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其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3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内机换热器、外机换热器以及处于外机中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具有过冷管,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内机换热器冷媒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过冷管的第一端口贯通,所述过冷管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外机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贯通,所述过冷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过冷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过冷管的温度,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过冷管中的冷媒温度,进而利于通过对空调系统中节流元件乃至压缩机的控制实现变频器的防凝露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及其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家用空调和小型商用空调来说,由于其功率小,一般采用风冷散热的方案就能解决其模块散热问题。但对于较大冷量的商用空调,如额定冷量50kw左右的多联机,其功率较高、模块发热量大,需要用冷媒冷却的方式才能满足散热需求。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冷凝器冷凝后通过过冷管对IPM散热片冷却,达到给模块散热的目的,由于此时模块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不会出现凝露问题。制热运行时,内机为高压侧,由于管路压力损失,部分冷媒蒸发降温,加上过冷器也有一定的过冷效果,会降低过冷管的温度。过度季节由于室内外温度接近,过冷管温度可能会低于环境温度,导致散热片及控制板等温度较低。当控制板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出现凝露,凝露水滴落在元器件上,导致控制板因短路烧毁。
[0003]现有技术中,一种防凝露的控制方式是采用控制板(IPM模块)自带的温度检测元器件对控制板的实时温度进行检测,其工作温度一般都会高于变频器散热片及控制板温度,采用其作为凝露参照温度,可能存在控制板凝露但由于系统检测不到的问题;另一种则是首先通过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以及环境湿度,并通过另外的温度传感器获取过冷管的实时温度并结合空调系统所处的运行模式,相应地对空调系统的开/停机、第一电磁阀的开/关、室内电磁阀的开度、主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及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保证了利用冷媒给变频模块散热冷却的效果,也保证了冷却过程中不结凝露水的安全风险,还能让空调系统得到较好的过冷度,减少散热冷却对空调系统的制热或制冷工作的影响,但其在外侧设置湿度传感器,变频器过冷铜管两端都设置感温包、元器件成本高、实际运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过冷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过冷管的温度,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过冷管中的冷媒温度,进而利于通过对空调系统中节流元件乃至压缩机的控制实现变频器的防凝露控制。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内机换热器、外机换热器以及处于外机中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具有过冷管,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内机换热器冷媒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过冷管的第一端口贯通,所述过冷管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外机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贯通,所述过冷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0006]优选地,所述内机换热器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内机换热器彼此形成并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分别一一对应于多个所述内机换热器设置;和/或,所述外机换热器包括彼此并联的外排换热器、内排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具有两
个,两个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外排换热器以及内排换热器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补气增焓压缩机以及补气管路,所述补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机换热器与所述过冷管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补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所述过冷管与所述补气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实现热交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处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与所述变频器之间的过冷管上。
[0008]优选地,所述补气管路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以实现对进入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的补气冷媒的节流控制。
[0009]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系统,包括:
[0011]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过冷管的第一实时管温Tg、室外环境温度Tw并同步获取Tw对应的温度区间;
[0012]根据Tw对应的温度区间获取与相应的温度区间对应的防凝露补偿温度

X,

X>0℃;
[0013]比较Tg与(Tw+

X)的大小关系;
[0014]根据Tg与(Tw+

X)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和/或补气增焓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0015]优选地,
[0016]所述温度区间包括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第三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初值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终值,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终值低于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初值。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区间U对应具有第一防凝露补偿温度f,所述第二温度区间V对应具有第二防凝露补偿温度g,所述第三温度区间W对应具有第三防凝露补偿温度h,0℃<f<g<h;
[0018]当Tw处于第一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初值与终值之间时,

X=f;当Tw处于第二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初值与终值之间时,

X=g;当Tw处于第三温度区间的区间温度初值与终值之间时,

X=h。
[0019]优选地,
[0020]还包括判断室外环境温度Tw的变化趋势,当Tw为上升趋势时,当Tw超过当前温度区间的温度终值时,则Tw对应后一个与当前温度区间相邻的温度区间;
[0021]当Tw为下降趋势时,当Tw低于当前温度区间的温度初值修正值时,则Tw对应前一个与当前温度区间相邻的温度区间,其中温度初值修正值=当前温度区间初值
-△
Y,

Y为预设的温度差值。
[0022]优选地,当Tg<Tw+

X时,获取第三节流元件的实时开度,
[0023]当第三节流元件的实时开度不为0时,控制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以第一预设步数降低,直至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为0。
[0024]优选地,
[0025]当Tg<Tw+

X且第三节流元件的实时开度为0时,控制第一节流元件以第二预设
步数增大其开度、并同步控制第二节流元件以第三预设步数降低其开度。
[0026]优选地,当Tg<Tw+

X、第三节流元件的实时开度为0、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时,获取补气增焓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
[0027]当吸气过热度大于预设温度Td时,控制补气增焓压缩机按预设升高频率值升频运行;
[0028]当吸气过热度不大于预设温度Td时,继续控制第二节流元件以第三预设步数降低其开度。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在所述过冷管上直接设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过冷管中流经冷媒温度的精准检测,进而利于通过对空调系统中节流元件乃至压缩机的控制实现变频器的防凝露控制,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采用控制板上自带的温度检测部件检测温度的不准确导致的防凝露时机迟滞进而产生凝露的现象发生,进而有效防止凝露水滴落到变频器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机换热器(1)、外机换热器(2)以及处于外机中的变频器(3),所述变频器(3)具有过冷管(31),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内机换热器(1)冷媒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1)与所述过冷管(31)的第一端口贯通,所述过冷管(31)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21)与所述外机换热器(2)的冷媒进口贯通,所述过冷管(31)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换热器(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内机换热器(1)彼此形成并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1)分别一一对应于多个所述内机换热器(1)设置;和/或,所述外机换热器(2)包括彼此并联的外排换热器(22)、内排换热器(23),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节流元件(21)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外排换热器(22)以及内排换热器(2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增焓压缩机(8)以及补气管路,所述补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机换热器(1)与所述过冷管(31)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补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增焓压缩机(8)的补气口连接,所述过冷管(31)与所述补气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5)实现热交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1)处于所述板式换热器(5)与所述变频器(3)之间的过冷管(3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路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51)以实现对进入所述板式换热器(5)中的补气冷媒的节流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所述气液分离器(6)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补气增焓压缩机(8)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7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72)。6.一种空调系统变频器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包括: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过冷管(31)的第一实时管温Tg、室外环境温度Tw并同步获取Tw对应的温度区间;根据Tw对应的温度区间获取与相应的温度区间对应的防凝露补偿温度

X,

X>0℃;比较Tg与(Tw+

X)的大小关系;根据Tg与(Tw+

X)的大小关系控制调整第一节流元件(11)、第二节流元件(21)、第三节流元件(51)的开度和/或补气增焓压缩机(8)的运行频率。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立胡强杨玉生顾思忠徐如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