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14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一采样电路、一整流电路、一光耦合器U2、一电源控制电路、一火线Line以及一零线Nentral;所述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与采样电路耦合;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采样电路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分别与采样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化了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高了可靠性。高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指一种漏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防止漏电引起事故,需要在电子设备上增加漏电保护电路,在漏电的电流超过某一设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低压电网中的漏电保护可以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高压电网则不能完全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但可提高电网和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0003]然而,传统的漏电保护电路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且可靠性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实现简化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实现简化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一采样电路、一整流电路、一光耦合器U2、一电源控制电路、一火线Line以及一零线Nentral;
[0006]所述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与采样电路耦合;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采样电路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分别与采样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电路包括一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一电源管理芯片U1、一电容C2、一电容C4、一电阻R14、一电阻R17、一电阻R19以及一晶闸管D8;
[0008]所述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耦合;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14连接,引脚3与电容C2连接,且引脚3与电容C2连接的导线缠绕在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上,引脚4与电容C4以及晶闸管D8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地,引脚5与电容C4以及晶闸管D8的控制极连接,引脚6与电阻R19连接,引脚7与电阻R14连接;所述晶闸管D8的输入端与电阻R17、电阻R19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所述电阻R17与整流电路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RV4145。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一整流桥D3以及一电容C3;
[0011]所述整流桥D3的引脚1与采样电路、电容C3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引脚2与电容C2连接并接地,引脚3与零线Nentral连接,引脚4与火线Line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光耦合器U2分别与整流电路、采样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连接具体为:
[0013]所述光耦合器U2的引脚1与整流电路以及采样电路连接,引脚2与采样电路连接,引脚3以及引脚4均与电源控制电路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6、一电
阻R7、一电阻R8、一电阻R9、一电阻R10、一电阻R11、一电阻R12、一电阻R13、一电阻R15、一电阻R16、一电容C1、一发光二极管LED1、一发光二极管LED2、一发光二极管LED3、一二极管D1、一二极管D2、一晶闸管D4、一二极管D5、一二极管D6、一二极管D7、一稳压二极管Z1、一三极管Q1、一三极管Q2、一三极管Q3、一三极管Q4、一接线端子P1、一接线端子P3以及一开关S1;
[0015]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光耦合器U2的引脚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电阻R12以及晶闸管D4的控制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输入端与电阻R6以及稳压二极管Z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晶闸管D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输入端与电阻R13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1、电阻R12、晶闸管D4的输出端、电阻R13、三极管Q4的发射极以及接线端子P3的引脚6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以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接线端子P3的引脚3连接;所述电阻R6与光耦合器U2的引脚4、电阻R8、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4、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接线端子P3的引脚4连接;
[0016]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以及电阻R10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4、电阻R7、电阻R2以及电阻R15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电阻R10连接,输出端与二极管D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5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二极管D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输出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输入端与电阻R15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的输入端与电阻R16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接线端子P1的引脚2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6以及接线端子P3的引脚2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引脚3与二极管D1的输入端以及开关S1的引脚1连接,引脚4与开关S1的引脚3连接,引脚5与电阻R2连接,引脚1以及引脚6均接地。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通过采用型号为RV4145的电源管理芯片U1,极大的简化了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进而极大的降低了漏电保护电路的成本;通过设置所述晶闸管D4以及晶闸管D8,由于晶闸管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以及工作可靠等的优点,极大的提高了漏电保护电路的可靠性;通过设置所述光耦合器U2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做隔离保护,快速关断主电源供电的三极管,进一步提高了漏电保护电路的可靠性;通过设置所述电阻R14调节输出电流大小做为安全保护的条件,使得漏电保护电路不仅能正常工作,还能安全放心使用。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采样电路的电路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漏电保护电路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采样电路、一整流电路、一光耦合器U2、一电源控制电路、一火线Line以及一零线Nentral;所述光耦合器U2用于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做隔离保护,快速关断主电源供电的三极管;
[0024]所述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与采样电路耦合;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采样电路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分别与采样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连接。
[0025]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可应用于逆变器、热水器等设备,可一键控制前级低压部分和后级高压部分。
[0026]所述采样电路包括一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一电源管理芯片U1、一电容C2、一电容C4、一电阻R14、一电阻R17、一电阻R19以及一晶闸管D8;
[0027]所述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耦合;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14连接,引脚3与电容C2连接,且引脚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采样电路、一整流电路、一光耦合器U2、一电源控制电路、一火线Line以及一零线Nentral;所述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与采样电路耦合;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采样电路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2分别与采样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一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一电源管理芯片U1、一电容C2、一电容C4、一电阻R14、一电阻R17、一电阻R19以及一晶闸管D8;所述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与火线Line以及零线Nentral耦合;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引脚1与电容C2以及电阻R14连接,引脚3与电容C2连接,且引脚3与电容C2连接的导线缠绕在互感器采样线圈CS1上,引脚4与电容C4以及晶闸管D8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地,引脚5与电容C4以及晶闸管D8的控制极连接,引脚6与电阻R19连接,引脚7与电阻R14连接;所述晶闸管D8的输入端与电阻R17、电阻R19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所述电阻R17与整流电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RV414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一整流桥D3以及一电容C3;所述整流桥D3的引脚1与采样电路、电容C3以及光耦合器U2连接,引脚2与电容C2连接并接地,引脚3与零线Nentral连接,引脚4与火线Line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U2分别与整流电路、采样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连接具体为:所述光耦合器U2的引脚1与整流电路以及采样电路连接,引脚2与采样电路连接,引脚3以及引脚4均与电源控制电路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一电阻R2、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6、一电阻R7、一电阻R8、一电阻R9、一电阻R10、一电阻R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明闫丛丛艾成华金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百盈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