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应用该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用显影剂和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417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应用该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用显影剂和成像方法,所述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可以在低温下定影,其中的防粘剂在粘合树脂中的分散性-包藏性优异,且该调色剂具有较高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其在70℃时的储能模量G’(70)与90℃时的储能模量G’(90)之比G’(70)/G’(90)为1×10↑[2]~1×10↑[5],该储能模量是在1弧度/秒的测定条件下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而得到的;所述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其含有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阴离子性的离子性离去基团和阳离子性的离子性离去基团的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5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2.5质量%。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的含量大于5质量%,则不易维持调色剂的带电特性,有时会出现雾浊、条纹等画质不良。若该含量小于0.5质量%,则在酸性领域中的凝集力和在碱性领域中的稳定性不足,有时难以控制粒径分布。 至今已知如下的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情况如特开2005-140952号公报所述那样使用作聚合时的稳定剂的情况;如特开2005-091813号公报所述那样在分散颜料时添加的情况;如特开2005-296839号公报所述那样为了确保乳化-分散径而添加的情况。但是,如本专利技术这样用于控制调色剂构成材料的凝集-融合、包藏性、分散性和相容性的例子尚未有报道。而且,添加于各材料中时的添加量也很少,不能取得本专利技术这样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含有防粘剂。防粘剂的平均分散径优选为0.3μm~0.8μm的范围,更优选为0.4μm~0.8μm的范围。若防粘剂的平均分散径小于0.3μm,则有时防粘性变得不充分,特别是在操作速度快的情况下这种倾向越专利技术显。而且,若防粘剂的平均分散径大于0.8μm,则有时在使用OHP(高射投影仪)片时透明性下降,防粘剂成分于调色剂表面上的暴露变得明显。 防粘剂的分散径的标准偏差优选小于等于0.05,更优选为小于等于0.04。若防粘剂的分散径的标准偏差大于0.05,则有时对防粘性、使用OHP片时的透明性、和防粘剂在调色剂表面上的暴露等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分散含有在调色剂中的防粘剂的平均分散径可以以如下方式求出利用图像解析装置(Nireco制造,Luzex图像解析装置)来解析T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计算1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防粘剂的分散径(分散径=(长径+短径)/2)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根据所得的每个分散径求出。 进而,防粘剂在调色剂表面上的暴露率优选在5原子%~12原子%的范围内,更优选在6原子%~11原子%的范围内。若该暴露率小于5原子%,则在特别是高速使用的体系内有时高温一侧的定影性变差,而若该暴露率大于12原子%,则长期使用时,有时会出现由于外添剂的分布不均或埋入等导致显影性、转印性降低的现象。 此处,暴露率通过XPS(X射线光电子分光)测定求出。进行测定时,使用JPS-9000MX(日本电子社制)作为XPS测定装置,测定时使用MgKα线作为X线源,将加速电压设定为10kV,将发射电流设定为30mA。此处,利用C1S谱的峰分离法对调色剂表面的防粘剂量进行定量。峰分离法中,使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法将测定的C1S谱分离为各个成分。成为分离的基准的成分谱中,对于制作调色剂时使用的防粘剂、粘合树脂和结晶性树脂使用单独测定得到的C1S谱。 下面更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和构成材料等进行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可以利用公知的调色剂制造方法来制造,但优选在所谓的湿式制法中(即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或是它们的混合溶剂中),经过造粒步骤和洗涤-干燥步骤来制造,所述造粒步骤中制造出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防粘剂和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的着色树脂颗粒,所述洗涤-干燥步骤中对该着色树脂颗粒进行洗涤-干燥。 作为上述湿式制法,可以举出悬浮聚合法,在该方法中,使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着色剂、防粘剂、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成分与用于形成非结晶性树脂等粘合树脂的聚合性单体一起悬浮,使聚合性单体发生聚合;溶解悬浮法,在该方法中,将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非结晶性树脂、着色剂、防粘剂等调色剂的构成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以悬浮状态分散到水性溶剂中后,再除去有机溶剂;乳液聚合凝集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乳液聚合制作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非结晶性树脂等的粘合树脂成分,与颜料、防粘剂等分散液一起进行异种凝集,之后再融合-结合;等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这些方法中,考虑到得到的调色剂的粒径控制性、狭窄的粒度分布、形状控制性、狭窄的形状分布和内部分散控制性等优异的方面,最优选乳液聚合凝集法。 利用上述乳液聚合凝集法的情况下,经过分散液制备步骤、凝集步骤和一体化步骤来进行着色树脂颗粒的造粒,之后进一步经过洗涤-干燥工序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在所述分散液制备步骤中分别制备粘合树脂颗粒分散液、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在所述凝集步骤中将上述各种分散液和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化合物搅拌混合后制备凝集颗粒分散液,在所述一体化步骤中将所述凝集颗粒分散液加热至上述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以使上述凝集颗粒一体化。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向各种分散液中添加无机微粒分散液、分散有结晶性树脂的结晶性树脂颗粒分散液等其他的分散液。 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结晶性树脂”是指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不具有阶段状的吸热量变化而具有明确吸热峰的树脂。并且,若聚合物相对于上述结晶性树脂的主链共聚有其他成分,则当其他成分小于等于50质量%时,该聚合物也称为结晶性树脂。结晶性树脂通常是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10000的结晶性的树脂。 —结晶性树脂— 由于结晶性树脂具有熔点,在特定温度下粘度的降低幅度大,在定影时加热调色剂时,可以将结晶性树脂分子从开始热活动到能够定影的领域之间的温度差缩小。因此,可以通过含有结晶性树脂来赋予调色剂以更加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优选含量为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8质量%的范围。 为了确保低温定影性和调色剂的保存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结晶性树脂适宜具有45℃~110℃范围内的熔点。若熔点低于45℃,则调色剂的保存变得困难,而若熔点高于110℃,则有时无法享受到低温定影性的效果。结晶性树脂的优选熔点范围是50℃~100℃,更优选的范围是55℃~90℃。所述结晶性树脂的熔点按照JIS K-712187中所示方法求出。 并且,结晶性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4000以上。若数均分子量(Mn)小于2000,则有时在定影时调色剂渗入纸张等记录介质的表面内而出现定影斑,或是定影图像对于弯曲耐性的强度降低。 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结晶性树脂,优选重均分子量超过5000且具有结晶性的树脂,具体地说,可以举出结晶性聚酯树脂、结晶性乙烯类树脂,考虑到定影时与纸张的密合性、带电性、以及优选范围内的熔点调整,优选结晶性聚酯树脂。而且,更优选具有适当熔点的脂肪族类结晶性聚酯树脂。 作为上述结晶性乙烯类树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油醇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酯等(甲基)丙烯酸的长链烷基酯、烯基酯。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包含“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任意一种。 另一方面,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是由羧酸(二羧酸)成分和醇(二醇)成分合成的产物。下面对羧酸成分和醇成分进一步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相对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主链,以50质量%以下的比例共聚其他成分得到的共聚物也属于结晶性聚酯树脂。 —羧酸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其在70℃时的储能模量G’(70)与90℃时的储能模量G’(90)之比G’(70)/G’(90)为1×10↑[2]~1×10↑[5],该储能模量是在1弧度/秒的测定条件下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而得到的;所述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其含有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阴离子性的离子性离去基团和阳离子性的离子性离去基团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修二二宫正伸中沢博庄子毅川上荣治菅原淳中嶋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