整器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功率调整数据,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以及功率调整数据发送调整油量信号至所述液压站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调整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隔离电路、放大电路、第二滤波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撒料车液压站双联泵单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运放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达吴述民王兆声张大庆荆焕湛荆焕发缑顺花罗浩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新东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