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块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22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区块枕头,涉及头部枕靠物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无法对枕套局部进行拆卸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枕套包括分别套设在仰睡区块及两侧睡区块外侧的仰睡区套及两侧睡区套,仰睡区套两端开口,两侧睡区套朝向仰睡区套的一端开口且插设至仰睡区套内部,两侧睡区套位于其开口处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钩带,仰睡区套位于其两端开口处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绒带,两尼龙钩带分别与相应的尼龙绒带相贴合。实际使用时,当需要拆卸枕套的局部位置时,可将相应位置处的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相分离,此后即可将相应位置的区块与相邻区块进行分离,具有便于对枕套的局部进行拆卸并清洗的优势。局部进行拆卸并清洗的优势。局部进行拆卸并清洗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区块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头部枕靠物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区块枕头。

技术介绍

[0002]枕头是放置于人体头部下方,以支撑头部及颈椎的一种物品。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463507U、专利名称为人体工学枕头的一项中国技术专利,其包括枕芯;枕芯在横向上分成至少一个侧睡区块和/或一个仰睡区块,仰睡区块包括第一头部区和第一颈部区,侧睡区块包括第二头部区和第二颈部区。其使用时,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区块以更合适的支撑头部及颈部。
[0004]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在套设枕套后,当枕套局部存在污渍后,只需对单一区块处的枕套进行拆卸并清洗,但现有枕套常为一体,无法对局部进行拆卸,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区块枕头,其具有便于对枕套的局部进行拆卸并清洗的优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区块枕头,包括枕芯及套设在枕芯外侧的枕套,所述枕芯包括仰睡区块及位于其两侧的侧睡区块,所述枕套包括分别套设在仰睡区块及两侧睡区块外侧的仰睡区套及两侧睡区套,所述仰睡区套两端开口,两所述侧睡区套朝向仰睡区套的一端开口且插设至仰睡区套内部,两所述侧睡区套位于其开口处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钩带,所述仰睡区套位于其两端开口处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绒带,两所述尼龙钩带分别与相应的尼龙绒带相贴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当需要拆卸枕套的局部位置时,可将相应位置处的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相分离,此后即可将相应位置的区块与相邻区块进行分离,具有便于对枕套的局部进行拆卸并清洗的优势。且在清洗完毕后,可重新套设至相应位置的枕芯外侧,并通过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实现相邻区块之间的连接,具有拆装方便的优势。
[0009]进一步地,所述仰睡区套的两端端壁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封盖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的延伸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延伸带实现对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的覆盖,从而可减少外界灰尘及飞絮进入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从而可使得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更整洁,避免较多飞絮粘附后影响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的粘附牢固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带朝向侧睡区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内侧与侧睡区套外侧相贴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垫可对延伸带与侧睡区套的间隙处进行有效填充,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的封盖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带及支撑垫背向仰睡区套的端壁设有过渡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仰睡区套、延伸带及侧睡区套之间的过渡更平顺,避免凸出的棱角对使用者肌肤造成压痕。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垫朝向侧睡区套的侧壁设有嵌置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进行分离时,可先将支撑垫及延伸带掀起,此后将人手的指端插设至嵌置槽内,并拉动,即可更有效的实现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的分离,且操作过程中手部指端不易于支撑垫发生滑脱,提升了操控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地,所述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相适配的子扣及母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子扣与母扣进行配合插设,可实现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的初步定位,以使得后续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进行贴合时,其贴合度更高,更整齐,即可使得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粘连的状态更稳定。
[0019]进一步地,所述枕套外侧顶壁均布有若干柔性凸起。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头部放置于枕套外侧顶壁时,若干柔性凸起可对头部进行触点按摩,且可使得头部与枕套外侧之间留有间隙供空气流通,即可使得头部与枕套之间的连接处不易积汗潮湿。
[0021]进一步地,所述枕套外侧底壁均布有若干防滑凸起。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升枕套外侧底壁的摩擦系数,从而可使得枕套放置在床上后不易错位滑动,提升枕头整体的稳定性。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采用了枕芯包括仰睡区块及位于其两侧的侧睡区块,枕套包括分别套设在仰睡区块及两侧睡区块外侧的仰睡区套及两侧睡区套,仰睡区套两端开口,两侧睡区套朝向仰睡区套的一端开口且插设至仰睡区套内部,两侧睡区套位于其开口处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钩带,仰睡区套位于其两端开口处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绒带,两尼龙钩带分别与相应的尼龙绒带相贴合。实际使用时,当需要拆卸枕套的局部位置时,可将相应位置处的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相分离,此后即可将相应位置的区块与相邻区块进行分离,具有便于对枕套的局部进行拆卸并清洗的优势。且在清洗完毕后,可重新套设至相应位置的枕芯外侧,并通过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实现相邻区块之间的连接,具有拆装方便的优势。
[0025]2、采用了仰睡区套的两端端壁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封盖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的延伸带。可通过延伸带实现对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的覆盖,从而可减少外界灰尘及飞絮进入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从而可使得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连接处更整洁,避免较多飞絮粘附后影响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的粘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8]图中:1、枕芯;11、仰睡区块;12、侧睡区块;2、枕套;21、仰睡区套;22、侧睡区套;23、柔性凸起;24、防滑凸起;31、尼龙钩带;32、尼龙绒带;41、子扣;42、母扣;5、延伸带;51、支撑垫;52、嵌置槽;53、过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
[0031]一种多区块枕头,参照图1,其包括枕芯1及套设在枕芯1外侧的枕套2,枕芯1包括仰睡区块11及位于其两侧的侧睡区块12,仰睡区块11与侧睡区块12一体成型。枕套2包括分别套设在仰睡区块11及两侧睡区块12外侧的仰睡区套21及两侧睡区套22,枕套2外侧顶壁一体成型有若干柔性凸起23。枕套2外侧底壁一体成型有若干防滑凸起24。仰睡区套21两端开口。
[0032]参照图2,两侧睡区套22朝向仰睡区套21的一端开口且插设至仰睡区套21内部,两侧睡区套22位于其开口处的外侧壁均缝制固定有尼龙钩带31,仰睡区套21位于其两端开口处的内侧壁均缝制固定有尼龙绒带32,两尼龙钩带31分别与相应的尼龙绒带32相贴合。尼龙钩带31及尼龙绒带32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内嵌并缝制固定有相适配的子扣41及母扣42,子扣41与母扣42相对设置。
[0033]参照图2,仰睡区套21的两端端壁均缝制固定有延伸带5,延伸带5用于封盖尼龙钩带31及尼龙绒带32。延伸带5朝向侧睡区套22的一侧缝制固定有支撑垫51,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区块枕头,包括枕芯(1)及套设在枕芯(1)外侧的枕套(2),所述枕芯(1)包括仰睡区块(11)及位于其两侧的侧睡区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2)包括分别套设在仰睡区块(11)及两侧睡区块(12)外侧的仰睡区套(21)及两侧睡区套(22),所述仰睡区套(21)两端开口,两所述侧睡区套(22)朝向仰睡区套(21)的一端开口且插设至仰睡区套(21)内部,两所述侧睡区套(22)位于其开口处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钩带(31),所述仰睡区套(21)位于其两端开口处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尼龙绒带(32),两所述尼龙钩带(31)分别与相应的尼龙绒带(32)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块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仰睡区套(21)的两端端壁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封盖尼龙钩带(31)及尼龙绒带(32)的延伸带(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国马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新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