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桥堆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52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整流桥堆器件,其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各自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焊片与金属引线框的第一焊接条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各自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焊片与L形金属引线的第二焊接条电连接;金属引线框的交流引脚输入端和直流负极端靠近第一焊接条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一凸缘板,此第一凸缘板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缘板位于环氧封装体内;所述L形金属引线的直流正极端靠近第二焊接条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二凸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后续长时间使用出现的分层现象,有效避免了水汽的进入器件内部,提高了耐气候性和整体强度。提高了耐气候性和整体强度。提高了耐气候性和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流桥堆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整流桥堆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整流桥堆由二极管芯片组成的整流器件。桥堆有半桥和全桥以及三相桥三种半桥又有正半桥和负半桥两种,它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对交流电进行整流。
[0003]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半导体整流器件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也不断的发展,电子产品向着轻、小、薄发展。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技术成为国内外发展趋势,但由于受某些技术的限制,大功率元器件基本上都是插件式的封装。如何设计一种贴片式整流器件并进一步改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流桥堆器件,该整流桥堆器件避免后续长时间使用出现的分层现象,有效避免了水汽的进入器件内部,提高了耐气候性和整体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流桥堆器件,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金属引线框和L形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框进一步包括第一焊接条、与第一焊接条连接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和直流负极端,所述L形金属引线进一步包括第二焊接条、与第二焊接条连接的直流正极端;
[0006]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金属引线框和L形金属引线各自的焊接条位于环氧封装体内,此金属引线框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和直流负极端从环氧封装体延伸出,此L形金属引线的直流正极端从环氧封装体延伸出;
[0007]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各自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焊片与金属引线框的第一焊接条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各自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焊片与L形金属引线的第二焊接条电连接;
[0008]所述金属引线框的交流引脚输入端和直流负极端靠近第一焊接条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一凸缘板,此第一凸缘板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缘板位于环氧封装体内;
[0009]所述L形金属引线的直流正极端靠近第二焊接条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二凸缘板,此第二凸缘板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缘板位于环氧封装体内。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11]1.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引线框的第一焊接条和L形金属引线的第二焊接条各自位于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的区域均具有一向外侧凸的突起部,从而在内侧形成凹陷部。
[0012]2. 上述方案中,所述突起部上开口有第三通孔。
[0013]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焊片层、第二焊片层为锡层或银层。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本技术整流桥堆器件,其金属引线框的交流引脚输入端和直流负极端靠近第一焊接条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一凸缘板,此第一凸缘板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缘板位于环氧封装体内;L形金属引线的直流正极端靠近第二焊接条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二凸缘板,此第二凸缘板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缘板位于环氧封装体内;金属引线框的第一焊接条和L形金属引线的第二焊接条各自位于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的区域均具有一向外侧凸的突起部,从而在内侧形成凹陷部;进一步加固了第一金属引线、第二金属引线和芯片与环氧封装体的结合强度,避免后续长时间使用出现的分层现象,有效避免了水汽的进入器件内部,提高了耐气候性和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整流桥堆器件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以上附图中:1、第一二极管芯片;12、第二二极管芯片;2、金属引线框;21、第一焊接条;22、交流引脚输入端;23、直流负极端;3、L形金属引线;31、第二焊接条;32、直流正极端;4、玻璃钝化层;6、环氧封装体;71、第一焊片;72、第二焊片;8、突起部;81、凹陷部;9、第三通孔;10、第一凸缘板;101、第一通孔;11、第二凸缘板;11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一种整流桥堆器件,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金属引线框2和L形金属引线3,所述金属引线框2进一步包括第一焊接条21、与第一焊接条21连接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所述L形金属引线3进一步包括第二焊接条31、与第二焊接条31连接的直流正极端32;
[0020]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金属引线框2和L形金属引线3各自的焊接条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此金属引线框2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从环氧封装体6延伸出,此L形金属引线3的直流正极端32从环氧封装体6延伸出;
[0021]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各自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焊片与金属引线框2的第一焊接条21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各自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焊片与L形金属引线3的第二焊接条31电连接;
[0022]所述金属引线框2的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靠近第一焊接条21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一凸缘板10,此第一凸缘板10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凸缘板10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
[0023]所述L形金属引线3的直流正极端32靠近第二焊接条31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二凸缘板11,此第二凸缘板11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凸缘板11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
[0024]上述第一焊片71、第二焊片72为锡层。
[0025]实施例2:一种整流桥堆器件,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金属引线框2和L形金属引线3,所述金属引线框2进一步包括第一焊接条21、与第一焊接条21连接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所述L形金属引线3进一步包括第二焊接条31、与第二焊接条31连接的直流正极端32;
[0026]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金属引线框2和L形金属引线3各自的焊接条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此金属引线框2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从环氧封装体6延伸出,此L形金属引线3的直流正极端32从环氧封装体6延伸出;
[0027]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各自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焊片与金属引线框2的第一焊接条21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各自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焊片与L形金属引线3的第二焊接条31电连接;
[0028]所述金属引线框2的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靠近第一焊接条21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一凸缘板10,此第一凸缘板10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凸缘板10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
[0029]所述L形金属引线3的直流正极端32靠近第二焊接条31的区域均具有一第二凸缘板11,此第二凸缘板11沿周向间隔地开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凸缘板11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桥堆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金属引线框(2)和L形金属引线(3),所述金属引线框(2)进一步包括第一焊接条(21)、与第一焊接条(21)连接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所述L形金属引线(3)进一步包括第二焊接条(31)、与第二焊接条(31)连接的直流正极端(32);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金属引线框(2)和L形金属引线(3)各自的焊接条位于环氧封装体(6)内,此金属引线框(2)的2个交流引脚输入端(22)和直流负极端(23)从环氧封装体(6)延伸出,此L形金属引线(3)的直流正极端(32)从环氧封装体(6)延伸出;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各自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焊片与金属引线框(2)的第一焊接条(21)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12)各自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焊片与L形金属引线(3)的第二焊接条(31)电连接;所述金属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航马云洋李飞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秦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