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254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中,环形密封圈和至少有部分第四延伸部位于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环形密封圈压紧于第一延伸部与第四延伸部之间,环形密封圈与第一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接触,第四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三延伸部之间,第三延伸部抵靠第四延伸部,通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及第一凹槽部的侧壁的相互配合,结合环形密封圈的形变特性,可以较为简单的实现第一壳与第二壳的密封装配,从而较为简单的实现换热器的装配,使换热器的装配效率较高。效率较高。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换热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系统)中。其中,液冷换热器可用于冷却液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液冷换热器具有包裹至少部分换热芯体的外壳,外壳自身或者外壳与换热芯体之间密封连接形成一个供冷却液流动的空间,在该空间内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0003]相关技术中,外壳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外壳设有凹槽用于容纳密封圈,另一部分外壳盖住凹槽的槽口,通过紧固件紧固外壳的两部分,从而使密封圈形变充满凹槽实现密封,装配时需要将密封圈放置凹槽中,然后使外壳的两部分与紧固件对齐配合好后紧固连接,装配效率较低。密封圈与外壳之间的配合以及外壳两个部分之间的配合的难易程度,对换热器的装配效率有所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效率较高的换热器及换热组件。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第一壳、第二壳和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壳包括第一凹槽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及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及所述第三延伸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槽腔外,所述第一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一凹槽部布置,所述第二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一延伸部布置;所述第二壳包括第四延伸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第四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外,所述第四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二凹槽部布置,所述第四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四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三延伸部抵靠所述第四延伸部;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均接触;所述换热芯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底壁之间,且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能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能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连通,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不连通。
[0006]本申请中环形密封圈和至少有部分第四延伸部位于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环形密封圈压紧于第一延伸部与第四延伸部之间,环形密封圈与第一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接触,第四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三延伸部之间,第三延伸部抵接于第四延伸部,通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及第一凹槽部
的侧壁的相互配合,结合环形密封圈的形变特性,可以较为简单的实现第一壳与第二壳的密封装配,从而较为简单的实现换热器的装配,使换热器的装配效率较高。
[0007]本申请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外壳、换热芯体及第一连接件,所述换热芯体位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外壳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外部能够连通,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与所述外壳的内腔不连通;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侧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和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
[0008]本申请通过能够连通换热芯体内腔和第二集流管内腔的第一连接件,实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连接,可使换热组件的零部件数量相对较少,使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装配较为简单,从而使换热组件的装配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申请的第二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申请的第二换热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申请的第二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申请的第二换热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换热器的另一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4]图6是本申请的第二换热器的换热芯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7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8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9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10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11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12是本申请的第二单向元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13是本申请的第一单向元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14是本申请的三通换向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15是本申请的三通换向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16是本申请的四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7是本申请的四通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6]图18是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9是本申请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0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21是本申请的换热组件的装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1]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2]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第一壳、第二壳和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壳包括第一凹槽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及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及所述第三延伸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槽腔外,所述第一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一凹槽部布置,所述第二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一延伸部布置;所述第二壳包括第四延伸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第四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外,所述第四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二凹槽部布置,所述第四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四延伸部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三延伸部抵靠所述第四延伸部;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均接触;所述换热芯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底壁之间,且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能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能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连通,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不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沿远离槽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朝向所述第四延伸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壳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侧壁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四延伸部有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朝向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环形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三延伸部环绕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侧壁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及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均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底壁以及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二集流件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底壁以及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侧壁接触,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侧壁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壳连接,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部的槽腔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芯体的内腔与所述换热器的外部。
6.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学彬朱坤军周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