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管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67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管挤压模具,属于塑料管材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外模、外模支架、内模以及内模支架;外模支架沿外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外模的外表面,用于加固外模;内模与外模共轴设置,外壁与内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挤压成型管材的成型腔;内模支架沿内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内模的内表面,用于加固内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设置在外模外表面的外模支架支撑外模,对外模起到加强作用,设置在内模内表面的内模支架支撑内模,对内模起到加强作用;外模和内模对挤压成型管材时,受到径向压力,因为自身结构加强,不会产生形变,不影响管材的挤压成型质量。不影响管材的挤压成型质量。不影响管材的挤压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管挤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塑料管材成型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方管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管材生产多通过挤出模具挤出成型,挤出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管材成型腔,经过热熔等处理的塑料挤入成型腔内,在成型腔内加压成型;加压过程中,内模和外模都受到较大的径向压力,当挤压成型的管材为圆管时,内模和外模都是圆筒形,受到径向压力时,圆柱面能够将压力分散,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所以圆筒形的模具自身强度大,当挤压成型的管材为方管时,内模和外模均为多边形,多边形受到径向压力是,因为表面为平面,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内膜或者外模变形,影响成型的管材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管挤压模具,旨在解决多边形的模具受力容易变形,影响成型的管材质量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方管挤压模具,包括外模、外模支架、内模以及内模支架;外模支架沿所述外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外表面,用于加固所述外模;内模与所述外模共轴设置,外壁与所述内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挤压成型管材的成型腔;内模支架沿所述内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内模的内表面,用于加固所述内模。
[000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外模支架包括外加强筋和抱箍;外加强筋沿所述外模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每个所述外加强筋均对应所述外模的一个侧面,每个所述外加强筋均沿所述外模的轴向设置;抱箍沿所述外模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用于将所述外加强筋箍紧在所述外模上。
[000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外加强筋为半圆柱体,所述半圆柱体的平面与所述外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000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外加强筋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抱箍的固定槽。
[000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内模支架包括内加强筋、调整件和支撑杆;内加强筋沿所述内模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每个所述内加强筋均对应所述内模的一侧侧面,每个所述内加强筋均沿所述内模的轴向设置;调整件设置于所述内模的内部;支撑杆沿所述调整件周向设置若干根,每根所述支撑杆均对应一个所述内加强筋,一端与所述内加强筋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整件通过第一螺纹结构连接。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调整件包括与所述内模共轴设置的棱柱,所述棱柱的侧面数与所述内模的侧面数相同,所述棱柱的每个侧面均设有与所述支撑杆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内加强筋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圆槽。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调节螺母,用于与扳手配合,通过扳手周向转动所述支撑杆。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杆上沿径向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调节杆,用于绕轴转动所述支撑杆。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调整件上沿轴向间隔设置若干组螺纹孔,每组所述螺纹孔均沿所述调整件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每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均不相同。
[0014]本技术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管挤压模具,设置在外模外表面的外模支架支撑外模,对外模起到加强作用,设置在内模内表面的内模支架支撑内模,对内模起到加强作用;外模和内模对挤压成型管材时,受到径向压力,因为自身结构加强,不会产生形变,不影响管材的挤压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的端面结构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的端面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的B-B向剖视图;
[0022]图7为图5中的C-C向剖视图;
[0023]图中:1、外模;2、外模支架;21、外加强筋;22、抱箍;3、内模;4、内模支架;41、内加强筋;42、调整件、421、螺纹孔;43、支撑杆;431、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进行说明。方管挤压模具包括外模1、外模支架2、内模3以及内模支架4;外模支架2沿外模1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外模1的外表面,用于加固外模1;内模3与外模1 共轴设置,外壁与内模3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挤压成型管材的成型腔;内模支架4沿内模3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内模3的内表面,用于加固内模3。
[0026]本技术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在外模1外表面的外模支架2支撑外模1,对外模1起到加强作用,设置在内模3内表面的内模支架4支撑内模3,对内模3起到加强作用;外模1和内模3对挤压成型管材时,受到径向压力,因为自身结构加强,不会产生形变,不影响管材的挤压成型质量。
[002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方管挤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外模支架2包括外加强筋21和抱箍22;外加强筋21沿外模1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每个外加强筋21均对应外模1的一个侧面,每个外加强筋21 均沿外模1的轴向设置,每个外加强筋21都与横截面为多边形的外模1的一个侧面贴合,作为该侧面的加强筋,加强该侧面的结构强度,防止该侧面受到集中应力后变形,外模1的每个侧面都设置外加强筋21,增加外模1的整体强度;抱箍22沿外模1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用于将外加强筋21箍紧在外模1上,保证外加强筋21与外模1的外表面的紧密贴合。
[002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外加强筋21为半圆柱体,半圆柱体的平面与外模1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外模1受到的力为垂直于外模1的轴向的力,外模1受力后,将力传递到外加强筋21,外加强筋21整体受到垂直于轴向的力,半圆主体的外加强筋21受力后保持稳定,较难发生绕轴转动,与外模1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
[0029]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3,外加强筋 21上设有用于容纳抱箍22的固定槽,抱箍22嵌入固定槽中,外加强筋21受力时,抱箍22不会从外加强筋21上滑脱。
[003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方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外模支架,沿所述外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外表面,用于加固所述外模;内模,与所述外模共轴设置,外壁与所述内模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挤压成型管材的成型腔;内模支架,沿所述内模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内模的内表面,用于加固所述内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支架包括:外加强筋,沿所述外模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每个所述外加强筋均对应所述外模的一个侧面,每个所述外加强筋均沿所述外模的轴向设置;抱箍,沿所述外模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用于将所述外加强筋箍紧在所述外模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为半圆柱体,所述半圆柱体的平面与所述外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抱箍的固定槽。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支架包括:内加强筋,沿所述内模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每个所述内加强筋均对应所述内模的一侧侧面,每个所述内加强筋均沿所述内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龙维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双冠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