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61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涉及天然气技术领域。传统换热器其换热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罩和出风罩,所述换热箱内设有至少两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箱一侧设有第一联管,所述第一联管与进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箱另一侧设有第二联管,所述第二联管与出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管为双螺旋管,换热管表面设有一层金属泡沫,换热管上设有若干换热鳍片,所述第一联管及第二联管上对应位置设有管路伸入换热箱内与换热管端部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换热管为双螺旋结构,换热管表面设有金属泡沫和换热鳍片,且换热管可转动,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涉及天然气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我国的能源政策和一次能源比例形式决定了天然气使用将是未来几年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在LNG生产工艺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换热器。
[0003]目前,传统的换热器其换热效率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6]换热器,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罩和出风罩,所述换热箱内设有至少两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箱一侧设有第一联管,所述第一联管与进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箱另一侧设有第二联管,所述第二联管与出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管为双螺旋管,换热管表面设有一层金属泡沫,换热管上设有若干换热鳍片,所述第一联管及第二联管上对应位置设有管路伸入换热箱内与换热管端部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换热管为双螺旋结构,换热管表面设有金属泡沫和换热鳍片,且换热管可转动,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管侧面对应位置的换热箱外壁上设有伸入换热箱内的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具有空腔,第一固定套位于换热箱内的端部为开口端,换热箱内设有结构与第一固定套结构相同的第一活动套,所述第一活动套的开口端与第一固定套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所述换热管端部与第一活动套连通,所述第一联管通过管路与第一固定套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联管侧面对应位置的换热箱外壁上设有伸入换热箱内的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具有空腔,第二固定套位于换热箱内的端部为开口端,换热箱内设有结构与第二固定套结构相同的第二活动套,所述第二活动套的开口端与第二固定套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活动套连通,所述第二联管通过管路与第二固定套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套、第一活动套、第二固定套及第二活动套皆为圆柱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套上设有环齿,所述环齿环绕第一活动套外壁的圆周设置,所述换热箱内对应位置转动设有与环齿啮合的齿轮,换热箱上对应位置设有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驱动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外壁上对应位置转动设有与齿轮同轴连接的从动轮,所述换热箱外壁对应位置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内的多个换热管互相平行且等间距设于同一水平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外壁上对应位置设有支撑板,所述电机设于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轮与多个从动轮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传动链对应为链条或皮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换热管为双螺旋管结构,增强了换热管与气流的换热面积,并且换热管表面设有金属泡沫和换热鳍片,进一步增强换热效率,使换热管在换热过程中保持旋转,使换热管各部位均匀与气流接触,提高换热效果,防止换热管局部位置不能与气流接触而导致换热管不同位置存在温差。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
[0021]图4为图1中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3]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5]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箱1,所述换热箱1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罩2和出风罩3,所述换热箱1内设有至少两个换热管4,所述换热箱1一侧设有第一联管5,所述第一联管5与进气管6连通,所述换热箱1另一侧设有第二联管7,所述第二联管7与出气管8连通,所述换热管4为双螺旋管,换热管4表面设有一层金属泡沫,换热管4上设有若干换热鳍片,所述第一联管5及第二联管7上对应位置设有管路伸入换热箱1内与换热管4端部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换热管4为双螺旋结构,换热管4表面设有金属泡沫和换热鳍片,且换热管4可转动,提高了换热管4的换热效率。
[0026]具体地,换热箱1为长方体形的箱体结构,所述换热箱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罩2和出风罩3,加压后的高速气流由进风罩2进入换热箱1内换热后由出风罩3输
出。
[0027]换热箱1内设有五个水平布置的换热管4,五个所述换热管4互相平行布置于同一水平面,且五个所述换热管4等间距布置,所述换热管4为双螺旋管,所述换热管4上布满若干换热鳍片,所述换热管4表面还设有一层金属泡沫。
[0028]换热管4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换热管4进气端处的换热箱1外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套9,所述第一固定套9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固定套9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套9由换热箱1外壁伸入换热箱1内,所述第一固定套9位于换热箱1内的端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换热箱1内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活动套10,所述第一活动套10结构与第一固定套9相同,所述第一活动套10的开口端与第一固定套9的开口端转动连接,并且两者旋转密封,所述换热管4的进气端与第一活动套10连接,相应的,换热管4出气端处的换热箱1外壁上也设有与第一固定套9结构相同的第二固定套12,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套12上也转动设有结构与第一活动套10相同的第二活动套11,所述换热管4的出气端与第二活动套11连接,使换热管4可在换热箱1内转动。
[0029]第一活动套10上还设有环齿13,所述环齿13环绕第一活动套10外壁的圆周设置,所述第一活动套10上部的换热箱1内壁上转动设有齿轮14,所述齿轮14与第一活动套10外壁的环齿13啮合,所述第一固定套9上部的换热箱1外壁上转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罩和出风罩;至少两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于换热箱内;第一联管,所述第一联管设于换热箱一侧,第一联管与进气管连通;第二联管,所述第二联管设于换热箱另一侧,第二联管与出气管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管为双螺旋管,换热管表面设有一层金属泡沫,换热管上设有若干换热鳍片,所述第一联管及第二联管上对应位置设有管路伸入换热箱内与换热管端部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管侧面对应位置的换热箱外壁上设有伸入换热箱内的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具有空腔,第一固定套位于换热箱内的端部为开口端,换热箱内设有结构与第一固定套结构相同的第一活动套,所述第一活动套的开口端与第一固定套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且旋转密封,所述换热管端部与第一活动套连通,所述第一联管通过管路与第一固定套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管侧面对应位置的换热箱外壁上设有伸入换热箱内的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具有空腔,第二固定套位于换热箱内的端部为开口端,换热箱内设有结构与第二固定套结构相同的第二活动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晶晶苗海袁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油中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