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65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配合的滑动槽,第一夹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通过驱动电机、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驱动齿轮、第一移动槽、第二移动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的配合,能快速对机器人进行夹紧,避免机器人在充电时由于人为被碰倒,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现如今的机器人一般内部还有充电电池,通过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进行重复使用,充电时需用到充电装置,充电装置是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供蓄电池充电用的变流设备。
[0003]现有的充电装置在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时,一般不具有夹持功能,不能对机器人进行夹持固定,很多时候在进行充电时,由于人为因素可能会碰倒机器人,影响充电且会对机器人造成损坏,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解决了一般不具有夹持功能,不能对机器人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配合的滑动槽,所述第一夹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适配的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二夹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相适配的第二移动槽,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从右至左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一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二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顶端依次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上方,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表面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表面啮合。
[0006]优选的,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充电装置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贯穿开设有散热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充电装置本体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槽与第二移动槽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交错
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充电装置本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三相交流异步电机。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第二夹紧板,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配合的滑动槽,第一夹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适配的第一移动槽,第二夹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充电装置本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相适配的第二移动槽,充电装置本体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从右至左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一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二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充电装置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顶端依次贯穿充电装置本体、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上方,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表面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表面啮合,通过驱动电机、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驱动齿轮、第一移动槽、第二移动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的配合,便于能快速对机器人进行夹紧固定,避免机器人在充电时由于人为因素被碰倒,有效保护机器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成本。
[0014](2)、该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充电装置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贯穿开设有散热孔,充电装置本体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和散热孔的设置,可有效减少充电装置本体内部热量的堆积,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充电装置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中:1-充电装置本体、2-第一夹紧板、3-第二夹紧板、4-滑动槽、5-第一连接杆、6-第一移动槽、7-第二连接杆、8-第二移动槽、9-安装板、10-第一齿条、11-第二齿条、12-驱动电机、13-驱动轴、14-驱动齿轮、15-稳定板、16-散热孔、17-保护垫、18-螺栓、19-散热风扇、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1,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2、第二夹紧板3,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夹紧板2和第二夹紧板3配合的滑动槽4,第一夹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5相适配的第一移动槽6,第二夹紧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7相适配的第二移动槽8,充电装置本体1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顶部从右至左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10、第二齿条11,第一连接杆5的底端与第一齿条1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7的底端与第二齿条11的顶部固定连接,充电装置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并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控制,驱动电机12为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能实现正反转,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3,驱动轴13的顶端依次贯穿充电装置本体1、安装板9并延伸至安装板9的上方,驱动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器人具有限位夹持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从前到后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2)、第二夹紧板(3),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夹紧板(2)和第二夹紧板(3)配合的滑动槽(4),所述第一夹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5)相适配的第一移动槽(6),所述第二夹紧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底端贯穿充电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充电装置本体(1)的内部,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7)相适配的第二移动槽(8),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顶部从右至左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10)、第二齿条(11),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底端与第一齿条(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底端与第二齿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装置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3),所述驱动轴(13)的顶端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祥肖海峰赵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默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