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39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激光模压装置,包括版辊和模压工作版,模压工作版安装在版辊上,其特征是:所述版辊的表面分成一个温度达到模压工作温度的高温区域和一个温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的低温区域,模压工作版两端的接缝的位置对应版辊表面的低温区域;所述激光模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压辊,各压辊沿版辊的周向排列并分别与版辊压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至少两个模压工位,各模压工位压出的激光全息图文相接续,并且模压工作版两端的接缝的位置对应版辊表面温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的低温区域,在模压材料上不会出现与该接缝对应的版缝;其安装调试过程简易快速;运行稳定,产品质量好;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并且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在模压材料上压出激光全息图文的激光全 息图文模压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全息图文模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全息摄影或计算机激光全息模拟设计获得激光全息图文;然后通过激光雕刻机将激光 全息图文重现在母版上;母版经电铸被复制成镍版(即模压工作版); 将镍版装在模压机上,镍版经加热施压于模压材料的模压面上(模压 材料通常为薄膜,如OPP薄膜(定向聚丙烯薄膜)、PET薄膜(聚酯 薄膜),则可在模压材料的模压面上压制出激光全息图文,模压有激光 全息图文的模压材料俗称镭射膜。镭射膜经镀铝、复合、剥离,可获 得镭射转移纸。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一般由版辊和压辊组成,模压工作版安装 在版辊上;通常还设有背压辊,背压辊压向压辊,并使压辊压向版辊。 模压激光全息图文时,模压材料通过模压工作版和压辊之间,版辊和 模压工作版对模压材料加热,使模压材料的模压面达到模压工作温度 (模压工作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模压工作版能够在模压材料上压制出 激光全息图文),同时版辊和压辊对模压材料施加压力,模压工作版在 模压材料上压出激光全息图文。版辊连续回转,从而使模压工作版不 断在模压材料上压制出激光全息图文。由于经电铸制成的模压工作版是平板,将模压工作版安装在版辊 上时,模压工作版的两端会在版辊上留下一条接缝,也就是说,模压 工作版的两端并不能相接合,因此,压制激光全息图文时,必然会在 模压材料上出现与上述接缝相对应的版缝(版缝指模压材料上相邻两 幅激光全息图文之间的缝隙,该缝隙上没有被压上激光全息图文),版 辊每转动一周即出现一条版缝,这对后续工序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例如,需将版缝部分剪去,既费时又浪费材料;又如,对模压材料进行后续印刷时,若不对版缝问题进行处理,则会产生大量的废品。 为了消除版缝的不利影响,无版缝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己逐渐得到开发和应用。如图l和图2所示,这种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包 括版辊Ol、模压工作版02、第一压辊03、第一背压辊04、第二压辊 05和第二背压辊06,模压工作版02安装在版辊01上;第一背压辊 04将第一压辊03压向版辊Ol,构成第一模压工位;第二背压辊06 将第二压辊05压向版辊01,构成第二模压工位;版辊01两端对称 固定安装有轮廓一致的一对凸轮07,两凸轮07与第一背压辊04、第 二背压辊06配合,凸轮07的轮廓分为低位置区域(即半径较小的区 域)和高位置区域(即半径较大的区域),低位置区域对应的角度大 于180° ,模压工作版02的接缝021对应于高位置区域。模压激光 全息图文时,版辊01和模压工作版02保持一定的温度,版辊01在 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连续回转,两凸轮07—起连续回转;模压材料08 通过模压工作版02和第一压辊03之间(即第一模压工位),当凸轮 07的低位置区域与第一背压辊04接触时,第一背压辊04压向第一 压辊03,使第一压辊03与版辊01压合,模压工作版02在模压材料 08上压出激光全息图文;当凸轮07的高位置区域与第一背压辊04 接触时,凸轮07推开第一背压辊04,使第一背压辊04对第一压辊 03的压力大幅度减小,从而使第一压辊03脱离版辊01,此时模压工 作版02不能在模压材料08上压出激光全息图文,因此经过第一模压 工位后,模压材料08上有激光全息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交替排列; 经导向辊09、 OIO引导后,模压材料08通过模压工作版02和第二压 辊05之间,第二模压工位的工作方式与第一模压工位相同,通过调 节第一模压工位和第二模压工位之间的模压材料08的长度,使模压 材料08经过第二模压工位时,其空白部分被模压上激光全息图文, 也就是说,第二模压工位模压的激光全息图文与第一模压工位模压的 激光全息图文相接续,从而使整个模压材料08上均模压有激光全息 图文。