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89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设备,包括缓冲桩群和防护网,当物料流通过缓冲桩群,石块会与缓冲桩碰撞冲击,消耗石块的冲击能量,但石块能够从相邻两根缓冲桩之间通过,缓冲桩并不会将石块拦截住,物料流对缓冲桩的冲击力相对较小,破坏力较小,相应地缓冲桩所需的抗冲击能力可以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缓冲桩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缓冲桩对物料流中的石块的能量消耗,减小了物料流中的石块对防护网的冲击能量,使得防护网能够对通过缓冲桩群的物料流进行较为有效地拦截。施工过程不需要大型设备进场,施工难度较小,施工周期较短,防护费用较小、修复速度较快。能够较好地对高陡地形条件下具有较大冲击能量的泥石流进行拦截防护。行拦截防护。行拦截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泥石流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爆发时常携带大量的泥沙石块,具有较大的冲击能量,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高陡地形条件下泥石流流速快、石块多、破坏性强,在该地形条件下传统措施施工周期长、防护费用高且在破坏后难以快速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防护设备,以便降低施工周期、降低防护费用,且在破坏后具有较易修复的特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
[0005]缓冲桩群,包括多根缓冲桩,每根所述缓冲桩部分地位于物料流的流道底部的稳定地层,相邻两根所述缓冲桩之间的间距配置为使所述物料流中的最大石块能够从相邻两根所述缓冲桩之间通过;以及
[0006]防护网,位于所述缓冲桩群的背流端,所述防护网配置为对所述物料流进行拦截。
[0007]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桩群的形状呈预设形状,所述预设形状的外边界包括大端边界、小端边界以及侧边界,所述小端边界背离所述防护网,所述大端边界朝向所述防护网,所述侧边界位于所述大端边界和所述小端边界之间;沿所述物料流的流向,位于所述侧边界上的缓冲桩的位置与对应的流道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08]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桩位于所述稳定地层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石块的直径的两倍,所述缓冲桩露出地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石块的直径的0.5倍。
[0009]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根所述缓冲桩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最大石块的直径的1~2倍。
[0010]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的两侧与对应的流道侧壁连接,所述防护网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桩连接。
[0011]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包括:
[0012]主索,位于所述缓冲桩群的背流端,所述主索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流道侧壁连接;
[0013]横索,位于所述缓冲桩群的背流端,所述横索位于所述主索的下方,所述横索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流道侧壁连接;以及
[0014]吊索,与所述横索交叉连接,所述吊索的一端与所述主索连接,所述吊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桩连接。
[0015]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还包括T形索扣和十字形索扣;所述主索与所述吊索之间通过所述T形索扣连接,所述横索与所述吊索之间通过所述十字形索扣连接。
[0016]一实施例中,所述吊索包括一体成型的结网部和安装部,所述结网部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所述结网部分别与所述主索和所述横索连接,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
缓冲桩指向所述结网部的方向,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缓冲桩连接;所述防护网还包括应力缓冲环,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应力缓冲环中。
[0017]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长度为所述结网部的长度的1.5~3倍。
[0018]一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流为泥石流,所述主索的抗冲击力不小于500KN,所述吊索的抗冲击力不小于300KN。
[0019]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护组件沿所述物料流的流向排列;沿所述物料流的流向,所述防护网的网孔孔径逐渐减小。
[0020]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设备,一方面由于相邻两根缓冲桩之间的间距配置为使物料流中的最大石块能够从相邻两根缓冲桩之间通过,当物料流通过缓冲桩群,物料流中的石块会与缓冲桩碰撞冲击,消耗物料流中的石块的冲击能量,但石块能够从相邻两根缓冲桩之间减速通过,缓冲桩并不会将石块拦截住,考虑物料流来料方向及空间条件,开展缓冲桩平面布置,以达到降低物料流对缓冲桩的冲击力,确保破坏力相对较小,相应地缓冲桩所需的抗冲击能力可以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缓冲桩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缓冲桩对物料流中的石块的能量消耗,减小了物料流中的石块对防护网的冲击能量,使得防护网能够对通过缓冲桩群的物料流进行较为有效地拦截。再者,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设备是先通过缓冲桩消耗石块的冲击能量,再通过防护网进行拦截,相对于直接拦截的方式,缓冲桩和防护网由于物料流的冲击而受到的载荷较小,缓冲桩的布设和防护网的成网过程均不需要大型设备入场,相对于导流渠和拦截坝,施工难度较小,施工周期较短,防护费用较小。即使缓冲桩和防护网被破坏,由于缓冲桩的布设和防护网成网的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条件简单,因而能够较为快速地进行修复。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设备,通过先消耗石块冲击能量再拦截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对高陡地形条件下具有较大冲击能量的泥石流进行拦截防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图中未示出缓冲桩;
[002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缓冲桩群在图2中的B向视图,图中未示出防护网,图中缓冲桩排列成三角形,图中实线矩形框代表缓冲桩;
[002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缓冲桩群在图2中的B向视图,图中未示出防护网,图中缓冲桩排列成梯形,图中实线矩形框代表缓冲桩;
[002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缓冲桩群在图2中的B向视图,图中未示出防护网,图中缓冲桩排列成拱形,图中实线矩形框代表缓冲桩;
[002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缓冲桩群在图2中的B向视图,图中未示出防护网,图中缓冲桩排列成矩形,图中实线矩形框代表缓冲桩;
[002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索与流道侧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防护组件700;缓冲桩群1;缓冲桩11;防护网2;主索21;横索22;吊索23;结网部231;安装部232;T形索扣24;十字形索扣25;应力缓冲环26;流道侧壁3;岩体31;锚固墩32;锚索33;大端边界100;小端边界200;侧边界300;鸡心锁环400;绳索夹头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1]在本申请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2]在本申请描述中,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4~图7,物料流的流向为图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当物料流为泥石流,图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为泥石流的流向。
[0033]本申请描述中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0034]作为本申请创造性构思的一部分,在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前,需对现有技术中泥石流防护设备施工周期长、防护费用高且破坏后难以快速修复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缓冲桩群,包括多根缓冲桩,每根所述缓冲桩部分地位于物料流的流道底部的稳定地层,相邻两根所述缓冲桩之间的间距配置为使所述物料流中的最大石块能够从相邻两根所述缓冲桩之间通过;以及防护网,位于所述缓冲桩群的背流端,所述防护网配置为对所述物料流进行拦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桩群的形状呈预设形状,所述预设形状的外边界包括大端边界、小端边界以及侧边界,所述小端边界背离所述防护网,所述大端边界朝向所述防护网,所述侧边界位于所述大端边界和所述小端边界之间;沿所述物料流的流向,位于所述侧边界上的缓冲桩的位置与对应的流道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桩位于所述稳定地层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石块的直径的两倍,所述缓冲桩露出地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石块的直径的0.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缓冲桩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最大石块的直径的1~2倍。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的两侧与对应的流道侧壁连接,所述防护网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桩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包括:主索,位于所述缓冲桩群的背流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明周青爽王岩孙红林郭建湖赵晋乾付明李睿李慈航吕俊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