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00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包括有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包括有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等间距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共同贯穿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填充有塑性泡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以及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共同连接有第二加强筋,从而可以实现当受到冲击时,能够使得作用力快速转移,得到有效缓冲,从而减小损伤范围。从而减小损伤范围。从而减小损伤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保险杠,是一种常见的汽车配件,其作用主要是在汽车碰撞时,保护车头和车尾的机械设备等,现有的汽车保险杠的为提高抗冲击能力,往往直接采用横向钢板直接作为加强梁,缺少吸能内衬,尤其在越野类的汽车上,虽然刚度提高了,但是当受到冲击时,作用力不易转移,得不到有效缓冲,损伤范围较大。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包括有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包括有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等间距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共同贯穿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填充有塑性泡沫。
[0006]优选的,所述内衬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的两端相连接。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内衬板的一侧连接有卡接部,两个所述卡接部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接部远离对应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接口,两个所述卡接口的内壁均卡设有插孔,且两个所述卡接口分别与对应所述卡接部相卡接。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均连接有插杆,两个所述插杆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和第一安装通孔与所述插孔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内衬板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由外向内依次由涂漆层、隔热层和保护层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由内向外依次由陶瓷纤维层、减噪层和吸收层组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其一:本技术主要通过将内衬板设计成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且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塑性泡沫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冲吸收能量
的目的,然后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共同贯穿连接有第二加强筋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起到加强支撑强度,便于吸能的目的,从而当受到冲击时,能够使得作用力快速转移,得到有效缓冲,从而减小损伤范围;
[0015]其二:通过两个卡接口分别与对应卡接部相卡接以及通过插杆依次贯穿对应连接板上的第二安装通孔和卡接部侧壁上的第一安装通孔与卡接口内壁的插孔相连接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便于维修更换,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的内衬由于胶粘的缘故,更换后的内衬报废,导致维修成本提高以及粘接胶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对人员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0016]其三:通过外壳体由用防火的低溶剂型聚氨酯漆制成的涂漆层、用聚氨酯泡沫制成隔热层和用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护层组成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外壳体的绝缘性、耐腐蚀性、隔热性和阻燃性,进一步的,通过内壳体由陶瓷纤维层、用纳米降噪涂料制成的减噪层和用贝壳粉涂料制成的吸收层组成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内壳体的耐磨性、降噪性和吸附除味性。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板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内衬板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内衬板内部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外壳体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内壳体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1、内衬本体;11、内衬板;111、凹槽;112、连接部;113、卡接部;114、第一安装通孔;115、外壳体;1151、涂漆层;1152、隔热层;1153、保护层;116、内壳体;1161、吸收层;1162、减噪层;1163、陶瓷纤维层;117、第一加强筋;118、第二加强筋;119、塑性泡沫;12、连接板;121、卡接口;122、第二安装通孔;123、插孔;13、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请参照附图1-6,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包括有内衬本体1,所述内衬本体1包括有内衬板11,所述内衬板11由外壳体115和内壳体116组成,所述外壳体115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116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7,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7呈等间距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7共同贯穿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18,所述第二加强筋118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7均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外壳体115和内壳体116之间填充有塑性泡沫119。
[0029]请参照附图1、2和3,所述内衬板1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部112,两个所述连接部112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15和内壳体116的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112远离所述内衬板11的一侧连接有卡接部113,两个所述卡接部11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14,两个所述卡接部113远离对应所述连接部112的一侧设接有连接板12,两个所述连接板12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接口121,两个所述卡接口121的内壁均卡设有插孔123,且两个所述卡接口121分别与对应所述卡接部113相卡接,两个所述连接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122,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孔122内均连接有插杆13,两个所述插杆13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122和第一安装通孔114与所述插孔123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卡接口121分别与对应卡接部113相卡接以及通过插杆13依次贯穿对应连接板12上的第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包括有内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1)包括有内衬板(11),所述内衬板(11)由外壳体(115)和内壳体(116)组成,所述外壳体(115)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116)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7),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7)呈等间距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7)共同贯穿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18),所述第二加强筋(118)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7)均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外壳体(115)和内壳体(116)之间填充有塑性泡沫(1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1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部(112),两个所述连接部(112)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15)和内壳体(116)的两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112)远离所述内衬板(11)的一侧连接有卡接部(113),两个所述卡接部(11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吸能内衬,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接部(113)远离对应所述连接部(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零R一九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延理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