由于模压工作版02的接缝021对应于凸轮07的高位置区域,因此模压时能够避开接缝021,使模压材料08上不出现版缝,具有连续的激光全息图文。但这种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凸轮07改变第一压辊03及第二压辊05与版辊01之间的压力, 在第一模压工位和第二模压工位实现间歇式模压激光全息图文,由于 需要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压力,在第一压辊03或第二压辊05压向版辊 01和离开版辊01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模压材料08上 产生压痕,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凸轮07加工难度大,安装时需要反复调试才能使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且, 生产过程中凸轮07易磨损,造成凸轮07的轮廓变形,导致第一压辊 03及第二压辊05与版辊01之间的压力变化不精确,对产品质量造 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模压材料上 压出连续的激光全息图文的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这种激光全息图 文模压装置安装调试简易快速,运行稳定,产品质量好。采用的技术 方案如下一种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包括版辊和模压工作版,模压工作版安装在版辊上,其特征是所述版辊的表面分成一个温度达到模压 工作温度的高温区域和一个温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的低温区域,模压工作版两端的接缝的位置对应版辊表面的低温区域;所述激光全息图 文模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压辊,各压辊沿版辊的周向排列并分别与 版辊压合。模压工作版与版辊表面高温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被版辊表面的高 温区域加热,其温度达到模压工作温度,该部分为模压工作区域;模 压工作版与版辊表面低温区域对应的部分为过渡区域,过渡区域的温度与版辊表面的低温区域相对应,其温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优选上述模压工作版两端的接缝的位置对应版辊表面低温区域 的中间位置。上述版辊表面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之间的分界线通常是与版辊轴线平行的直线。为了对版辊表面分区进行温度控制,通常在版辊中设有两个温度 控制装置,即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其中第一温度 控制装置对应高温区域,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对应低温区域。上述第一 温度控制装置是加热装置,可以是热油内循环加热装置或电加热装 置。以热油内循环加热装置为例,第一温度控制装置是热油内循环加 热装置,包括设于版辊中的热油管道,热油管道设于版辊中与高温区 域对应的位置,热油管道总体上与版辊的轴线相平行,并尽量沿版辊 周向均匀分布,热油(也可采用其它加热媒介)在热油管道中循环流 动,对高温区域加热,使高温区域的温度达到模压工作温度;由于版辊通常由导热系数较大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因此受高温区域影 响,低温区域的温度将会迅速升高,上述第二温度控制装置是冷却装 置,其作用是将低温区域多余的热量及时带走,以确保低温区域的温 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优选冷却装置是冷却水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 设于版辊中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于与低温区域对应的位置,冷却 管道总体上与版辊的轴线相平行,冷却水(也可采用其它冷却媒介) 在冷却管道中循环流动,将低温区域多余的热量及时带走,使低温区 域的温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由于模压激光全息图文的工作条件包括压力和温度,不同压力 (指模压工作版与压辊之间的压合力)下对模压工作温度的要求并不 一样,因此,采用上述版辊进行模压激光全息图文时,应根据模压材 料的特性、模压工作版与压辊之间的压合力等因素,确定模压工作温 度,进而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包括版辊和模压工作版,模压工作版安装在版辊上,其特征是:所述版辊的表面分成一个温度达到模压工作温度的高温区域和一个温度低于模压工作温度的低温区域,模压工作版两端的接缝的位置对应版辊表面的低温区域;所述激光全息图文模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压辊,各压辊沿版辊的周向排列并分别与版辊压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文黄佳儿陆维强谢名优何兴万张俊健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东风印刷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