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78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既能得到瘦脸效果又能够使皮肤提拉紧致的按摩仪。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壳体、旋转驱动机构以及按摩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弹性按摩针和若干个按摩头,若干个所述按摩头环绕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分别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若干个驱动轴相连,所述弹性按摩针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位于若干个所述按摩头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美容仪器领域。仪器领域。仪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摩仪


[0001]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美容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按摩仪上一般设有能够按摩皮肤的按摩头,按摩头一般采用旋转的按摩方式,即按摩头套设在按摩仪的驱动轴上,让驱动轴带动按摩头进行旋转按摩,从而达到瘦脸的效果。但是,由于有的用户脸部皮肤比较松弛,缺少一定的紧致度,如果再在多个旋转式按摩头的搅动下,用户的皮肤会产生副作用,即变得更加松弛。
[0003]现有一公开号为CN210932638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按摩头能够偏心旋转,使按摩头接触到的皮肤面积较大,按摩效果更好的按摩仪,但是皮肤比较松弛,缺少一定紧致度的用户使用该按摩仪时,在多个旋转式按摩头的搅动下,用户的皮肤会产生更加松弛的副作用,而且该按摩仪的按摩头接触面积大,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大。如能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既能得到瘦脸效果又能够使皮肤提拉紧致的按摩仪,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既能得到瘦脸效果又能够使皮肤提拉紧致的按摩仪。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壳体、旋转驱动机构以及按摩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弹性按摩针和若干个按摩头,若干个所述按摩头环绕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分别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若干个驱动轴相连,所述弹性按摩针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位于若干个所述按摩头之间。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用户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脸部美容时,位于若干个所述按摩头之间的所述弹性按摩针先顶压皮肤,使用户的皮肤具有一定的张紧度,后续再通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若干个所述按摩头对用户的皮肤进行均匀按摩,与传统的按摩仪相对比,不仅能够达到瘦脸的效果,而且皮肤比较松弛的用户使用时能够避免产生副作用,使用户的皮肤得到提拉紧致的效果。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按摩针包括第一弹簧、按摩针以及套筒,所述套筒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按摩针穿入所述套筒后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外壳体相连。由此可见,所述按摩针顶压皮肤时,所述第一弹簧收缩,以此来适应松弛度不同的皮肤,即皮肤越松弛,所述第一弹簧收缩度越大,使本专利技术的通用性更强。
[000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按摩头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0
°
~180
°
。由此可见,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按摩头的中心线之间形成一个150
°
~180
°
的夹角,当所述驱动轴转动时,所述按摩头能够随之偏心旋转,使所述按摩头接触到的皮肤面积较大,大大提升本专利技术的按摩效果。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头和所述驱动轴的数量均设置有四个,并且所述按摩头与所
述驱动轴一一配对,每相邻两个所述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由此可见,每相邻两个所述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以致每相邻两个所述按摩头的转动方向相反,使皮肤受力更加均匀,提升按摩效果。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内壳体、电机、齿轮传动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电机竖直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以及所述第四齿轮依次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四个所述驱动轴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以及所述第四齿轮上。由此可见,在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以及所述第四齿轮中,由于相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每相邻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相反,以致每相邻两个所述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齿环、第一转盘、第二转盘、若干个第五齿轮以及若干个第六齿轮,所述第二转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下方,所述齿环固定在所述内壳体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围,若干个所述第五齿轮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的上端面并且均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七齿轮,若干个所述第五齿轮均与所述第七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盘的下端面设置有第八齿轮,若干个所述第六齿轮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的上端面并且均与所述第八齿轮相啮合,若干个所述第六齿轮均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第二转盘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由此可见,所述第七齿轮比所述第五齿轮小,所述第八齿轮比所述第六齿轮小,所述第九齿轮比所述第一齿轮小,通过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利用各级齿轮传动来达到降速的目的,从而达到理想的传动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按摩仪还包括导光模块,所述导光模块包括控制板、导光板、开关按键以及若干个第一LED灯珠,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第一LED灯珠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其底部与所述第一LED灯珠相接触,所述开关按键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通过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LED灯珠电连接。由此可见,用户按下所述开关按键后,若干个所述第一LED灯珠均发出亮光,并且亮光会导在所述导光板上,以此来提示用户按摩仪已开机。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按摩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电疗模块,所述电疗模块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电池、变压器以及四根第二弹簧,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上支撑板位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电池和所述变压器均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变压器与所述第二弹簧电连接。由此可见,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按摩头都是由导电金属制成,在所述变压器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弹簧通过所述驱动轴将EMS微电流或者RF射频电流导在所述按摩头上,使用户脸部肌肉得到微电流刺激,得到瘦脸以及提拉紧致的效果。其中,EMS微电流是低电频的电流,通过发送温和、轻柔的电波透过皮肤、组织直达脸部肌肉,能够刺激ATP的产生,激发脸部肌肉的活力,促使胶原蛋白以及弹性蛋白的生成;而RF射频电流为高频脉冲电流,能够使真皮层胶原纤维加热,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和皮肤层纤维细胞增生的愈合反应,产
生新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按摩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的档位按键,所述档位按键通过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由此可见,用户通过所述档位按键的按压次数控制所述电机的功率大小,可以设定低中高三档,按压次数越多则档位越大,以此来切换所述按摩头的按摩力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疗模块还包括安装板和若干个第二LED灯珠,所述安装板穿过所述按摩针后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板上,若干个所述第二LED灯珠环绕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开关按键通过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LED灯珠电连接。由此可见,通过按下所述开关按键,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体(1)、旋转驱动机构以及按摩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弹性按摩针(2)和若干个按摩头(3),若干个所述按摩头(3)环绕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上并且分别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若干个驱动轴(4)相连,所述弹性按摩针(2)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上并且位于若干个所述按摩头(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按摩针(2)包括第一弹簧(21)、按摩针(22)以及套筒(23),所述套筒(23)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上,所述按摩针(22)穿入所述套筒(23)后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1)与所述外壳体(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的轴线与所述按摩头(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0
°
~18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3)和所述驱动轴(4)的数量均设置有四个,并且所述按摩头(3)与所述驱动轴(4)一一配对,每相邻两个所述驱动轴(4)的转动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内壳体(51)、电机(52)、齿轮传动组件(53)、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55)、第三齿轮(56)以及第四齿轮(57),所述内壳体(5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电机(52)竖直设置在所述内壳体(51)上,所述第一齿轮(54)、所述第二齿轮(55)、所述第三齿轮(56)以及所述第四齿轮(57)依次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体(51)中,所述电机(52)通过所述齿轮传动组件(53)与所述第一齿轮(5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55)和所述第四齿轮(57)均与所述第一齿轮(54)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55)与所述第三齿轮(56)相啮合,四个所述驱动轴(4)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54)、所述第二齿轮(55)、所述第三齿轮(56)以及所述第四齿轮(57)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53)包括齿环(531)、第一转盘(532)、第二转盘(533)、若干个第五齿轮(534)以及若干个第六齿轮(535),所述第二转盘(533)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532)的下方,所述齿环(531)固定在所述内壳体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转盘(532)和所述第二转盘(533)的外围,若干个所述第五齿轮(534)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金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