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23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件装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夹机构,其中转轴的轴身上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座,转轴的一端设置端盖,固定座锁紧在端盖上,两个以上的夹片围合在一起构成夹持工件的夹持部,夹片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夹片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实现夹持部的可扩张,顶杆的杆身自转轴的内部、端盖的内部和固定座中自由穿过,顶杆的杆身上设置轴肩,顶杆的杆身上套设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布置在轴肩和端盖之间,转轴的内壁上固定卡簧,轴肩限制在卡簧一侧,第二弹簧和卡簧布置在轴肩的两侧,气缸的活塞杆推动顶杆移动时,使得顶杆的端部安插到夹持部实现工件的松开;气缸的活塞杆收回时,使得顶杆的端部远离夹持部实现工件的夹紧,效率提高。率提高。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夹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装夹
,尤其是一种装夹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加工行业,对工件进行刷胶等操作时,需要先将工件进行装夹固定,现有技术中,利用装夹机构对工件夹持时需要人工配合,浪费人工,装夹效率不高,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装夹机构,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化装夹,效率提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夹机构,包括气缸、顶杆、空心的转轴、固定座和夹片,转轴的轴身上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座,转轴的一端设置端盖,固定座锁紧在端盖上,夹片为两个以上,所有夹片围合在一起构成夹持工件的夹持部,夹片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夹片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实现夹持部的可扩张,顶杆的杆身自转轴的内部、端盖的内部和固定座中自由穿过,顶杆的杆身上设置轴肩,顶杆的杆身上套设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布置在轴肩和端盖之间,转轴的内壁上固定卡簧,轴肩限制在卡簧一侧,第二弹簧和卡簧布置在轴肩的两侧,气缸和顶杆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布置,气缸的活塞杆推动顶杆移动时,使得顶杆的端部安插到夹持部实现夹持部的扩张、工件的松开,且第二弹簧压缩;气缸的活塞杆收回时,第二弹簧复位,使得顶杆的端部远离夹持部实现夹持部的收缩、工件的夹紧。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6]单个夹片为条板状,夹片的板长方向和顶杆的杆长方向相同,夹片的数量为4个且周向间隔布置,其中两个夹片的板面在第一平面上,另外两个夹片的板面在第二平面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垂直,每个夹片的里端板面上分别垂直固定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上,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两个夹片的外端相对侧壁以及位于第二平面上的两个夹片的外端相对侧壁周向围合在一起之间形成夹持部。
[0007]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4个,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两个夹片上分别垂直固定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两个第一弹簧,位于第二平面上的两个夹片上分别垂直固定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连接两个第一弹簧。
[0008]4个夹片的外侧边缘分别开设供第一弹簧穿过的避让缺口。
[0009]所述固定座为空心轴状,固定座的一端通过法兰盖固定在端盖上,固定座的轴身上开设4个第一通道,4个第一通道周向间隔布置,4个第一通道分别径向和固定座的内部空心处连通,4个夹片分别一一对应分布4个第一通道中,4个第一通道延伸到固定座的外端面,固定座的轴身上开设两个环形的避让槽,两个第一支撑杆和相连的两个第一弹簧布置在其中一个避让槽中,两个第二支撑杆和相连的两个第一弹簧布置在另一个避让槽中。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申请通过气缸推动顶杆控制夹持部的扩张,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复位控制夹持部的收缩,实现对工件的
自动夹持和松开,大大提高装夹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座和顶杆配合的结构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夹片和顶杆配合的结构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座的结构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4个夹片连接的结构图。
