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051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其包括铝蜂窝芯板以及分别压合在铝蜂窝芯板两面的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铝蜂窝芯板由多行第一蜂窝格和多行第二蜂窝格间隔排列构成,第一蜂窝格包括第一蜂窝筒以及成型在第一蜂窝筒两端的封闭端部,封闭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贯穿孔和凸筋,第一蜂窝筒内部填充有套筒形的蜂窝陶瓷体,蜂窝陶瓷体内填充有松散的丝瓜络,丝瓜络中包含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第二蜂窝格包括两端呈开放状的第二蜂窝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铝蜂窝板通过第一蜂窝格两端的封闭端部可以增大铝蜂窝芯板与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压合粘接面积,蜂窝陶瓷体可增大其两端面的支撑面积,丝瓜络中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可吸收渗入的湿气、水分,防止板材腐蚀。防止板材腐蚀。防止板材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木复合铝蜂窝板


[0001]本技术涉及铝蜂窝板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强度高,具有吸湿功能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

技术介绍

[0002]铝蜂窝板是由两块基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两面而制成的板材,亦称蜂窝夹层结构,兼具有消音和隔热的作用。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可以分为石材铝蜂窝板、不锈钢铝蜂窝板、木纹铝蜂窝板和实木复合铝蜂窝板等等。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常用在室内建筑内墙,现有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在蜂窝状芯材的结构上存在如下缺陷:其一,其铝蜂窝格的片体厚度较薄,所有的铝蜂窝格的内部均为完全的空腔状,铝蜂窝格的两端全部采用开放式结构,两端通过胶膜与基板压合固定,粘接面积有限,牢固度不足够强;其二,所有的铝蜂窝格的内部均为完全的空腔状,结构强度不高;其三,不具备吸湿的功能,对于南方回潮区,在回潮季节,板面凝水易腐蚀实木板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具有吸湿功能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包括铝蜂窝芯板以及分别压合在所述铝蜂窝芯板两面的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所述铝蜂窝芯板由多行第一蜂窝格和多行第二蜂窝格间隔排列构成,所述第一蜂窝格包括第一蜂窝筒以及成型在所述第一蜂窝筒两端的封闭端部,所述封闭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贯穿孔和凸筋,所述第一蜂窝筒的内部填充有套筒形的蜂窝陶瓷体,所述蜂窝陶瓷体内填充有松散的丝瓜络,所述丝瓜络中包含有若干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所述第二蜂窝格包括两端呈开放状的第二蜂窝筒。
[0006]优选地,在上述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中,所述铝蜂窝芯板采用六角形3003H18型铝蜂窝芯,所述第一蜂窝格的铝箔厚度为0.05mm,边长为5mm,孔深为8mm,所述第二蜂窝格的铝箔厚度为0.02mm,边长为5mm,孔深为8mm。
[0007]优选地,在上述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中,所述第一蜂窝筒两端的所述封闭端部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蜂窝筒的对应端的周向平齐。
[0008]优选地,在上述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中,所述第二蜂窝筒的两端的筒沿上成型有沿着筒沿环形分别的突刺。
[0009]优选地,在上述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中,所述实木面板和所述实木背板分别与所述铝蜂窝芯板之间设有吸音无纺布,所述吸音无纺布在面向所述铝蜂窝芯板的一面设有粘性胶膜。
