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22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其涉及电梯控制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不能对乘客信息进行识别,导致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较差,建筑内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建筑内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轿厢和轿厢门,还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识别模块以及设置在轿厢内的控制模块,识别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网关相连接,轿厢侧壁上设有调节组件;用户在乘坐电梯时,识别模块对准人脸采集信息,信息经过网关传递至控制模块内,乘客信息符合时,控制模块控制轿厢门打开,否则轿厢门保持闭合;以此限制电梯的使用人员范围,减少建筑内的人员流动性,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的高层建筑内,电梯已经必不可少,在日常生活中,电梯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电梯的控制系统就是控制电梯运行的系统,系统的灵敏度、安全性等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电梯的体验感。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468929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轿厢以及设置在建筑每一层上的电梯层门,轿厢上设有轿厢门,电梯层门外侧设有红外感应开关,轿厢底壁设有重量系统,电梯层门前设有承重装置,红外感应开关为对开式红外感应开关,电梯层门的侧边设有外部呼叫系统,电梯层门上设有通过控制系统与外部呼叫系统相连接的报警系统。
[0004]用户在乘坐电梯时,通过外部呼叫系统呼叫电梯,当电梯内承载重量达到允许值时,电梯停止在该楼层,打开电梯层门和轿厢门,用户进入电梯内即可乘坐,但是该电梯控制系统不具备识别功能,非该栋建筑的用户也可以乘坐该电梯,导致建筑内人员流动性较强,电梯控制系统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其优势在于智能识别用户脸部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转换和存储,从而限制电梯的使用范围,降低非建筑内的用户乘坐电梯,减少建筑内的人员流动,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系数。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包括轿厢和轿厢门,还包括设置在轿厢的侧面上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的侧面上且用于采集乘客脸部信息的识别模块以及设置在轿厢内且用于控制轿厢门启闭的控制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设置在轿厢内的网关相连接,所述轿厢侧壁内设有用于调节安装板高度的调节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乘坐电梯时,调节组件带动安装板移动,从而根据不同身高调节识别模块的高度,方便识别模块对准人脸采集信息,从而顺利识别乘客的信息,再将信息传递至网关内,经过网关传递至控制模块内,控制模块甄别乘客信息,当乘客信息符合时,控制模块从而控制轿厢门打开,允许乘客使用,否则轿厢门保持闭合,禁止乘客进入;以此限制电梯的使用人员范围,减少非该栋建筑用户使用电梯的可能性,减少建筑内的人员流动性,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轿厢侧壁内的调节电机、设置在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上的调节轴以及设置在调节轴上的调节齿轮,所述轿厢侧壁上设有与调节齿轮相啮
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侧面上同轴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侧面上同轴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周壁上缠设有与安装板相连接的拉绳,所述拉绳沿所述轿厢的高度方向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不同身高乘客采集信息时,启动调节电机,调节电机带动调节轴转动,调节轴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收放拉绳,拉绳再带动安装板移动,从而顺利调节识别模块的高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轿厢的侧面上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滑轨,所述安装板的侧面上设有供滑轨滑移的滑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在移动过程中,滑轨与滑槽配合限制安装板的移动方向,减少安装板与轿厢侧面相分离的可能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槽侧壁上设有在滑轨上滑移的滑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减少滑轨与滑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滑轨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轿厢的侧面上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动盘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滑轨的两端,所述拉绳远离转动盘的一侧套设在从动轮的周壁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在移动过程中,与从动轮相摩擦,从而张紧拉绳,减少拉绳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0017]进一步地,所述轿厢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所述拉绳贴合在张紧轮的周壁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在移动过程中,张紧轮与拉绳相抵触,从而增加拉绳的移动路径,有利于提高拉绳的张紧程度,减少拉绳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松动的可能性。
[0019]进一步地,所述网关外侧设有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内侧壁上涂设有散热涂料,所述散热盒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关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涂料及时吸收网关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盒内,再通过散热孔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盒外,从而减少网关内热量积聚的可能性。
[0021]进一步地,所述轿厢外侧设有与识别模块相连接的承重模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乘客使用电梯时,识别模块自动熄灭,减少识别模块对电量的消耗,当乘客站在轿厢外时,承重模块获取承重信息,信息传递至识别模块,从而唤醒识别模块。
[0023]进一步地,所述轿厢内顶壁上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摄像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头监控在电梯内的乘客,进一步获取乘客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传输至控制模块内。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当乘客在使用电梯时,先通过调节组件带动安装板移动,从而根据身高调节识别模块的位置,方便识别模块对准乘客的脸部,采集乘客脸部信息,在将信息传递至网关,网关处理信息后再传递至控制模块内,控制模块对乘客身份信息进行身份甄别,识别乘客信息后,控制轿厢门打开,允许乘客使用电梯,否则轿厢门保持闭合,不允许使用,以此减少
电梯的使用人员范围,降低建筑内的人员流动,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
[0027]2、滑轨与滑槽配合,既有利于限制安装板的移动方向,减少安装板在移动过程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0028]3、滑轮减少滑槽与滑轨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滑槽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安装板的移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1中C-C向剖视图。
[0033]图5为图4中D部放大图。
[0034]图中:1、轿厢;11、轿厢门;12、连接板;121、滑轨;122、调节空腔;13、安装板;131、滑槽;132、滑轮;14、识别模块;15、控制模块;16、网关;161、散热盒;162、散热孔;163、散热涂料;17、摄像头;18、承重模块;2、调节组件;21、调节电机;22、调节轴;23、调节齿轮;24、传动齿轮;25、调节杆;251、转动盘;252、拉绳;26、从动轮;27、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包括轿厢(1)和轿厢门(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轿厢(1)的侧面上的安装板(13)、设置在安装板(13)的侧面上且用于采集乘客脸部信息的识别模块(14)以及设置在轿厢(1)内且用于控制轿厢门(11)启闭的控制模块(15),所述识别模块(14)与所述控制模块(15)通过设置在轿厢(1)内的网关(16)相连接,所述轿厢(1)侧壁内设有用于调节安装板(13)高度的调节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设置在轿厢(1)侧壁内的调节电机(21)、设置在调节电机(21)的电机轴上的调节轴(22)以及设置在调节轴(22)上的调节齿轮(23),所述轿厢(1)侧壁上设有与调节齿轮(23)相啮合的传动齿轮(24),所述传动齿轮(24)的侧面上同轴设有调节杆(25),所述调节杆(25)的侧面上同轴设有转动盘(251),所述转动盘(251)的周壁上缠设有与安装板(13)相连接的拉绳(252),所述拉绳(252)沿所述轿厢(1)的高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网关及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侧面上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滑轨(121),所述安装板(13)的侧面上设有供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刘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