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23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壳盖、断路器、控制电路板、显示板、安装板、接口模块、输入端子及接线端子,安装板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壳盖设于电容器本体顶部,壳盖与侧板通过螺栓连接,电容器本体顶部左侧的壁面上设有接地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安装板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可方便断路器及控制电路板安装在电容器本体上,排布合理,可减少智能电容器的内部体积;智能电容器的各元件之间分别通过输入端子及接线端子进行电性连接,以代替焊接铜线进行连接,装配方便,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接地柱的设置,可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安全性,有效防止用户在接线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而造成人体触电事故。故。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智能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容器集成了现代测控、电力电子、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容器等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器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或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可实现过压、欠压保护;电容器过温、缺相保护,当智能电容器内部温度超过60度,智能电容器将自行切断,提高使用寿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0003]现有技术中,市面上的智能电容器,内部结构排布不够合理,导致智能电容器的整体体积增大,难以满足用户需要将智能电容器放置在空间狭小环境中使用的需求;同时,智能电容器中的断路器及控制电路板一般是通过铜线焊接与电容器本体连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将会增大智能电容器的安装难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不便于后期维护;另外,智能电容器的工作温度一般较高,而智能电容器一般为箱体结构,内部热量若得不到快速流通散失,将会影响智能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并且,智能电容器在接线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发生漏电的可能性,而市面上的智能电容器一般没有设置防漏电装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散热快速、具有防漏电保护功能的智能电容器。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壳盖、断路器、控制电路板、显示板、安装板、接口模块、输入端子及接线端子,所述电容器本体顶部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板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所述壳盖设于电容器本体顶部,且所述壳盖与侧板通过螺栓连接;
[0007]所述安装板左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板右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断路器设于第一安装槽上,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第二安装槽上,所述壳盖顶部左端设有便于操作断路器开关的第一通槽,所述壳盖顶部右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显示板设于第二通槽内;
[0008]所述接口模块设于安装板左侧,所述壳盖左侧底部设有若干便于接口模块接线的第一接线口,所述壳盖左侧顶部设有若干便于断路器接线的第二接线口,所述输入端子设于电容器本体顶端左侧,所述接线端子设于电容器本体顶端右侧;
[0009]所述断路器通过输入端子与电容器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本体通过接线端子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接口模块、显示板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电容器中,所述接口模块包括接口PCB板、端口插座、第一网络端子及第二网络端子,所述接口PCB板与安装板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端口插座设于接口PCB板中部,所述第一网络端子及第二网络端子分别设于端口插座两侧的接
口PCB板上。
[0011]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电容器中,所述电容器本体顶部左侧的壁面上设有接地柱。
[0012]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电容器中,所述电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沉槽结构,所述输入端子、接线端子及接口模块分别设于沉槽结构内。
[0013]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电容器中,所述接地柱呈L字型结构,所述接地柱的竖直段顶部设有与沉槽结构侧壁扣合连接的倒钩,所述接地柱的水平段上设有便于与地线连接的通孔。
[0014]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电容器中,所述壳盖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便于散热通风的散热槽。
[0015]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电容器中,所述壳盖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6]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壳盖通过安装板与电容器本体连接,在安装板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可方便断路器及控制电路板安装在电容器本体上,排布合理,可减少智能电容器的内部体积;智能电容器的各元件之间分别通过输入端子及接线端子进行电性连接,以代替焊接铜线进行连接,装配方便,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壳盖两侧设置的散热槽,可增强本电容器本体的空气流通性,以将电容器本体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提高本技术的工作稳定性;接地柱的设置,可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安全性,有效防止用户在接线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而造成人体触电事故;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散热快速、具有防漏电保护功能,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壳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接口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接地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壳盖2、断路器3、控制电路板4、显示板5、安装板6、接口模块7、输入端子8及接线端子9,所述电容器本体1顶部设有若干安装柱11,所述安装板6与安装柱1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板6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60,所述壳盖2设于电容器本体1顶部,且所述壳盖2与侧板60通过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电容器本体1顶部设置的安装柱11,可与安装板6通过螺栓连接,壳盖2与侧板60通过螺栓连接,如此设置,可方便用户拆装解体本技术,提高本技术的装配效率。
[0024]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6左端设有第一安装槽61,所述安装板6右端设有第二安装槽62,所述断路器3设于第一安装槽61上,所述控制电路板4设于第二安装槽62上,所述壳盖2顶部左端设有便于操作断路器3开关的第一通槽21,所述壳盖2顶部右端设有第二通槽22,所述显示板5设于第二通槽22内。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板6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槽61及
第二安装槽62,可方便断路器3及控制电路板4安装在电容器本体1上,排布合理,减少智能电容器的内部体积。
[0025]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接口模块7设于安装板6左侧,所述壳盖2左侧底部设有若干便于接口模块7接线的第一接线口23,所述壳盖2左侧顶部设有若干便于断路器3接线的第二接线口24,所述输入端子8设于电容器本体1顶端左侧,所述接线端子9设于电容器本体1顶端右侧。本实施例中,接口模块7可与外部电子设备的连接线进行连接,以对外部设备提供无功补偿作用。
[0026]所述断路器3通过输入端子8与电容器本体1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本体1通过接线端子9与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所述接口模块7、显示板5分别与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
[0027]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模块7包括接口PCB板74、端口插座73、第一网络端子71及第二网络端子72,所述接口PCB板74与安装板6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端口插座73设于接口PCB板74中部,所述第一网络端子71及第二网络端子72分别设于端口插座73两侧的接口PCB板74上。本实施例中,端口插座73可与外部电子设备的端口插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本体、壳盖、断路器、控制电路板、显示板、安装板、接口模块、输入端子及接线端子,所述电容器本体顶部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板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所述壳盖设于电容器本体顶部,且所述壳盖与侧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板左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板右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断路器设于第一安装槽上,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第二安装槽上,所述壳盖顶部左端设有便于操作断路器开关的第一通槽,所述壳盖顶部右端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显示板设于第二通槽内;所述接口模块设于安装板左侧,所述壳盖左侧底部设有若干便于接口模块接线的第一接线口,所述壳盖左侧顶部设有若干便于断路器接线的第二接线口,所述输入端子设于电容器本体顶端左侧,所述接线端子设于电容器本体顶端右侧;所述断路器通过输入端子与电容器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本体通过接线端子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接口模块、显示板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丰韩秀芬朱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新格瑞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