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踩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11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踩保护套,包括:包裹在管道外围进行保温隔热的保温内层、用于固定保温内层的玻璃钢套和用于固定玻璃钢套的防踩固定套;玻璃钢套环绕保温内层;玻璃钢套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半环壳;两个半环壳首尾插接形成玻璃钢套;半环壳的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插接的止口槽;半环壳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插接的止口筋;防踩固定套环绕玻璃钢套;防踩固定套包括:柔性钢主体和连接柔性钢主体的两端的多个搭扣;柔性钢主体定义有多个设有荆齿的荆齿带区和多个未设置荆齿的光面带区;荆齿带区和光面带区环绕玻璃钢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防止人们踩踏管道。防止人们踩踏管道。防止人们踩踏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踩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保温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踩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新型管道保温,是在传统管道保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对现今行业内的实际需求和原有传统保温的不足而改进、开发的新型保温类型。管道保温层又称热力管道保温层,是指在管道外围包裹的能起保温、隔热作用的层结构。一般应用于化工、冶炼、火电、核电等行业。管道体积较大,存在人踩在管道上行走的情况,造成保温层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踩保护套,防止人们踩踏管道。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踩保护套,包括:包裹在管道外围进行保温隔热的保温内层、用于固定保温内层的玻璃钢套和用于固定玻璃钢套的防踩固定套;玻璃钢套环绕保温内层;玻璃钢套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半环壳;两个半环壳首尾插接形成玻璃钢套;半环壳的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插接的止口槽;半环壳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插接的止口筋;防踩固定套环绕玻璃钢套;防踩固定套包括:柔性钢主体和连接柔性钢主体的两端的多个搭扣;柔性钢主体定义有多个设有荆齿的荆齿带区和多个未设置荆齿的光面带区;荆齿带区和光面带区环绕玻璃钢套;在玻璃钢套的轴向上荆齿带区和光面带区间隔排布;荆齿由柔性钢主体冲压一体成型呈三角形;搭扣安装至光面带区;光面带区的宽度小于荆齿带区的宽度。
[0006]进一步地,荆齿带区形成有多个荆齿;同一荆齿带区的多个荆齿错离设置呈多排排布。
[0007]进一步地,多个荆齿环绕防踩固定套均匀分布。
[0008]进一步地,荆齿凸出于柔性钢主体的外表面的高度大于柔性钢主体的厚度。
[0009]进一步地,防踩固定套的厚度小于玻璃钢套的厚度。
[0010]进一步地,玻璃钢套的厚度小于保温内层的厚度。
[0011]进一步地,搭扣的数目与光面带区的数目相同。
[0012]进一步地,防踩固定套与玻璃钢套的长度相同。
[0013]进一步地,光面带区的宽度与荆齿带区的宽度之比大于0.4且小于0.9。
[0014]进一步地,光面带区的宽度与荆齿带区的宽度之比大于0.5且小于0.8。
[001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防踩固定套上设有多个荆齿,用于防止人们踩踏管道。
[0016]光面带区方便工作人员对防踩保护套进行拆装。防踩固定套可以对玻璃钢套进行固定,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固定玻璃钢套,安装方便快捷。荆齿带区和光面带区的设置既能避免安装时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方便安装,又能有效避免踩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防踩保护套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一种防踩保护套的截面图。
[0019]防踩保护套100,保温内层10,玻璃钢套20,半环壳21,止口槽211,止口筋212,防踩固定套30,柔性钢主体31,荆齿带区311,荆齿311a,光面带区312,搭扣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踩保护套100,包括:保温内层10、玻璃钢套20和防踩固定套30。保温内层10包裹在管道外围进行保温隔热。玻璃钢套20用于固定保温内层10。
[0022]具体而言,保温内层10由保温棉填充或胶粘而成或者由保温棉制成模块拼接而成。保温内层10也可以由其他保温材料制成。
[0023]防踩固定套30用于固定玻璃钢套20。玻璃钢套20环绕保温内层10。玻璃钢套20包括两个半环壳21。两个半环壳21结构相同。两个半环壳21首尾插接形成玻璃钢套20,半环壳21的一端形成有止口槽211。止口槽211用于进行插接。半环壳21的另一端形成有止口筋212。止口筋212用于进行插接。防踩固定套30环绕玻璃钢套20。防踩固定套30包括:柔性钢主体31和多个搭扣32。搭扣32连接柔性钢主体31的两端。柔性钢主体31定义有多个荆齿带区311和多个光面带区312。荆齿带区311设有荆齿311a。光面带区312未设置荆齿311a。荆齿带区311和光面带区312环绕玻璃钢套20。在玻璃钢套20的轴向上荆齿带区311和光面带区312间隔排布。荆齿311a由柔性钢主体31冲压一体成型呈三角形。搭扣32安装至光面带区312。光面带区312的宽度小于荆齿带区311的宽度。
[0024]防踩固定套30设有荆齿带区311和光面带区312.荆齿地区311用于防止人们踩踏在管道上。光面带区312方便工作人员对防踩保护套100进行拆装。
[0025]具体而言,搭扣32安装至光面带区312,拆装方便且安全。
[002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荆齿带区311形成有多个荆齿311a。同一荆齿带区311的多个荆齿311a错离设置呈多排排布。多个荆齿311a环绕防踩固定套30均匀分布。
[0027]具体而言,荆齿带区311形成有多个荆齿311a,有效防止人们踩踏管道。
[002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荆齿311a凸出于柔性钢主体31的外表面的高度大于柔性钢主体31的厚度。
[002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防踩固定套30的厚度小于玻璃钢套20的厚度。玻璃钢套20的厚度小于保温内层10的厚度。防踩固定套30与玻璃钢套20的长度相同。
[003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搭扣32的数目与光面带区312的数目相同。
[003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光面带区312的宽度与荆齿带区311的宽度之比大于0.4且小于0.9。光面带区312的宽度与荆齿带区311的宽度之比大于0.5且小于0.8。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踩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裹在管道外围进行保温隔热的保温内层、用于固定所述保温内层的玻璃钢套和用于固定所述玻璃钢套的防踩固定套;所述玻璃钢套环绕所述保温内层;所述玻璃钢套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半环壳;两个所述半环壳首尾插接形成所述玻璃钢套;所述半环壳的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插接的止口槽;所述半环壳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进行插接的止口筋;所述防踩固定套环绕所述玻璃钢套;所述防踩固定套包括:柔性钢主体和连接所述柔性钢主体的两端的多个搭扣;所述柔性钢主体定义有多个设有荆齿的荆齿带区和多个未设置荆齿的光面带区;所述荆齿带区和所述光面带区环绕所述玻璃钢套;在所述玻璃钢套的轴向上所述荆齿带区和光面带区间隔排布;所述荆齿由所述柔性钢主体冲压一体成型呈三角形;所述搭扣安装至所述光面带区;所述光面带区的宽度小于所述荆齿带区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踩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荆齿带区形成有多个所述荆齿;同一所述荆齿带区的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园潘云王伟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南林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