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相对定量方法及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2753878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相对定量方法及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外显子反应液一、外显子反应液二、外显子反应液三、主反应混合液、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和空白对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相对定量方法及试剂盒,通过3个独立PCR反应分别对DMD基因第4、17、45外显子,8、50、52外显子,47、48、51外显子进行扩增,3种反应液均包含4个荧光通道,从而实现对DMD基因的4、8、17、45、47、48、50、51、52外显子拷贝数的定量检测。52外显子拷贝数的定量检测。52外显子拷贝数的定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相对定量方法及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相对定量方法及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man muscμLar dystrophy;DMD/BMD)是DMD基因变异导致dystrophin蛋白缺陷所引起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以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为特点的遗传性肌肉病变。其临床特征包括:肌痉挛、肌痛、股四头肌肌病、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X-连锁扩张型心肌病等。
[0003]女性DMD基因缺陷携带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重者可为典型DMD表现,轻者表现为轻度近端肌无力、腓肠肌假性肥大,也可表现为肌肉功能基本正常。DMD在男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3500-1/4000,多于5-6岁起病,表现走路慢,易摔倒,走路姿势异常,多数在13周岁之前丧失独立行走能力,20-30岁死于心肺功能衰竭。BMD在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8000-1/10000,临床症状出现较DMD晚,可保持行走能力到16岁,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寿命较长,寿命可达40-50岁。儿童期或青年期BMD患者可表现为肌肉痛性痉挛肌痛或无症状高肌酶血症。本病目前尚无具有普适性有效治疗方案。
[0004]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原因为DMD基因缺陷。DMD基因是至今已发现的最大的基因,定位于Xp21.2,包含79个外显子,7种组织特异性启动子,2200000个碱基对。DMD基因所编码的Dystrophin蛋白分子量426kD,由3685个氨基酸组成,分为4个区域:1.与细胞内肌动蛋白(F-actin)相互作用的氨基端区(14-240氨基酸):包括第1-8个外显子;2.由24个三聚螺旋状重复结构组成的中央棒状区(253-3040氨基酸):包括9-63号外显子,与α肌动蛋白(α-actin)和血影蛋白同源;3.与肌膜上糖蛋白复合体相互作用的富含半胱氨酸区域(3080-3360氨基酸):包括64-68外显子;4.与细胞内的syntrophins蛋白相互作用的羧基端区域(3361-3685氨基酸):包括68-79号外显子。
[0005]DMD基因编码的Dystrophin蛋白具有连接细胞骨架与基底膜的功能,并与其他蛋白(dystroglycan、sarcoglycan)形成dystrophin蛋白复合体以维持细胞膜稳定性。DMD基因的变异可破坏其mRNA开放读码框,严重影响dystrophin蛋白合成和功能,导致dystrophin蛋白复合体破坏,使肌细胞膜脆性增加、稳定性降低,强烈的肌肉收缩加剧肌细胞膜破裂,并使钙离子内流加速肌纤维的破坏,从而导致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
[0006]目前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治疗主要以保存患者运动功能、防治并发症为治疗目的,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当康复锻炼及外科矫形等。虽然在基因编辑、外显子跨越、PTC蛋白修复等治疗策略上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遗传阻断仍是最好的应对策略。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的特点。
[0007]DMD基因变异多样,主要包含4类。1:外显子拷贝数变异(CNV),包括外显子缺失
(deletion)和外显子重复(duplication)。2:外显子的点突变(substitution);3:外显子的小插入和小缺失(indels);4:未知变异(unknown):主要是影响剪接的内含子突变。根据DMD专业数据库LOVD收录的DMD基因变异案例,上述各类变异的频率统计如表1所示:
[0008]表1.DMD基因变异类型及相应比例
[0009]变异类型DeletionDuplicationSubstitutionIndelsUnknown在所有变异中的比例56%11%31%0.7%1.3%在致病性变异中的比例66%12%20%0.9%1.1%
[0010]从上述的DMD基因变异类型及相应比例中可以得出结论,在DMD基因的致病性变异中,片段缺失或重复变异,占比达到78%左右,是导致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主要变异类型。
[0011]目前临床上DMD基因的拷贝数检测多使用荷兰MRC公司生产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技术,DMD的MLPA检测试剂盒设计了P034探针组和P035探针组,其中P034探针组包括了用于检测DMD 40个外显子的40对探针和9个内参基因的9对探针;P035探针组包括了用于检测DMD 40个外显子的40对探针和8个内参基因的8对探针。每对探针与样本DNA杂交后,探针对中的两条探针首尾相连,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可以连接成一条完整的DNA模板。P034的49对探针及P035的48对探针在完成连接后,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每个探针对连接产物扩增产生的PCR片段大小各不相同(每对探针中的两条探针5

端或3

端带有通用引物序列。使用填充序列使得PCR产物大小不一,产物大小为预先设定),然后使用毛细管电泳进行片段筛选区分各个大小不同的PCR产物,根据PCR产物的长度(bp数),判断扩增产物片段所代表的DMD外显子编号,根据DMD外显子PCR产物与内参基因PCR产物的丰度比率,判断DMD基因各外显子是否发生缺失或重复。
[0012]DMD基因的MLPA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但是,MLPA检测技术试剂成本较高,片段筛选使用的毛细管电泳设备,如ABI 3130或3500等,价格昂贵。另外,MLPA检测技术流程中环节较多,主要包括杂交过夜、探针连接、PCR扩增、片段筛选四个主要步骤,较多的环节对操作人员的实验技能及熟练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增加了RQ值出现较大波动、样本编号出错的可能性。此外,DMD基因的拷贝数检测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女性携带者筛查,这样,就需要进行大样本量检测,MLPA检测技术由于其技术环节较多,在应对大样本量的检测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困难性。