[0016]其中:10、气缸;20、顶杆;21、轴肩;30、转轴;40、固定座;41、第一通道;42、避让槽;50、夹片;51、避让缺口;60、端盖;70、工件;80、第一弹簧;90、第二弹簧;100、卡簧;110、轴承座;120、连接杆;130、第一支撑杆;140、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装夹机构,包括气缸10、顶杆20、空心的转轴30、固定座40和夹片50,转轴30的轴身上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座110,转轴30的一端设置端盖60,固定座40锁紧在端盖60上,夹片50为两个以上,所有夹片50围合在一起构成夹持工件70的夹持部,夹片5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40上,夹片50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0连接实现夹持部的可扩张,顶杆20的杆身自转轴30的内部、端盖60的内部和固定座40中自由穿过,顶杆20的杆身上设置轴肩21,顶杆20的杆身上套设第二弹簧90,第二弹簧90布置在轴肩21和端盖60之间,转轴30的内壁上固定卡簧100,轴肩21限制在卡簧100一侧,第二弹簧90和卡簧100布置在轴肩21的两侧,气缸10和顶杆20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布置,气缸10的活塞杆推动顶杆20移动时,使得顶杆20的端部安插到夹持部实现夹持部的扩张、工件70的松开,且第二弹簧90压缩;气缸10的活塞杆收回时,第二弹簧90复位,使得顶杆20的端部远离夹持部实现夹持部的收缩、工件70的夹紧。
[0019]本申请安装时,将气缸10和轴承座110分别固定在工作现场的安装架上即可,实际工作时,转轴30需要转动,在转轴30上安装同步轮并由同步轮带动即可转动,转轴30的转动带动工件70旋转,以方便对工件的四周进行涂胶处理。气缸10和转轴30无连接,转轴30旋转时,气缸10固定不动,但是气缸10和顶杆20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布置,所以转轴30旋转任意角度,都不会影响气缸10的活塞杆对顶杆20的推动。本申请通过气缸10推动顶杆20控制夹持部的扩张,通过第二弹簧90的弹性复位控制夹持部的收缩,实现对工件70的自动夹持和松开,大大提高装夹效率。
[0020]单个夹片50为条板状,夹片50的板长方向和顶杆20的杆长方向相同,夹片50的数量为4个且周向间隔布置,其中两个夹片50的板面在第一平面上,另外两个夹片50的板面在第二平面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垂直,每个夹片50的里端板面上分别垂直固定连接杆120,连接杆120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40上,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两个夹片50的外端相对侧壁以及位于第二平面上的两个夹片50的外端相对侧壁周向围合在一起之间形成夹持部。
[0021]第一弹簧80的数量为4个,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两个夹片50上分别垂直固定第一支撑杆130,两个第一支撑杆130之间连接两个第一弹簧80,位于第二平面上的两个夹片50上
分别垂直固定第二支撑杆140,两个第二支撑杆140之间连接两个第一弹簧80。
[0022]4个夹片50的外侧边缘分别开设供第一弹簧80穿过的避让缺口51。避让缺口51的设置使得整个结构更为紧凑。
[0023]固定座40为空心轴状,固定座40的一端通过法兰盖固定在端盖60上,固定座40的轴身上开设4个第一通道41,4个第一通道41周向间隔布置,4个第一通道41分别径向和固定座40的内部空心处连通,4个夹片50分别一一对应分布4个第一通道41中,4个第一通道41延伸到固定座40的外端面,固定座40的轴身上开设两个环形的避让槽42,两个第一支撑杆130和相连的两个第一弹簧80布置在其中一个避让槽42中,两个第二支撑杆140和相连的两个第一弹簧80布置在另一个避让槽42中。4个第一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0)、顶杆(20)、空心的转轴(30)、固定座(40)和夹片(50),转轴(30)的轴身上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座(110),转轴(30)的一端设置端盖(60),固定座(40)锁紧在端盖(60)上,夹片(50)为两个以上,所有夹片(50)围合在一起构成夹持工件(70)的夹持部,夹片(5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40)上,夹片(50)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0)连接实现夹持部的可扩张,顶杆(20)的杆身自转轴(30)的内部、端盖(60)的内部和固定座(40)中自由穿过,顶杆(20)的杆身上设置轴肩(21),顶杆(20)的杆身上套设第二弹簧(90),第二弹簧(90)布置在轴肩(21)和端盖(60)之间,转轴(30)的内壁上固定卡簧(100),轴肩(21)限制在卡簧(100)一侧,第二弹簧(90)和卡簧(100)布置在轴肩(21)的两侧,气缸(10)和顶杆(20)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布置,气缸(10)的活塞杆推动顶杆(20)移动时,使得顶杆(20)的端部安插到夹持部实现夹持部的扩张、工件(70)的松开,且第二弹簧(90)压缩;气缸(10)的活塞杆收回时,第二弹簧(90)复位,使得顶杆(20)的端部远离夹持部实现夹持部的收缩、工件(70)的夹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单个夹片(50)为条板状,夹片(50)的板长方向和顶杆(20)的杆长方向相同,夹片(50)的数量为4个且周向间隔布置,其中两个夹片(50)的板面在第一平面上,另外两个夹片(50)的板面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牧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