[0010]优选地,在上述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中,所述实木面板和所述实木背板分别在背离所述铝蜂窝芯板的外端面上压合有木纹装饰面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铝蜂窝板通过多行第一蜂窝格两端的封闭端部可以增大铝蜂窝芯板与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压合粘接面积,通过第一蜂窝格的封闭端部端面上的凸筋以及第二蜂窝筒的两端的筒沿上成型的突刺可以进一步加强铝蜂窝芯板与吸音无纺布、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粘接强度,多行间隔排列的第一蜂窝格和第二蜂窝格可以使得铝蜂窝芯板与吸音无纺布的粘接强度保持均匀一致。另外,设置在第一蜂窝格中的蜂窝陶瓷体可以增大其两端面的支撑面积,防止封闭端部变形,丝瓜络中包含的若干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可以很好地对渗入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湿气、水分进行吸收,防止回潮期空气凝水对板材的腐蚀。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所述铝蜂窝芯板的蜂窝格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蜂窝格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二蜂窝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实木复合铝蜂窝板,该铝蜂窝板包括铝蜂窝芯板1以及分别压合在铝蜂窝芯板1两面的实木面板2和实木背板3。如图2所示,该铝蜂窝芯板1由多行第一蜂窝格11和多行第二蜂窝格12间隔排列构成。如图3所示,第一蜂窝格11包括第一蜂窝筒111以及成型在该第一蜂窝筒111两端的封闭端部112,封闭端部112的端面上设有贯穿孔1121和凸筋1122。如图3所示,第一蜂窝筒111的内部填充有套筒形的蜂窝陶瓷体6,该蜂窝陶瓷体6内填充有松散的丝瓜络7,丝瓜络7中包含有若干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套筒形的蜂窝陶瓷体6通过其两端的较宽的环形周沿可以增大其两端面的支撑面积,防止第一蜂窝筒111两端的封闭端部变形。松散的丝瓜络7将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包裹挟持,使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以均匀的松散姿态分布在丝瓜络7中。如图4所示,第二蜂窝格12包括两端呈开放状的第二蜂窝筒121,铝蜂窝芯板1采用六角形3003H18型铝蜂窝芯,第一蜂窝格11的铝箔厚度为0.05mm,边长为5mm,孔深为8mm,第二蜂窝格12的铝箔厚度为0.02mm,边长为5mm,孔深为8mm。
[001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蜂窝筒111两端的封闭端部112的外端面与第二蜂窝筒121的对应端的周向平齐。第二蜂窝筒121的两端的筒沿上成型有沿着筒沿环形分别的突刺1211,突刺1211进一步增强了铝蜂窝芯板与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粘接强度。
[002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实木面板2和实木背板3分别与铝蜂窝芯板1之间设有吸音
无纺布4,吸音无纺布4在面向铝蜂窝芯板1的一面设有粘性胶膜。实木面板2和实木背板3分别在背离铝蜂窝芯板1的外端面上压合有木纹装饰面板。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铝蜂窝板通过多行第一蜂窝格两端的封闭端部可以增大铝蜂窝芯板与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压合粘接面积,通过第一蜂窝格的封闭端部端面上的凸筋以及第二蜂窝筒的两端的筒沿上成型的突刺可以进一步加强铝蜂窝芯板与吸音无纺布、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粘接强度,多行间隔排列的第一蜂窝格和第二蜂窝格可以使得铝蜂窝芯板与吸音无纺布的粘接强度保持均匀一致。另外,设置在第一蜂窝格中的蜂窝陶瓷体可以增大其两端面的支撑面积,防止封闭端部变形,丝瓜络中包含的若干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可以很好地对渗入实木面板和实木背板的湿气、水分进行吸收,防止回潮期空气凝水对板材的腐蚀。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蜂窝芯板(1)以及分别压合在所述铝蜂窝芯板(1)两面的实木面板(2)和实木背板(3),所述铝蜂窝芯板(1)由多行第一蜂窝格(11)和多行第二蜂窝格(12)间隔排列构成,所述第一蜂窝格(11)包括第一蜂窝筒(111)以及成型在所述第一蜂窝筒(111)两端的封闭端部(112),所述封闭端部(112)的端面上设有贯穿孔(1121)和凸筋(1122),所述第一蜂窝筒(111)的内部填充有套筒形的蜂窝陶瓷体(6),所述蜂窝陶瓷体(6)内填充有松散的丝瓜络(7),所述丝瓜络(7)中包含有若干高吸水性树脂颗粒(8),所述第二蜂窝格(12)包括两端呈开放状的第二蜂窝筒(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木复合铝蜂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蜂窝芯板(1)采用六角形3003H18型铝蜂窝芯,所述第一蜂窝格(11)的铝箔厚度为0.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男涂建玉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亚建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