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374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6
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妇科患者术后护理不便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上端经撑板连接有一个床框,床框后侧壁上设有坐板,坐板左右两端铰接有转动板,转柱前端设有联动齿轮,联动齿轮经链条连接,坐板内设有转轴,转轴前侧同轴滑动连接有与坐板螺纹连接的滑动筒,滑动筒前端设有环形齿轮,床框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环形齿轮的连接柱,床框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内啮合齿轮,连接柱上滑动连接有连接齿轮,底板右侧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轮,两个转轮经传送带连接,左侧的转轮前端同轴设有副带轮,副带轮经副皮带与内啮合齿轮连接,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使用性强。使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妇科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患者进行子宫疾病手术后需要平躺休养,当患者恢复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下肢活动,防止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同时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腹部刀口愈合。
[0003]患者在进行术后下肢活动时多为床上活动或由医护人员搀扶协助床下走动,床上活动空间较小,活动不便达不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床下活动上下床时需要扭转身体,容易使术口崩开,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妇科患者术后护理不便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上端经两个左右相对的撑板连接有一个床框,床框后侧壁上设有坐板,坐板左右两端分别经前后轴向的转柱铰接有转动板,两个转柱前端分别贯穿坐板且同轴设有联动齿轮,两个联动齿轮经链条连接,坐板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转轴前侧同轴滑动连接有与坐板螺纹连接的滑动筒,滑动筒前端贯穿坐板且同轴设有可与左侧的联动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床框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环形齿轮同轴的连接柱,连接柱可插入环形齿轮内且可与环形齿轮滑动连接,床框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柱同轴的内啮合齿轮,连接柱上经键同轴滑动连接有可与内啮合齿轮啮合的连接齿轮;所述的底板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通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两个转轮经传送带连接,左侧的转轮前端同轴设有副带轮,副带轮经副皮带与内啮合齿轮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底板、床框、坐板等,可以使患者由平躺姿势变为坐姿,同时可以使患者无需下床就能进行下肢锻炼,避免了因反复上下床扭转身体导致的术口崩裂,同时解决了在床上锻炼空间较小,锻炼效果不佳的问题,锻炼完成后可以使患者从坐姿恢复为躺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设有的把手,可以在患者走动时扶持,防止患者跌倒,设有的遮挡板,可以对环形齿轮、链条等进行遮挡,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夹伤患者,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轴测图。
[0008]图2是本专利技术患者站起后的主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专利技术去掉床框后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1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0012]图6是本专利技术去掉床框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001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切后视轴测图。
[0014]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
[0015]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由图1至图9给出,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经两个左右相对的撑板2连接有一个床框3,床框3后侧壁上设有坐板4,坐板4左右两端分别经前后轴向的转柱5铰接有转动板6,两个转柱5前端分别贯穿坐板4且同轴设有联动齿轮9,两个联动齿轮9经链条8连接,坐板4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10,转轴10前侧同轴滑动连接有与坐板4螺纹连接的滑动筒11,滑动筒11前端贯穿坐板4且同轴设有可与左侧的联动齿轮9啮合的环形齿轮12,床框3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环形齿轮12同轴的连接柱13,连接柱13可插入环形齿轮12内且可与环形齿轮12滑动连接,床框3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柱13同轴的内啮合齿轮14,连接柱13上经键同轴滑动连接有可与内啮合齿轮14啮合的连接齿轮15;所述的底板1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通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16,两个转轮16经传送带17连接,左侧的转轮16前端同轴设有副带轮18,副带轮18经副皮带19与内啮合齿轮14连接。
