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竹编夹泥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00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竹编夹泥墙,所述竹编夹泥墙是由骨架层和泥土层堆叠而成,且包括至少一层骨架层和至少两层泥土层,骨架层是采用竹片编成网状结构的竹编,泥土层是采用涂泥材料涂覆在骨架层上形成的泥土层,涂泥材料是由老石灰、黄土、河底沙、秸秆材料、水和茶粉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竹编夹泥墙具有粘性高、强度好、不易开裂、制造成本低的特点,采用竹编夹泥墙作为墙体保温性能好,能提升室内的舒适度,竹编夹泥墙就地取材制作,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无毒、无异味、绿色环保,采用竹编夹泥墙作为墙体建造的建筑极具本地特色,适合广泛使用。适合广泛使用。适合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编夹泥墙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编夹泥墙。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类型,以木结构为主,自身特色明显,墙体是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结构特点和材料工艺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竹编夹泥墙、木板墙等类型。不同材料制成的木结构古建筑具有各个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其中,砖墙和石墙制作工艺较复杂且成本较高,土墙的墙体强度比较差,很容易倒塌,木板墙防火耐腐性能较差。竹编夹泥墙,又称“竹笆墙”、“竹编木骨泥墙”等,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木骨泥墙”,这类墙广泛分布在盛产竹材的南方地区,以川渝地区最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为该地区古建筑中主要的墙体类型。根据调查资料,四川地区现存明代木结构古建筑中大多数墙体为竹编夹泥墙,例如新津观音寺、蓬溪宝梵寺、邛崃盘陀寺、广汉龙居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均采用竹编夹泥墙作为墙体。
[0003]竹编夹泥墙的制作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性会有着些许差异,大多比较简单,通用做法是运用本土材料简单加工后制作,首先将取自于本土的原生带有沙质的沙黄泥进行夯打,泥土须经打细到不大于6毫米的颗粒,使泥土均匀、紧实。另外加入一定量的秸秆材料以加强材料之间的强度,然后按照沙黄泥(含秸秆):水=1:0.5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涂泥材料;然后将竹子切割成竹条,将其横竖编织成竹编作为墙体骨架。在墙体骨架上抹上混合的涂泥材料,即可得到传统方法制备的竹编夹泥墙。
[0004]传统方法制备的竹编夹泥墙工艺比较简单,因采用本土材料制备而成,成本比较低,但这种方法制备的竹编夹泥墙因涂泥材料的粘性不高,和墙体骨架粘接不牢固,且涂泥材料本身强度不够,常常出现涂泥材料脱落、表面开裂的问题,此外,采用传统的竹编夹泥墙作为墙体保温性能差,墙体内受室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导致室内的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竹编夹泥墙粘性不高、强度不够,出现涂泥材料脱落、表面开裂,且竹编夹泥墙保温性能差导致室内的舒适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竹编夹泥墙,该竹编夹泥墙采用竹编作为骨架层,采用涂泥材料作为泥土层,制备的竹编夹泥墙具有粘性高、强度好、不易开裂、制造成本低的特点,保温性能好,能提升室内的舒适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夹泥墙是由骨架层和泥土层堆叠而成,且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骨架层和至少两层所述泥土层,所述骨架层是采用竹片编成网状结构的竹编,所述泥土层是采用涂泥材料涂覆在所述骨架层上形成的泥土层。
[0008]本技术竹编夹泥墙中所述骨架层采用所述竹编,所述泥土层采用所述涂泥材料,所述竹编作为墙体骨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增加竹编夹泥墙的强度,所述涂泥材料具有粘性,可以连接所述泥土层和所述骨架层形成所述竹编夹泥墙。本技术的竹编
夹泥墙具有粘性高、强度好、不易开裂、制造成本低的特点,采用竹编夹泥墙作为墙体保温性能好,能提升室内的舒适度,竹编夹泥墙就地取材制作,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无毒、无异味、绿色环保,采用竹编夹泥墙建造的建筑极具本地特色,适合广泛使用。
[0009]进一步,所述涂泥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成:50-100份老石灰、60-150份黄土、40-120份河底沙、1.5-6份秸秆材料、20-80份水、0.2-3份茶粉。
[0010]进一步,每层所述骨架层的厚度为0.5-3mm,每层所述泥土层的厚度为2-7mm。
[0011]进一步,所述竹编夹泥墙的结构为依次连接的所述泥土层、所述骨架层和所述泥土层。
[0012]进一步,所述竹编夹泥墙的结构为依次连接的所述泥土层、所述骨架层、所述骨架层和所述泥土层。
[0013]进一步,所述骨架层是采用宽度为0.5-1.5cm的竹片编织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竹编。
[0014]进一步,所述竹编由竹片经纬编织而成,纬向竹条连续编织,经向竹条间隔编织。
[0015]进一步,所述竹片在使用前需浸渍防腐溶液,然后晾干或晒干。经过防腐溶液处理后的所述竹片编织成的所述竹编具有防腐效果,可以延长所述竹编夹泥墙的使用年限。
[0016]进一步,所述竹编夹泥墙还包括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设置在所述竹编夹泥墙的最外层。
[0017]进一步,所述装饰层是采用泥灰涂覆而成,所述装饰层采用泥灰可以将所述竹编夹泥墙套白,增加所述竹编夹泥墙的美观性,也可以对所述竹编夹泥墙进行保护。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竹编夹泥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将老石灰、黄土和河底沙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粉料;向混合粉料加入茶粉搅拌混合,然后缓慢加入水,搅拌混合;再加入秸秆材料,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涂泥材料;
[0020]将竹子裁成竹条,干燥,然后编织成竹编,得到所述骨架层;
[0021]S2、按照所述竹编夹泥墙的结构,将涂泥材料涂覆到所述骨架层上,涂覆完成后,干燥,得到所述竹编夹泥墙。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竹编夹泥墙中骨架层采用所述竹编,泥土层采用涂泥材料,竹编作为墙体骨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增加竹编夹泥墙的强度,涂泥材料具有粘性,可以连接泥土层和骨架层形成竹编夹泥墙。本技术的竹编夹泥墙具有粘性高、强度好、不易开裂、制造成本低的特点,竹编夹泥墙作为墙体具有保温性能好的优点,能提升室内的舒适度。
[0024]2、本技术的竹编夹泥墙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无毒、无异味、绿色环保,制作过程简单、方便,采用竹编夹泥墙建造的建筑极具本地特色,适合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竹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竹编夹泥墙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竹编夹泥墙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竹编夹泥墙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对比例1竹编夹泥墙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测试组2中建筑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测试组2中建筑模型室内与室外环境的温度差值;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测试组2中建筑模型室内与室外环境的湿度差值;
[0033]附图标记:1-竹编夹泥墙,11-骨架层,12-泥土层,13-装饰层,2-木板,3-第一泡沫板,4-第二泡沫板,5-木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2所示,一种竹编夹泥墙,竹编夹泥墙1是由骨架层11和泥土层12堆叠而成,且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夹泥墙(1)是由骨架层(11)和泥土层(12)堆叠而成,且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骨架层(11)和至少两层所述泥土层(12),所述骨架层(11)是采用竹片编成网状结构的竹编,所述泥土层(12)是采用涂泥材料涂覆在所述骨架层(11)上形成的泥土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骨架层(11)的厚度为0.5-3mm,每层所述泥土层(12)的厚度为2-7mm。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竹编夹泥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夹泥墙(1)的结构为依次连接的所述泥土层(12)、所述骨架层(11)和所述泥土层(12)。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竹编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乙茜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