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豪夫迈专利>正文

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92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化合物,该化合物是含有T790M/L858R、T790M/L858R/C797S、L858R、L858R/C797S的EGFR突变体的选择性变构抑制剂,还提供该化合物的制造、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化合物作为治疗活性物质的用途。化合物作为治疗活性物质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化合物,该化合物是含有T790M/L858R、T790M/L858R/ C797S、L858R、L858R/C797S的EGFR突变体的选择性变构抑制剂,还提供该化合物的制造、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化合物作为治疗活性物质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HER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是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中介因子。该受体家族包括四个不同成员,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1或HER1)、HER2(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配体结合后,该受体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随后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激活导致受体自身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分子的激活(Yarden等人1)。已经证明,过表达或突变所致的EGFR去调节作用牵涉到多种类型的人类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胶质瘤、头颈癌和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并且多年来已经研发了多种EGFR靶向剂(Ciardiello等人2)。埃罗替尼EGFR 酪氨酸激酶的一种可逆抑制剂,已经在许多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 NSCLC。
[0003]在其肿瘤具有体细胞激酶结构域突变的NSCLC患者子集中观察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单剂活性,但野生型EGFR患者的临床有益效果大为降低(Paez等人3)。最常见的EGFR体细胞突变是外显子19删除(其中δ746

750是最普遍的突变)和外显子21氨基酸替换(其中L858R是最频繁的突变)(Sharma等人4)。/>[0004]治疗抗性频繁出现,经常是由于该受体的ATP位点内的T790M二次突变。所研发的一些突变体选择性不可逆抑制剂具有抵抗T790M突变体的高活性,但其功效可能为C797S的获得性突变所害,即其与之形成关键共价键的半胱氨酸残基的获得性突变(Thress等人5)。Wang还将C797S突变报导为对T790M

靶向EGFR抑制剂的抗性的主要机制(Wang等人6)。 Yang描述了造成对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抗性的另外的突变,例如,L718Q。(Yang等人7)Lu等人8在综述文章中报导了NSCLC治疗中的靶向EGFR
L858R/T790M
和EGFR
L858R/T790M/C797S
抗性突变。
[0005]由于大多数可用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该激酶的ATP

位点为靶标,对于以不同方式,例如,通过靶向耐药性EGFR突变体而发挥作用的新治疗剂存在序曲。
[0006]近期研究表明,有目的地靶向变构位点可导致突变体选择性抑制剂(Jia 等人9)。
[0007]确实仅对生成特异性地抑制含有T790M/L858R、T790M/L858R/C797S、L858R、L858R/C797S的EGFR突变体的选择性分子存在需求,该选择性分子可用于癌症特别是含有T790M和C797S的EGFR突变体的治疗性和/或预防性治疗。
[0008]WO2009158369
10
描述了某些杂环抗细菌剂。WO2016183534
11
描述了某些适合作为EBNA1抑制剂的杂环化合物。WO2011128279描述了某些适合作为mGluR5调节因子的杂环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0][0011]其中取代基和变量如下文和权利要求书中所述,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用于癌症的治疗性和/或预防性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式I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上述化合物的制备、含有其的药品和其制造以及上述化合物在癌症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性和/或预防性治疗中的用途。
[0014]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一般术语的下列定义,其应用与所讨论的术语是否单独出现或与其他群体组合出现无关。
[0015]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申请书(包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下文给出的定义。必须注意的是,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单数形式“一个”、“一种”、“该”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规定。
[0016]术语“C1‑6‑
烷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代表烃基,其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支,其中烷基基团通常包含1至6 个碳原子,例如,甲基(Me)、乙基(Et)、丙基、异丙基(i

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异丁基)、2

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叔丁基)、异戊基、2

乙基

丙基(2

甲基

丙基)、1,2

二甲基

丙基等。具体的基团是甲基和乙基。
[0017]术语“卤素

C1‑6‑
烷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是指如本文定义的C1‑6‑
烷基,其经一个或多个卤素特别是1至5个卤素,更特别地是1至3个卤素取代。特别的卤素是氟。特别的“卤素

