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惠萍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67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结构包括稳定装置、底盘、配重装置、电池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效果:汽车在行驶时,稳定装置开启,与车头接触的部分气流,在稳定装置的结构作用下,由车头经过车辆前端,且从底盘底部的中后段平行排出,能够加大车辆车头的在行驶中的下压力和平稳性,且有利于对电池组进行散热,在配重装置的结构作用下,每当车辆经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段时,前后设置的两个配重横条,会自动移动位置,将重量集中在底盘的中心位置或者底盘的前后两端,使电动汽车的前后两端重量能够保持相对一致,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经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段过程中的平稳性,能够大大提高电动汽车底盘的使用舒适性。大提高电动汽车底盘的使用舒适性。大提高电动汽车底盘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汽车,相对燃油汽车而言,主要差别在于四大部件,驱动电机,调速控制器、动力电池、车载充电器,电动汽车的电池通常集中在底盘的中央位置,电动机通常安装在底盘后端,以后驱的方式对汽车进行驱动,使得汽车前端的配重与尾部相差比较大,在过减速带或者坑哇路段时,汽车前端会产生较强振动和颠簸,不利于提高电动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以此来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通常集中在底盘的中央位置,电动机通常安装在底盘后端,以后驱的方式对汽车进行驱动,使得汽车前端的配重与尾部相差比较大,在过减速带或者坑哇路段时,汽车前端会产生较强振动和颠簸,不利于提高电动汽车行驶的舒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结构包括稳定装置、底盘、配重装置、电池组,所述的底盘顶部设有配重装置,所述的配重装置安装在底盘上,所述的配重装置中心位置设有电池组,所述的电池组和配重装置相配合,所述的配重装置前端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的稳定装置设有两个,且呈轴对称结构设置在底盘两侧。
[000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稳定装置包括有前进流机构、导流弧管、导电杆、后排流机构,所述的导流弧管内部设有导电杆,所述的导电杆贴壁固定在导流弧管内部,所述的导流弧管前后两端设有前进流机构和后排流机构,所述的前进流机构和后排流机构与导流弧管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前进流机构包括有前窄腔、气管、后宽腔、电磁铁、磁架、止流塞、瓷杆,所述的气管内部由前向后设有前窄腔和后宽腔,所述的前窄腔和后宽腔与气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气管中心位置设有瓷杆,所述的瓷杆后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和瓷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瓷杆上设有磁架,所述的磁架和瓷杆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磁架前端设有止流塞,所述的止流塞和前窄腔采用滑动配合。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配重装置包括有限位机构、电动推杆、电池组封装框、配重横条、导向板、引流机构,所述的电池组封装框前后两端设有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倾斜焊接在电池组封装框上,所述的导向板上设有配重横条,所述的配重横条和导向板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电池组封装框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安装在电池组封装框上,所述的限位机构前后两端均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后端安装在限位机构上,且前端与配重横条活动连接,所述的电池组封装框底部设有引流机构,所述的引流机构安装在电池组封装框底部,并且前端与后排流机构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有限位座、滚轮、限位杆、弹
簧、推杆固定座、活动接头、轮槽,所述的限位座和电池组封装框固定连接,所述的限位座前后两端呈轴对称结构设有两个轮槽,所述的轮槽和限位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轮槽内部设有推杆固定座,所述的推杆固定座后端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和推杆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的推杆固定座通过滚轮与轮槽相配合,所述的推杆固定座上下两端呈轴对称结构设有两根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下端设有活动接头,所述的活动接头和限位杆活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杆和限位座采用滑动配合,并且通过活动接头与推杆固定座连接,所述的限位杆外圈上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上下两端固定在轮槽和活动接头上。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引流机构包括有半圆瓷板、上铝板、加强接杆、下铝罩、风道,所述的上铝板下方设有下铝罩,所述的下铝罩和上铝板相焊接,所述的下铝罩内部平行等距设有两根加强接杆,所述的加强接杆上下两端焊接在上铝板和下铝罩上,所述的上铝板底部平行等距设有两个以上的半圆瓷板,所述的半圆瓷板安装在上铝板底部,所述的上铝板和下铝罩之间设有风道。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设计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稳定装置设有两个,且呈轴对称结构设置在底盘两侧,并且稳定装置与配重装置相配合,汽车在行驶时,稳定装置开启,与车头接触的部分气流,在稳定装置的结构作用下,由车头经过车辆前端,且从底盘底部的中后段平行排出,能够加大车辆车头的在行驶中的下压力和平稳性,且有利于对电池组进行散热,在配重装置的结构作用下,每当车辆经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段时,前后设置的两个配重横条,会自动移动位置,将重量集中在底盘的中心位置或者底盘的前后两端,使电动汽车的前后两端重量能够保持相对一致,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经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段过程中的平稳性,能够大大提高电动汽车底盘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稳定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前进流机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引流机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稳定装置-1、前进流机构-11、前窄腔-11a、气管-11b、后宽腔-11c、电磁铁-11d、磁架-11e、止流塞-11f、瓷杆-11g、导流弧管-12、导电杆-13、后排流机构-14、底盘-2、配重装置-3、限位机构-31、限位座-31a、滚轮-31b、限位杆-31c、弹簧-31d、推杆固定座-31e、活动接头-31f、轮槽-31g、电动推杆-32、电池组封装框-33、配重横条-34、导向板-35、引流机构-36、半圆瓷板-36a、上铝板-36b、加强接杆-36c、下铝罩-36d、风道-36e、电池组-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结构包括稳定装置1、底盘2、配重装置3、电池组4,所述的底盘2顶部设有配重装置3,所述的配重装置3安装在底盘2上,所述的配重装置3中心位置设有电池组4,所述的电池组4和配重装置3相配合,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结构包括稳定装置(1)、底盘(2)、配重装置(3)、电池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顶部设有配重装置(3),所述的配重装置(3)安装在底盘(2)上,所述的配重装置(3)中心位置设有电池组(4),所述的电池组(4)和配重装置(3)相配合,所述的配重装置(3)前端设有稳定装置(1),所述的稳定装置(1)设有两个,且呈轴对称结构设置在底盘(2)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装置(1)包括有前进流机构(11)、导流弧管(12)、导电杆(13)、后排流机构(14),所述的导流弧管(12)内部设有导电杆(13),所述的导流弧管(12)前后两端设有前进流机构(11)和后排流机构(14),所述的前进流机构(11)和后排流机构(14)与导流弧管(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进流机构(11)包括有前窄腔(11a)、气管(11b)、后宽腔(11c)、电磁铁(11d)、磁架(11e)、止流塞(11f)、瓷杆(11g),所述的气管(11b)内部由前向后设有前窄腔(11a)和后宽腔(11c),所述的气管(11b)中心位置设有瓷杆(11g),所述的瓷杆(11g)后端设有电磁铁(11d),所述的瓷杆(11g)上设有磁架(11e),所述的磁架(11e)前端设有止流塞(11f)。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配重车身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装置(3)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萍
申请(专利权)人:陈惠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