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112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包括安装在主弹体头部,并与主弹体的头部可分离连接的整流罩,所述主弹体内设有空化器,空化器与主弹体之间设有与所述整流罩轴线重合的气动阻尼装置,且所述气动阻尼装置与所述整流罩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侧液压阻尼器。当主弹体由高空跌落触水瞬间,整流罩会因冲击载荷解体破碎,会吸收一部分能量,碎片从装置上分离。气动阻尼装置主要吸收来自水面的正面法向冲击能量,而侧液压阻尼器能够吸收大部分整流罩侧面所受水面的冲击能量,尤其适用于航行体大倾角有攻角姿态的入水工况。工况。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行体大角度入水
,具体而言是采用气动阻尼式降载和物理泡沫式降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缓冲的降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战争要求水下航行体具有优良的反探测功能,最直接的就是规避雷达等探测设备的追踪,采用更加灵活的空射方式发射水下武器已成为一种潮流,其难于捕捉特性已得到验证。然而,高空射出的方式会导致航行体触水瞬间巨大的冲击压力,这种砰击作用如果不做应对极有可能将安装于航行体头部内部的仪器振坏。随着触水速度、弹体质量的增大,这种冲击载荷会迅速增大。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头部的冲击载荷以保护航行体内部结构,降低由于过载和振动导致仪器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减振的装置,解决中高速入水工况下航行体头部瞬间过载问题,采用气动阻尼装置实现对弹体正面、侧面的柔性降载。大部分空射鱼雷或航行体在触水瞬间都是整流罩侧面首先触水,而以往的减振降载装置大多关注正面的降载,很少关注大角度侧面高速入水的工况。本专利技术针对大角度倾斜入水问题做了专门设计,通过侧液压阻尼器来实现对主弹体的多方位降载。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5]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包括:
[0006]整流罩,其头部密封,且呈尖拱型,其尾端内壁与主弹体的头部外壁可分离连接,整流罩为易碎型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br/>[0007]空化器,为圆盘式结构,其轴线与所述整流罩的轴线重合,设置在所述整流罩的头部内,并与所述整流罩的头部内壁接触连接;
[0008]气动阻尼装置,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且位于所述空化器与所述主弹体之间,其轴线与所述整流罩的轴线重合;
[0009]多个侧液压阻尼器,多个所述侧液压阻尼器围绕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轴线分布,且所述侧液压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气动阻尼装置通过安装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罩的内壁连接;
[0010]金属基泡沫层,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其尾部端面与所述空化器的头部端面接触连接,其头部端面与所述整流罩头部之间具有变形腔,其侧壁与所述整流罩的内壁相匹配,且接触连接;
[0011]聚氨酯泡沫层,设置在所述整流罩与所述侧液压阻尼器之间,且所述侧液压阻尼器远离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聚氨酯泡沫层固定连接,所述聚氨酯泡沫层与所述整流罩内壁之间接触连接,所述聚氨酯泡沫层为密度为200-300kg/m3的硬质聚氨酯泡沫。
[0012]所述气动所述阻尼装置包括:
[0013]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整流罩的尾部内,并与所述主弹体的头部端面接触连接;
[0014]密封压力缸;
[0015]气腔外部保护筒,套在所述密封压力缸外,并与所述密封压力缸固定连接,其尾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0016]活塞,设置在所述密封压力缸内,并与所述密封压力缸相配合;
[0017]活塞杆,其尾部穿入所述密封压力缸内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其头部与所述空化器通过球头铰接;
[0018]拉力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其尾端与所述活塞的头部端面固定连接,其头端与所述密封压力缸的头部端面固定连接;
[0019]气腔,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压力缸的尾部之间的空腔;
[0020]缓冲气,充满所述气腔;所述缓冲气为高压惰性气体;
[0021]所述安装机构包括:
[0022]铰接座,其固定在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的尾部外壁;
[0023]铰接柱,其一端通过与所述铰接座相配合的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座铰接;铰接柱为高强度合金制成;
[0024]气体喷管,设置在所述铰接柱内,所述气体喷管为耐高压强塑胶材料制成;
[0025]通气管,其一端通过气压阀与所述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喷管靠近所述铰接座的一端连通;
[0026]安装槽,加工在所述侧液压阻尼器靠近所述铰接柱的一端,并与所述铰接柱相匹配,所述铰接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接触连接。
[0027]止挡面,倾斜设置在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的后部;
[0028]阻尼器外部套筒,套设在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外,并与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滑动配合,其尾部设有与所述止挡面相配合的外部冲击止块;
[0029]阻尼器保护波纹防尘套,安装在所述阻尼器外部套筒外壁。
[0030]所述阻尼器保护波纹防尘套包括:
