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53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涉及轨道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设于钢轨底部的连接底板和设置在钢轨两侧的夹板,连接底板两端均开设有插槽,插槽内有压紧块,夹板一侧为凸起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沿水平方向等距离开设有锥形凹窝,插槽为梯形孔结构;压紧块上部设置有与锥形凹窝齐平的螺纹穿孔,压紧块的下部的插块具有与梯形孔结构相配合的斜沿,插块插至插槽内并与连接底板相贴合;螺纹穿孔的内侧螺纹穿接有高强螺栓,高强螺栓的外侧套装有锁紧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板与钢轨之间摩阻力大,不钻孔作业,对钢轨不造成二次伤损;对顶锁死防松结构,防松效果好;本装置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铁路干线的全面提速,以及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铁路日常维护已成为运输生产和行车安全中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行车密度提高,行车间距缩短,可用于线路养护维修作业的时间不断减少,使运营与维护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针对换轨、换岔作业养护维修单位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天窗点内),无法完成全部焊接作业,常常采用在钢轨两端分别钻两个孔,用鱼尾板连接的方法作为临时过渡期,在后续的天窗点内继续焊接或其他形式的处理方法完成作业,其弊病一是对钢轨本身造成二次伤害,二是钢轨现场钻孔倒棱不到位易造成螺栓孔裂纹,三是不符合现行修理规则规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安装拆卸便捷、适用线路范围广等对钢轨道岔过渡处理的装置,为列车提供符合安全规范通行的条件。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所述联结装置设置在两钢轨连接处,具体包括设置于钢轨底部且与钢轨相垂直的连接底板和设置在钢轨两侧夹持在轨底上颚和轨头下颚之间的夹板,所述连接底板上表面两端的中部位置处均开设有插槽,该插槽内部插接固定有压紧块,所述夹板靠近压紧块的一侧为凸起的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面沿水平方向等距离开设有锥形凹窝,所述梯形结构的两个斜面边缘分别与轨底上颚和轨头下颚密贴;所述插槽为梯形孔结构;所述压紧块上部设置有螺纹穿孔,所述螺纹穿孔与锥形凹窝相齐平,所述压紧块的下部为用于插入插槽内的插块,所述插块的侧面为与梯形孔结构相配合的斜沿,所述插块插至插槽内并与连接底板相贴合;所述螺纹穿孔的内侧螺纹穿接有高强螺栓,所述高强螺栓的外侧套装有锁紧螺母。
[0006]进一步的,所述插块的底部具有水平状突出的下卡块,所述的梯形孔内设置有凸沿,用于与所述的下卡块相配合使压紧块底部嵌入所述梯形孔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高强螺栓的头部为130
°
斜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母为偏心防松锁紧螺母。
[000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0]1、本技术通过装置夹板放置在钢轨纵向轨腰处,使夹板中间与钢轨接头处相对,用夹具固定达到紧固,使夹板上、下斜坡应与钢轨下颚、轨底密贴,对钢轨形成夹持作用而产生摩阻力。
[0011]2、本技术的锁紧结构,锁紧螺母与压紧块对顶而实现高强螺栓轴向锁紧。能够有效解决锁紧后的松动问题,达到加固期间不松动状态。
[0012]3、本技术采用特制夹板与夹具紧固方式,达到夹紧力和摩阻力大于普通接头夹板的作用,可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再次天窗点作业时直接拆除装置,进行焊联,省时省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0013]4、本技术的夹板与钢轨之间摩阻力大,不钻孔作业,对钢轨不造成二次伤损;对顶锁死防松结构,防松效果好;本装置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联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联结装置侧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连接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所述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所述夹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为钢轨,11为轨底上颚,12为轨头下颚;
[0020]2为连接底板,21为插槽,22为凸沿;
[0021]3为夹板,31为锥形凹窝;
[0022]4为压紧块,41为螺纹穿孔,42为插块,43为斜沿,44为下卡块;
[0023]5为高强螺栓,6为偏心防松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是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所述联结装置设置在两钢轨1连接处,具体包括设置于钢轨1底部且与钢轨1相垂直的连接底板2和设置在钢轨1两侧夹持在轨底上颚11和轨头下颚12之间的夹板3,连接底板2上表面两端的中部位置处均开设有插槽21,该插槽21内部插接固定有压紧块4。
[0027]夹板3靠近压紧块4的一侧为凸起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上底面沿水平方向等距离开设有锥形凹窝31,梯形结构的两个斜面边缘分别与轨底上颚11和轨头下颚12紧密贴合,以对钢轨1形成夹持作用而产生摩阻力。夹板3下部应保证不影响钢轨扣件的紧固,夹板上缘要防止车轮轮缘碰到夹板。夹板长1100mm,以满足不同伤损部位能同时安装四套夹具的需求。
[0028]压紧块4上部设置有螺纹穿孔41,螺纹穿孔41与锥形凹窝31相齐平,压紧块4的下部为用于插入插槽21内的插块42,插块42的侧面为与梯形孔结构相配合的斜沿43,斜沿43便于压紧块4放入连接底板2的插槽21内。插块42的底部具有水平状突出的下卡块44;插槽21为梯形孔结构;梯形孔内设置有凸沿22,用于与下卡块44相配合使压紧块4底部嵌入梯形孔内,插块42插至插槽21内并与连接底板2相贴合;凸沿22使压紧块4放入连接底板2的梯形孔结构内,紧固后能够钩住连接底板2底部,避免因列车通过时产生震动导致压紧块的脱
落。螺纹穿孔41的内侧螺纹穿接有高强螺栓5,高强螺栓5的外侧套装有偏心防松锁紧螺母6。偏心防松锁紧螺母6与压紧块4对顶而实现高强螺栓5轴向锁紧。能够有效解决锁紧后的松动问题,达到加固期间不松动状态。高强螺栓5选用经磷化皂化处理的10.9级高强螺栓;高强螺栓5头部加工成130
°
斜面,以增加螺栓紧固接触面和定位导向。
[0029]实验例1:最大摩阻力试验
[0030]装置送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整体剪切性能、夹板疲劳性能和夹板静弯性能检验。
[0031]检验依据:TB/T 2975-2018《铁路钢轨胶接绝缘接头》
[0032]检验主要仪器设备:YAW-6000F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数显式液压脉动试验机、四通道电液伺服加载试验机。
[0033]检验方法:
[0034](1)将装置和钢轨接头进行组装,预留轨缝10mm,夹具数量为4组,夹具螺栓扭矩为900N
·
m。
[0035](2)将组装好的装置和钢轨竖直放置于压力试验机上。
[0036](3)以2kN/s的加载速度沿钢轨轴向施加荷载,同步记录荷载值和钢轨与夹板的相对位移值。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所述联结装置设置在两钢轨(1)连接处,具体包括设置于钢轨(1)底部且与钢轨(1)相垂直的连接底板(2)和设置在钢轨(1)两侧夹持在轨底上颚(11)和轨头下颚(12)之间的夹板(3),所述连接底板(2)上表面两端的中部位置处均开设有插槽(21),该插槽(21)内部插接固定有压紧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靠近压紧块(4)的一侧为凸起的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面沿水平方向等距离开设有锥形凹窝(31),所述梯形结构的两个斜面边缘分别与轨底上颚(11)和轨头下颚(12)密贴;所述插槽(21)为梯形孔结构;所述压紧块(4)上部设置有螺纹穿孔(41),所述螺纹穿孔(41)与锥形凹窝(31)相齐平,所述压紧块(4)的下部为用于插入插槽(21)内的插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中魏刚李烨峰李猛任龙姚彦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工务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