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52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沉淀池、无阀滤池、清水池、清水泵、自清洗过滤器、错流超滤装置、超滤水池、超滤水泵、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所述高效沉淀池与中水来水管路上依次管路连接有杀菌剂加注装置、混凝剂加注装置和助凝剂加注装置;所述无阀滤池通过虹吸下降管连接有反洗水池,所述虹吸下降管靠近所述反洗水池一侧连接有电动调节阀;所述自清洗过滤器管路连接有加酸装置和加氯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提高了中水回收效率,降低了中水回收功耗,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实现水资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水回收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前几位,但人均淡水资源数量位于全世界后列。而我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工业产值位列世界第一,工业用水是淡水资源消耗的最大原因。因此,若是能将工厂生产过程中生成的中水加以回收利用,将回收利用的效率提升,则能大大降低对淡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工厂效益。
[0003]目前中水回收系统存在的缺陷有:
[0004]1、中水进水水质恶化,无法及时检测,高效沉淀池本身对水质变化适应性较差的特性,造成高效沉淀池出水浊度>3NTU,即无阀滤池进水浊度超标。对于无阀滤池后续的膜处理设备,极易污堵、流量降低、运行压差增加,甚至多次发生UPVC管道、弯头部位爆管现象,清洗周期由原来的3月/次缩短为2周/次,不但影响制水量,造成次氯酸钠、EDTA四钠等清洗药剂消耗增加,而且增加了岗位员工操作负担。对于反渗透设备,使用单一氧化性杀菌剂易产生耐药性,亦不利于3套反渗透微生物污染防控。
[0005]2、滤池虹吸下降管反洗无法人为控制,无阀滤池洗频繁,对污水排水系统冲击较大。滤池过滤效率降低,同时无阀滤池的反洗水给公司水量排放带来一定负担。
[0006]3、助凝剂与絮凝剂加药位置过近,二者产生反应,降低净水效率。
[0007]4、超滤装置目前为全流过滤,对来水水质要求高,极易发生堵塞,不易反洗。
[0008]为解决以上为题,对中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沉淀池、无阀滤池、清水池、清水泵、自清洗过滤器、错流超滤装置、超滤水池、超滤水泵、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装置;所述高效沉淀池与中水来水管路上依次管路连接有杀菌剂加注装置、混凝剂加注装置和助凝剂加注装置;所述无阀滤池通过虹吸下降管连接有反洗水池,所述虹吸下降管靠近所述反洗水池一侧连接有电动调节阀;所述自清洗过滤器管路连接有加酸装置和加氯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剂加注装置和助凝剂加注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
[0013]进一步的,所述高效沉淀池上设置有中水浊度在线检测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高效沉淀池通过污泥排放管连接有污泥沉淀池,所述污泥沉淀池向外连接有排污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反洗水池位于所述无阀滤池的下方。
[0016]进一步的,所述错流超滤装置产生的错流浓水由管道运输给输煤工段再利用。
[0017]进一步的,所述超滤水池与所述错流超滤装置之间连接有反洗水管道,反洗排水由管道排放至所述污泥沉淀池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超滤水泵和保安过滤器之间连接的管道连接有非氧化茶菌加注装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剂加注装置、混凝剂加注装置和助凝剂加注装置与所述中水来水管路之间连接的加药管路具体材质为UPVC。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1]该专利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提质降耗效果好,通过增加水浊度在线检测表,有效降低中水处理压力。