C1‑6‑
烷基”是氟

C1‑6‑ꢀ
烷基,并且特别的“卤素
‑1‑3‑
烷基”是氟

C1‑3‑
烷基。示例是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氟甲基等。
[0018]术语“氰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是指N≡C

(NC

)。
[0019]术语“氨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是指NH2。
[0020]术语“羟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是指OH。
[0021]术语“卤素”,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表示氯(Cl)、碘(I)、氟(F)和溴(Br)。具体的基团是F。
[0022]术语“杂芳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基团组合使用,是指芳香族碳环基团,其具有单个的4至8元环特别是5至8元环,或者具有多个稠合的环,该稠合的环包含6至14个特别是6至10个环原子并且含有1、2 或3个独立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特别是1N或2N,在该基团中,至
少一个杂环的环是芳香族的。术语“5元杂芳基”是指单个的5员芳香环,含有1或2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特别是一个N和一个S,例如,噻唑基。具体的基团是噻唑
‑2‑
基。术语“6元杂芳基”是指单个的6 员芳香环,含有1或2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特别地是一个N,例如,吡啶基。具体的基团是2

吡啶基。“杂芳基”的示例包括苯并呋喃基、苯并咪唑基、1H

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嗪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嗪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三唑基、呋喃基、咪唑基、吲唑基、1H

吲唑基、吲哚基、异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I化合物,其中L不存在或是

(C≡C)

,A是B是芳基或杂芳基,C是杂芳基,Y是N、C(OH)或CH,R1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氨基、ii)C1‑6‑
烷基、iii)C1‑6‑
烷氧基、iv)氰基、v)卤素、vi)卤素

C1‑6‑
烷基、vii)卤素

C1‑6‑
烷氧基和viii)羟基;R2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

(CH2)
k

N(R4,R5)、ii)

(C=O)

N(R4,R5)、iii)卤素、iv)卤素

C1‑6‑
烷基、v)

NH

(C=O)

C1‑6‑
烷基和vi)C1‑6‑
烷基,其可选地经OH取代;R3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氨基、
ii)C1‑6‑
烷基、iii)C1‑6‑
烷氧基、iv)氰基、v)卤素、vi)卤素

C1‑6‑
烷基、vii)卤素

C1‑6‑
烷氧基和viii)羟基;R4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H和ii)C1‑6‑
烷基;R5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H、ii)C1‑6‑
烷基和iii)

(C=O)

C1‑6‑
烷基;或R4和R5与其所附接的N一起形成杂环基,所述杂环基可选地经一至三个R6取代;R6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

OH、ii)卤素、iii)C3‑8‑
环烷基、iv)卤素

C1‑6‑
烷基、v)C1‑6‑
烷氧基

C1‑6‑
烷基、vi)氰基

C1‑6‑
烷基、vii)C1‑6‑
烷基和viii)

(C=O)

C1‑6‑
烷基;R7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H、ii)卤素、iii)卤素

C1‑6‑
烷氧基、iv)C1‑6‑
烷氧基和v)C1‑6‑
烷基;R8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H、ii)卤素、iii)C1‑6‑
烷氧基和iv)C1‑6‑
烷基;R9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H、ii)卤素、iii)卤素

C1‑6‑
烷氧基、
iv)C1‑6‑
烷氧基和v)C1‑6‑
烷基;k是0、1或2,n是0、1、2、3或4;m是0、1或2;p是0或1;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不存在或是

(C≡C)

,A是B是芳基或杂芳基,C是杂芳基,Y是N或CH,R2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

(CH2)
k

N(R4,R5)、ii)卤素

C1‑6‑
烷基和iii)C1‑6‑
烷基,其可选地经OH取代;R4和R5与其所附接的N一起形成杂环基,所述杂环基可选地经一至三个R6取代,R6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