[0031]头部结构,其分为依次连接的四段,分别为密封段、头段、中段和尾段,所述密封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轴线方向,其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头段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头段的外壁从所述头段的头部至其尾部向远离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中段的外壁从所述头段的尾部至所述中段的尾部向靠近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尾段的外壁从所述中段的尾部至所述尾段的尾部向平行于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轴线方向延伸;
[0032]波纹管,其头端与所述尾段的外壁固定连接,其尾端与所述阻尼块外部套筒的尾端固定连接;
[0033]连接片,其一端与所述中段的尾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尾段方向延伸后,发生弯折向所述中段的尾部延伸,并与所述阻尼器外部套筒的头部固定连接。
[0034]所述阻尼器保护波纹防尘套内设有橡胶防撞块,所述橡胶防撞块的内壁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橡胶防撞块的头端与所述密封段固定连接。
[0035]所述整流罩的尾部与主弹体的头部外壁通过连接机构可分离连接。
[003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37]多个金属片,且多个所述金属片围绕所述主弹体的轴线分布,所述金属片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罩的尾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所述整流罩的头端延伸后又返回向所述整流罩的尾端延伸,并穿入加工在所述主弹体外壁上的金属片卡槽后发生弧形弯曲,且端部与所述主弹体的外壁接触连接。
[0038]电磁铁,设置在所述主弹体的头部内,用于吸附所述安装座。
[0039]安装座与所述主弹体之间设有橡胶软垫。安装座由可被电磁吸附的材料制成。
[0040]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整流罩的气动阻尼式缓冲减振装置用于航行体空投或中高速发射入水过程中头部降载,可适用于航行体20m/s到100m/s的垂直或大角度倾斜入水的缓冲降载。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实施和安装,材料易于获取和加工,且根据实际工况需要,可调整或换装不同的阻尼器实现不同程度的降载目的。侧液压阻尼器可以绕铰接座转动不同的角度。
[0042]主弹体前端加装电磁铁,通过电磁铁实现气体阻尼装置与主弹体头部的连接,为避免刚性连接带来的冲击振动。空化器与整流罩之间加装一层金属基泡沫层。整流罩为陶瓷基易碎复合材料,整流罩端部与航行体之间采取金属片插销式连接。本装置可靠性高,成本低,入水后可以有效降载,头罩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罩,其头部密封,且呈尖拱型,其尾端内壁与主弹体的头部外壁可分离连接;空化器,为圆盘式结构,其轴线与所述整流罩的轴线重合,设置在所述整流罩的头部内,并与所述整流罩的头部内壁接触连接;气动阻尼装置,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且位于所述空化器与所述主弹体之间,其轴线与所述整流罩的轴线重合;多个侧液压阻尼器,多个所述侧液压阻尼器围绕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轴线分布,且所述侧液压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气动阻尼装置可分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罩的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铁,设置在所述主弹体的头部内,用于吸附所述气动阻尼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行体高速入水的复合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基泡沫层,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其尾部端面与所述空化器的头部端面接触连接,其头部端面与所述整流罩头部之间具有变形空腔,其侧壁与所述整流罩的内壁相匹配,且接触连接;聚氨酯泡沫层,设置在所述整流罩与所述侧液压阻尼器之间,且所述侧液压阻尼器远离所述气动阻尼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聚氨酯泡沫层固定连接,所述聚氨酯泡沫层与所述整流罩内壁之间接触连接,所述聚氨酯泡沫层为密度为200-300kg/m3的硬质聚氨酯泡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大角度倾斜入水的气动阻尼式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整流罩的尾部内,并与所述主弹体的头部端面接触连接;密封压力缸;气腔外部保护筒,套在所述密封压力缸外,并与所述密封压力缸固定连接,其尾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活塞,设置在所述密封压力缸内,并与所述密封压力缸相配合;活塞杆,其尾部穿入所述密封压力缸内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其头部与所述空化器通过球头铰接;拉力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其尾端与所述活塞的头部端面固定连接,其头端与所述密封压力缸的头部端面固定连接;气腔,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压力缸的尾部之间的空腔;缓冲气,充满所述气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航行体高速入水的复合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阻尼装置还包括:止挡面,倾斜设置在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的后部;阻尼器外部套筒,套设在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外,并与所述气腔外部保护筒滑动配合,其尾部设有与所述止挡面相配合的外部冲击止块;阻尼器保护波纹防尘套,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宗智孙铁志张宝剑李海涛史崇镔王世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