通过在虹吸下降管增加电动调节阀,可有效改善反洗不能人为控制、反洗冲击过大的问题。通过改变助凝剂加注装置与絮凝剂加注位置,避免了助凝剂与絮凝剂的反应,减少用药浪费。通过改变加药管道材质,避免助凝剂活性降解。通过将全流超滤改为错流超滤方式,更适应当前水质,并将错流浓水引至输煤工段,实现水资源的多重利用。总之,本专利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提高了中水回收效率,降低了中水回收功耗,实现水资源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杀菌剂加注装置;2、混凝剂加注装置;3、助凝剂加注装置;4、高效沉淀池;5、污泥沉淀池;6、无阀滤池;7、虹吸下降管;8、电动调节阀;9、发水洗池;10、清水池;11、清水泵;12、自清洗过滤器;13、加酸装置;14、加氯装置;15、错流超滤装置;16、输煤工段;17、超滤水池;18、超滤水泵;19、非氧化杀菌加注装置;20、保安过滤器;21、反渗透装置;22、中水浊度在线检测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沉淀池4、无阀滤池6、清水池10、清水泵11、自清洗过滤器12、错流超滤装置15、超滤水池17、超滤水泵18、保安过滤器20和反渗透装置21。所述高效沉淀池4上安装有中水浊度在线检测表22,实时监测高效沉淀池内中水浊度,控制产水浊度≤3NTU,减轻中水处理能耗和压力。
[0026]所述高效沉淀池4与中水来水管路上依次管路连接有杀菌剂加注装置1、混凝剂加注装置2和助凝剂加注装置3。所述混凝剂加注装置2和助凝剂加注装置3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防止助凝剂与混凝剂在管道内发生反应,减少用药浪费。所述杀菌剂加注装置1、混凝剂加注装置2和助凝剂加注装置3与所述中水来水管路之间连接的加药管路具体材质为UPVC,避免助凝剂活性降解。
[0027]所述无阀滤池6通过虹吸下降管7连接有反洗水池9,所述反洗水池9位于所述无阀滤池6的下方。所述虹吸下降管7靠近所述反洗水池9一侧连接有电动调节阀8,电动调节阀8可控制反洗开关,控制反洗水流量的大小。待反洗水池8内水位上升至与虹吸下降管7入口处高度时,形成虹吸效应,反向回流至无阀滤池6进行冲洗。
[0028]所述自清洗过滤器12管路连接有加酸装置13和加氯装置14,两者均通过管道混合
器连接在所述自清洗过滤器12上。
[0029]所述高效沉淀池4通过污泥排放管连接有污泥沉淀池5,所述污泥沉淀池5向外连接有排污管,污泥定期排放。
[0030]所述错流超滤装置15产生的错流浓水由管道运输给输煤工段16再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多重利用。
[0031]所述超滤水池17与所述错流超滤装置15之间连接有反洗水管道进行反洗,避免错流超滤装置堵塞。反洗排水由管道排放至所述污泥沉淀池5内。
[0032]所述超滤水泵18和保安过滤器20之间连接的管道连接有非氧化茶菌加注装置19,切实做到广谱杀菌。
[0033]通过对中水回收系统的改造,可提高超滤、反渗透装置单套接纳能力,单套设备开启后使中水反渗透产水能力达到390t/h,反渗透产水率由57%提升至76%。
[0034]由于设备制水能力的提升,结合改造后中水回收工段进水流量实际,由除盐水工段反洗水、浓水和循环反洗排水构成的中水进水流量可由改造前的326t/h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沉淀池(4)、无阀滤池(6)、清水池(10)、清水泵(11)、自清洗过滤器(12)、错流超滤装置(15)、超滤水池(17)、超滤水泵(18)、保安过滤器(20)和反渗透装置(21);所述高效沉淀池(4)与中水来水管路上依次管路连接有杀菌剂加注装置(1)、混凝剂加注装置(2)和助凝剂加注装置(3);所述无阀滤池(6)通过虹吸下降管(7)连接有反洗水池(9),所述虹吸下降管(7)靠近所述反洗水池(9)一侧连接有电动调节阀(8);所述自清洗过滤器(12)管路连接有加酸装置(13)和加氯装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加注装置(2)和助凝剂加注装置(3)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4)上设置有中水浊度在线检测表(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收利用提质降耗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军亮谢冰谢云峰李国忠李继宁谷丽鲍泽张乃文田志友王慧王洪中殷利敬李林李斌刘显德陈贺江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