OH、ii)卤素、iii)C3‑8‑
环烷基、iv)卤素

C1‑6‑
烷基、v)C1‑6‑
烷氧基

C1‑6‑
烷基、vi)氰基

C1‑6‑
烷基和vii)C1‑6‑
烷基;R7是H或卤素;R8是H;R9是卤素;k是0或1;n是0;m是1;p是0。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A是
特别地是其中Y是N或CH,并且R
a
、R
b
、R
c
或R
d
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i)H、ii)氨基、iii)C1‑6‑
烷基、iv)C1‑6‑
烷氧基、v)氰基、vi)卤素、vii)卤素

C1‑6‑
烷基、viii)卤素

C1‑6‑
烷氧基和ix)羟基;更特别地,其中A是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或6,7

二氢

5H

吡咯嗪
‑1‑
基。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B是芳基,特别地是苯基。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B是杂芳基,特别地是吡啶基。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C是杂芳基,特别地是噻唑基。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n是0。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是1。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p是0。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2是

(CH2)
k

N(R4,R5),k是0或1,并且R4和R5与其所附接的N一起形成杂环基,所述杂环基可选地经R6取代。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2是

(CH2)
k

N(R4,R5),k是0或1,并且R4和R5与其所附接的N一起形成哌嗪基、哌啶基或吗啉代,所述哌嗪基、哌啶基或吗啉代可选地经R6取代。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嗪
‑1‑
基)
‑2‑
[4


‑6‑
[2

[4

[(4

羟基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6‑
[2

[4

[(4

甲基哌

‑1‑
基)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6‑
[2

[4

[(4

羟基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1‑
氧代
‑6‑
(4

哌嗪
‑1‑
基苯基)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6‑
[4

(4

羟基
‑1‑
哌啶基)苯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6‑
[2

[4

(羟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1‑
氧代
‑6‑
[2

[4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6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6

[6

(4

乙基哌嗪
‑1‑
基)
‑3‑
吡啶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4


‑6‑
[2

[4

[(4

羟基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4


‑6‑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4


‑6‑
[4

(4

羟基
‑1‑
哌啶基)苯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RS)
‑2‑
[4


‑6‑
[6

(4

羟基
‑1‑
哌啶基)
‑3‑
吡啶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和(2RS)
‑2‑
[7


‑4‑

‑6‑
[2

[4

[(4

羟基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2

[4


‑1‑
氧代
‑6‑
[2

[4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6

[4

(1

乙基
‑4‑
哌啶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4


‑6‑
[2

[4

[(4

羟基
‑1‑
哌啶基)甲基]苯基]乙炔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外消旋

(6R)
‑6‑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外消旋

(3R)
‑3‑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外消旋

(3R)
‑4‑
乙基
‑3‑
甲基

哌嗪
‑1‑
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
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4


‑6‑
[4

[(1

乙基
‑4‑
哌啶基)氧]苯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吗啉代

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4

乙基哌嗪
‑1‑
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外消旋

(6R)
‑6‑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吗啉代

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外消旋

(6R)
‑6‑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外消旋

(3R)
‑4‑
乙基
‑3‑
甲基

哌嗪
‑1‑
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外消旋

(6R)
‑6‑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4

(1

乙基
‑4‑
哌啶基)
‑3‑


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外消旋

(6R)
‑6‑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4

(1

环丙基
‑4‑
哌啶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4


‑6‑
[4

(1

环丙基
‑4‑
哌啶基)苯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4


‑6‑
[4

(1

乙基
‑4‑
哌啶基)苯基]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3


‑4‑
(1

乙基
‑4‑
哌啶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

[4

(1

乙基
‑4‑
哌啶基)苯基]
‑4‑

‑1‑
氧代

异吲哚啉
‑2‑
基]
‑2‑
[外消旋

(6R)
‑6‑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基)
‑2‑
[4


‑1‑
氧代
‑6‑
[4

[外消旋

(3R,4R)
‑1‑
乙基
‑3‑

‑4‑
哌啶基]苯基]异吲哚啉
‑2‑
基]

N

噻唑
‑2‑


乙酰胺;2

(6,7

二氢

5H

吡咯并[1,2

c]咪唑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豪夫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