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57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包括总控制器和在线监测分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监测技术领域。该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在相邻两个监测点之间至少设置三个监测点,且每个监测点都设置有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同时系统内部设置单独的故障点判断以及位置获取用的中央处理器,当检测到一个监测点输电导线存在故障时,才会将所有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总控制器,这样的设置使得中央处理器为总控制器分担判断故障是否发生的任务,减轻了总控制器的负担,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离故障点最近的抢修人员的位置,并及时通知该抢修人员前去故障点位置进行维修,极大的提高了输电导线的维修效率。极大的提高了输电导线的维修效率。极大的提高了输电导线的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监测
,具体为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输电的基本过程是创造条件使电磁能量沿着输电线路的方向传输,线路输电能力受到电磁场及电路的各种规律的支配,以大地电位作为参考点(零电位),线路导线均需处于由电源所施加的高电压下,称为输电电压,输电线路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各项因素后所确定的最大输送功率,称为该线路的输送容量,输送容量大体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输电电压是实现大容量或远距离输电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输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0003]现有对输电线路运行时的状态监测多采用人工定时检测的方式,当输电线路导线位于高空时,这样的方式无疑存在很大难度,还有在相邻两个变电站之间设置监测点,然后在一个总控制器内部同时判断是否有故障的发生以及故障位置寻找,这样容易导致总控制器的负荷较大,运行不平稳,在后续系统运行时导致最终死机的问题,从而影响后续输电导线的监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解决了人工定时检测输电线路,存在很大难度以及通过设置监测点,然后在一个总控制器内部同时判断是否有故障的发生以及故障位置寻找,这样容易导致总控制器的负荷较大,运行不平稳,在后续系统运行时导致死机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包括总控制器和在线监测分析系统,所述总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服务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6]所述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在线监测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同导线与全景监控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无线与GPS定位系统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与总控制器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无线与自动检索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0007]所述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全景监控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A/D
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全景监控摄像头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存储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存储器通过无线与自动检索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存储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自动覆盖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无线与图片分析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图片分析单元包括图片智能识别模块。
[0011]优选的,所述图片智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异物标记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异物标记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服务站包括处理中心,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设备定位获取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全景监控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5](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包括总控制器和在线监测分析系统,总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服务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在线监测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同导线与全景监控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通过无线与GPS定位系统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与总控制器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器通过无线与自动检索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导线温度、线夹温度、微气象、电压、电流等监测,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在相邻两个监测点之间至少设置三个监测点,且每个监测点都设置有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同时系统内部设置单独的故障点判断以及位置获取用的中央处理器,只有在检测到一个监测点输电导线存在故障时,才会将所有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总控制器,这样的设置使得中央处理器为总控制器分担判断故障是否发生的任务,减轻了总控制器的负担,使得后续系统运行的更加平稳,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离故障点最近的抢修人员的位置,并及时通知该抢修人员前去故障点位置进行维修,极大的提高了输电导线的维修效率,符合实际的操作需求。
[0016](2)、该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服务站包括处理中心,处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设备定位获取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信息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可实现根据维修人员移动终端的定位以及故障点的位置,从而精确计算出离故障点位置最近的维修人员,然后通知该维修人员前去监测点的故障位置处进行后续维修作业,加快了输电线路的抢修效率。
[0017](3)、该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全景监控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新能源发电系统内部可采用太阳能发电以及风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从而给全景监控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电力资源,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线监测分析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片分析单元的结构原理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服务站的结构原理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全景监控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0019]图中:1-总控制器、2-在线监测分析系统、21-中央处理器、22-在线监测系统、221-电流传感器、222-电压传感器、223-数据整合模块、23-全景监控系统、231-微处理器、232-A/D转换模块、233-全景监控摄像头、234-储器、235-自动覆盖模块、236-图片分析单元、2361-图片智能识别模块、2362-异物标记模块、2363-反馈模块、24-GPS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器(1)和在线监测分析系统(2),所述总控制器(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服务站(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在线监测分析系统(2)包括中央处理器(21),所述中央处理器(2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在线监测系统(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21)的输入端同导线与全景监控系统(2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21)通过无线与GPS定位系统(24)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无线传输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5)通过无线与总控制器(1)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21)通过无线与自动检索模块(26)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在线监测系统(22)包括电流传感器(221)和电压传感器(222),所述电流传感器(221)和电压传感器(2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数据整合模块(2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监控系统(23)包括微处理器(231),所述微处理器(23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A/D转换模块(23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A/D转换模块(23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全景监控摄像头(2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导线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23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存储器(2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存储器(234)通过无线与自动检索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常志邓伟锋谢霖娜党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