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供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14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热机组,涉及集中供热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换热筒和用于支撑换热筒的支撑座,换热筒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分液皿,换热筒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聚液组件,聚液组件包括一底板,底板的周侧面与换热筒的内壁固定,底板和分液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过水孔,分液皿和底板之间设有一混热组件,分液皿和底板之间且位于混热组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螺旋管,螺旋管的顶端与分液皿上的过水孔连通,螺旋管的底端与底板上的过水孔连通,换热筒的周侧面插接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散热片,螺旋管和散热片交错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效率较高,而且换热均匀,从而达到均匀供热的目的。从而达到均匀供热的目的。从而达到均匀供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供热机组


[0001]本技术属于集中供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中供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集中供热机组大多换热效率较低,而且换热不均匀,导致供热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中供热机组,以此,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供热机组,通过设置混热组件,解决了现有的集中供热机组供热不均匀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一种集中供热机组,包括换热筒和用于支撑换热筒的支撑座;所述换热筒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分液皿,所述换热筒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聚液组件,所述聚液组件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的周侧面与换热筒的内壁固定,所述底板和分液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过水孔,所述分液皿和底板之间设有一混热组件,所述分液皿和底板之间且位于混热组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顶端与分液皿上的过水孔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底端与底板上的过水孔连通,所述换热筒的周侧面插接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散热片,所述螺旋管和散热片交错分布,所述分液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贯通连接有一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侧贯通连接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设有一进水阀,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设有一流控阀。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聚液斗,所述聚液斗的底端贯通连接有一出液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混热组件包括两立板,所述立板的上表面与分液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一所述立板通过耐热电机驱动,两所述立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两转动辊,两所述转动辊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一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混热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耐热电机固定安装在一立板的一侧面上,且耐热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立板与一转动辊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位于盖板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进液管的内径大于过水孔的内径,且差值在2-3cm之间。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启动水泵、进水阀、流控阀,能够将热水加压泵入到进液管中,使热水进入到分液皿的内部,之后分液皿内部的热水将分别进入到六个螺旋管中,通过螺旋管将热量散发到换热筒的内部,随着热水在螺旋管内部的向下流动,热水的热量将逐渐的散失掉,因此位于螺旋管上方的热量较多,而位于螺旋管下方的热量较少,此时启动混热组件,混热组件能够对换热筒内部的热量进行搅拌,从而使换热筒内部的热量混合均匀,最
后热量通过散热片散发到换热筒的外侧,即可达到供热的目的。
[0012]2、本技术的换热效率较高,而且换热均匀,从而达到均匀供热的目的。
[0013]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一种集中供热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17]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18]图4为聚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混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换热筒,2-支撑座,3-分液皿,4-聚液组件,401-底板,402-过水孔,403-聚液斗,404-出液管,5-混热组件,501-立板,502-转动辊,503-输送带,504-混热板,505-耐热电机,6-螺旋管,7-散热片,8-盖板,9-进液管,10-水泵,11-进水阀,12-流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集中供热机组,包括换热筒1和用于支撑换热筒1的支撑座2;
[0024]换热筒1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分液皿3,换热筒1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聚液组件4,聚液组件4包括一底板401,底板401的周侧面与换热筒1的内壁固定,底板401和分液皿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过水孔402,分液皿3和底板401之间设有一混热组件5,分液皿3和底板401之间且位于混热组件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螺旋管6,螺旋管6的顶端与分液皿3上的过水孔402连通,螺旋管6的底端与底板401上的过水孔402连通,换热筒1的周侧面插接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散热片7,螺旋管6和散热片7交错分布,分液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盖板8,盖板8的上方贯通连接有一进液管9,进液管9的一侧贯通连接有一水泵10,水泵10的进水端设有一进水阀11,水泵10的出水端设有一流控阀12。
[0025]其中如图4所示,底板4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聚液斗403,聚液斗403的底端贯通连接有一出液管404。
[0026]其中如图5所示,混热组件5包括两立板501,立板501的上表面与分液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板501的下表面与底板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一立板501通过耐热电机505驱
动,两立板501之间转动连接有两转动辊502,两转动辊50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一输送带503,输送带503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混热板504。
[0027]其中如图5所示,耐热电机505固定安装在一立板501的一侧面上,且耐热电机505的输出端贯穿立板501与一转动辊502固定连接。
[0028]其中,进液管9位于盖板8的中心位置处,进液管9的内径大于过水孔402的内径,且差值在2-3cm之间,将进液管9设置在盖板8的中心位置处是为了使水流能够均匀的下落到六个螺旋管6中,从而提高供热的均匀度。
[0029]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该集中供热机组通过管路连接到中央系统中,将水泵10的进水端与进水管道相连,开启进水阀11,开启ASP系列的水泵10,之后开启流控阀12,将热水加压泵入到进液管9中,使热水进入到分液皿3的内部,之后分液皿3内部的热水将分别进入到六个螺旋管6中,通过螺旋管6将热量散发到换热筒1的内部,随着热水在螺旋管6内部的向下流动,热水的热量将逐渐的散失掉,因此位于螺旋管6上方的热量较多,而位于螺旋管6下方的热量较少,此时启动混热组件5,混热组件5能够对换热筒1内部的热量进行搅拌,从而使换热筒1内部的热量混合均匀,最后热量通过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供热机组,包括换热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2);所述换热筒(1)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分液皿(3),所述换热筒(1)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聚液组件(4),所述聚液组件(4)包括一底板(401),所述底板(401)的周侧面与换热筒(1)的内壁固定,所述底板(401)和分液皿(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过水孔(402),所述分液皿(3)和底板(401)之间设有一混热组件(5),所述分液皿(3)和底板(401)之间且位于混热组件(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螺旋管(6),所述螺旋管(6)的顶端与分液皿(3)上的过水孔(402)连通,所述螺旋管(6)的底端与底板(401)上的过水孔(402)连通;所述换热筒(1)的周侧面插接有六个呈环形排列的散热片(7),所述螺旋管(6)和散热片(7)交错分布,所述分液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盖板(8),所述盖板(8)的上方贯通连接有一进液管(9),所述进液管(9)的一侧贯通连接有一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进水端设有一进水阀(11),所述水泵(10)的出水端设有一流控阀(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彩色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