[0018]为了带动转轴10转动,所述的底板1下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让位槽,转轴10上同轴设有位于让位槽内的第一锥齿轮20,坐板4下端经L形板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21,电机21输出端插入让位槽内且同轴设有与第一锥齿轮2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2。
[0019]为了便于连接齿轮15在连接柱13上滑动,所述的坐板4前端开设有开口朝前的滑槽,滑槽底面经弹簧23连接有倒L形的连接杆24,连接杆24前端伸出滑槽且与连接齿轮15转动连接。
[0020]为了带动连接杆24左右滑动,所述的坐板4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压槽25,压槽25内滑动连接有可伸出压槽25开口的压块27,压块27底面经多个压簧26与压槽25下侧壁连接,连接杆2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槽28,连通槽28后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压块27下端设有可与连通槽28倾斜面接触的压动块29。
[0021]为了便于对连接杆24进行限位,所述的连接杆24下端开设有位于连通槽28右方且开口朝下的限位槽30,底板1下端设有J形且可插入限位槽30内的限位柱31。
[0022]为了便于对转动板6进行限位,所述的左侧的转柱5后端开设有开口朝后的矩形槽32,床框3后端滑动连接有可插入矩形槽32内的限位杆33。
[0023]为了便于支撑坐板4,所述的底板1上端经倒L形的顶板34与坐板4连接。
[0024]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床框3右端设有把手,通槽内设有位于传送带17内的缓冲底板11,缓冲底板11上端经多个拉簧连接有一个缓冲压板36,床框3左侧设有遮挡板37。
[0025]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使患者平躺于坐板4上,使上身处于左侧的转动板6上,使下身处于右侧的转动板6上,压块27由于受到患者的重力在压槽25内向下滑动同时向下挤压
弹簧23,压块27带动限位柱31与压动块29向下滑动,限位柱31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与限位槽30脱离接触,解除对连接杆24的限位,此时压动块29下端面与连通槽28倾斜面接触并向下继续移动,压动块29带动连接杆24在滑槽内向后滑动,同时向后挤压压簧26,连接杆24带动连接齿轮15在连接柱13上向后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连接齿轮15与内啮合齿轮14脱离啮合;当患者需要进行下肢锻炼时,启动电机21,电机21顺时针转动,电机21经第二锥齿轮22带动第一锥齿轮20逆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20带动转轴10逆时针转动,转轴10带动滑动筒11逆时针转动,由于滑动筒11与坐板4螺纹连接,因此滑动筒11在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滑动筒11带动环形齿轮12逆时针转动,环形齿轮12带动左侧的联动齿轮9顺时针转动,左侧的联动齿轮9经链条8带动右侧的联动齿轮9顺时针转动,联动齿轮9经转柱5带动转动板6顺时针转动,左侧的转动板6向上摆动,右侧的转动板6向下摆动,将患者上身托起同时使患者下身下摆,环形齿轮12继续转动的同时继续向前移动,当转动板6摆动至与坐板4垂直时环形齿轮12与联动齿轮9脱离接触,转动板6停止转动,此时向前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向前滑动至矩形槽32内实现对左侧的转柱5的限位,从而实现对转动板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端经两个左右相对的撑板(2)连接有一个床框(3),床框(3)后侧壁上设有坐板(4),坐板(4)左右两端分别经前后轴向的转柱(5)铰接有转动板(6),两个转柱(5)前端分别贯穿坐板(4)且同轴设有联动齿轮(9),两个联动齿轮(9)经链条(8)连接,坐板(4)内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10),转轴(10)前侧同轴滑动连接有与坐板(4)螺纹连接的滑筒(11),滑动筒(11)前端贯穿坐板(4)且同轴设有可与左侧的联动齿轮(9)啮合的环形齿轮(12),床框(3)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环形齿轮(12)同轴的连接柱13),连接柱(13)可插入环形齿轮(12)内且可与环形齿轮(12)滑动连接,床框(3)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柱(13)同轴的内啮合齿轮(14),连接柱(13)上经键同轴滑动连接有可与内啮合齿轮(14)啮合的连接齿轮(15);所述的底板(1)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通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16),两个转轮(16)经传送带(17)连接,左侧的转轮(16)前端同轴设有副带轮(18),副带轮(18)经副皮带(19)与内啮合齿轮(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下端开设有开口朝下的让位槽,转轴(10)上同轴设有位于让位槽内的第一锥齿轮(20),坐板(4)下端经L形板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21),电机输出端插入让位槽内且同轴设有与第一锥齿轮(2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金杏韦昕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