[0013]鉴于DMD基因的MLPA检测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对DMD基因的外显子缺失或重复进行定量检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使用实时扩增中的
△△
Ct法进行拷贝数定量,较MLPA技术的片段扩增丰度相对比率定量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另外,所需主要设备仅为荧光实时PCR仪,设备价格远低于MLPA技术所使用的片段筛选设备如ABI3130或3500等,便于检验机构或医院配置使用;此外,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操作非常简单,实验者仅需在96孔板中加入样本DNA和反应混合液,即可上机运行并完成检测,因此,对实验者操作技能要求不高;易于获得稳定的检测结果;易于实现大样本筛选操作;且试剂成本低廉。
[0014]尽管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上述优势,但是,DMD基因的427m转录本具有79个外显子,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显子反应液一、外显子反应液二、外显子反应液三、主反应混合液、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和空白对照品;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一为含有针对DMD基因第4、17、45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和针对CFT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的溶液;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二为含有针对DMD基因第8、50、5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和针对CFT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的溶液;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三为含有针对DMD基因第47、48、51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和针对CFT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的溶液;所述主反应混合液包含PCR反应缓冲液、dNTPs、Mg
2+
、热启动Taq酶、UNG酶、ROX荧光参比染料;所述阴性对照品为含CFTR基因序列的质粒DNA溶液;所述阳性对照品为含CFTR基因序列及DMD基因序列的质粒DNA溶液;所述空白对照品为经过除菌处理的去离子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一、外显子反应液二、外显子反应液三的装量均为500μL,所述主反应混合液的装量为1mL,所述阴性对照品的装量为15μL,所述阳性对照品的装量为30μL,所述空白对照品的装量为1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一中DMD基因第4、17、45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序列为:第4外显子的上游引物序列:5
’-ꢀ
AAGGCACTGCGGGTTTTG
-ꢀ3’
,如SEQ ID NO.1所示,第4外显子的下游引物序列:5
’-ꢀ
GTCACAGCATCCAGACCTTGTC
-ꢀ3’ꢀ
,如SEQ ID NO.2所示,第4外显子的探针序列:5
’-ꢀ
FAM
-ꢀ
AGAACAATAATGTAAGTAGTACCC
-ꢀ3’-
MGB-NFQ,如SEQ ID NO.3所示,第17外显子的上游引物序列:5
’-
TGACCTCTGTTTCAATACTTCTCACA
-ꢀ3’
,如SEQ ID NO.4所示,第17外显子的下游引物序列:5
’-
GTCACCGTAGTTACTGTTTCCATTACA
-ꢀ3’
,如SEQ ID NO.5所示,第17外显子的探针序列:5
’-
ABY-ACCACCACTCAGCCATCACTAACACAGACA-3
’-
QSY,如SEQ ID NO.6所示,第45外显子的上游引物序列:5
’-ꢀ
TCTTCCCCAGTTGCATTCAAT
-ꢀ3’
,如SEQ ID NO.7所示,第45外显子的下游引物序列:5
’-ꢀ
CAGGAACTCCAGGATGGCATT
-ꢀ3’
,如SEQ ID NO.8所示,第45外显子的探针序列:5
’-
VIC-TTCTGACAACAGTTTGCCGCTGCC
-ꢀ3’ꢀ–
QSY,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一中CFTR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序列为:上游引物序列:5
’-
TTGTGCCTGTTGCAGCTTCT
-ꢀ3’
,如SEQ ID NO.10所示,下游引物序列:5
’-
TGGAGTTACAGAAAGGCCTCATG
-ꢀ3’
,如SEQ ID NO.11所示,探针序列:5
’-ꢀ
Cy5-CGAATGGCACCACCTTCTCGGTGT
-ꢀ3’-
QSY,如SEQ ID NO.12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一中DMD基因第4、17、45外显子特异性上游引物、下游引物浓度均为100~800nmol/L,第4、17、45外显子特异性探针浓度为50~300nmol/L;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一中CFTR1基因的上游引物、下游引物浓度均为100~800nmol/L,CFTR1基因的探针浓度为50~300nmol/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人DMD基因拷贝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子反应液二中DMD基因第8、50、5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序列为:第8外显子的上游引物序列:5
’-ꢀ
TGTACATCACATCACTCTTCCAAGTTT
-ꢀ3’
,如SEQ ID NO.13所示,第8外显子的下游引物序列:5
’-ꢀ
CCTTGGCAACATTTCCACTTC
-ꢀ3’
,如SEQ ID NO.14所示,第8外显子的探针序列:5
’-ꢀ
FAM-CTCAACAAGTGAGCATTGAAGCCATCCA
-ꢀ3’-
QSY,如SEQ ID NO.15所示,第50外显子的上游引物序列:5
’-ꢀ
GCTGGCTGGATCAGGAATACA
-ꢀ3’
,如SEQ ID NO.16所示,第50外显子的下游引物序列:5
’-ꢀ
CGCAGGAGCCCTACATCTG
-ꢀ3’
,如SEQ ID NO.17所示,第50外显子的探针序列:5
’-
ABY-AGGCCCACTGCCTGCAATTCAGG
-ꢀ3’-
QSY,如SEQ ID NO.18所示,第52外显子的上游引物序列:5
’-ꢀ
GCGGTAATGAGTTCTTCCAACTG
-ꢀ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超计王倩玉赵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瑞康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