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淡水鱼类运输应激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0639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贮运技术领域。一种缓解淡水鱼类运输应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发酵底物:选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混合配置,得到发酵底物;2)培养液的配置;3)接种液的制备: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体积比=1~4:1~3:1~6:1~8,选取微生物;4)将步骤1)得到的发酵底物进行处理;5)发酵;6)发酵结束后采用纯碱调整浸提的发酵液pH至7.0,过滤,所得滤液为最终的发酵液;7)将步骤6)得到的发酵液加入到淡水鱼的运输水体中。该方法天然无害,不仅提高了淡水鱼在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减少了鱼体肌肉营养组分流失、缓解了鱼体的氧化损伤,而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肌肉品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肌肉品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肌肉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8g,氯化钠3-6g,质量浓度5%半胱氨酸5-15ml,西红柿浸出液300-500ml,肝提取液60-90ml,琼脂10-30g,蒸馏水520ml,pH7.0;
[0011]嗜热链球菌培养液:蛋白胨10-20g,酵母粉1-3g,葡萄糖10-30g,可溶性淀粉0.5-0.8g,氯化钠3-6g,质量浓度5%半胱氨酸5-15ml,西红柿浸出液300-500ml,肝提取液60-90ml,琼脂10-30g,蒸馏水520ml,pH7.0;
[0012]3)接种液的制备:用于发酵的微生物包括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体积比=1~4:1~3:1~6:1~8,选取微生物;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分别用对应的嗜酸乳杆菌琼脂培养液、植物乳杆菌培养液、双歧杆菌培养液、嗜热链球菌培养液,分别在15~25℃、12-18℃、10~15℃、20~25℃的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接种,接种后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悬液等比混合,得到接种液(接种的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
[0013]4)将步骤1)得到的发酵底物进行处理:发酵底物中加入水,使发酵底物中水的重量百分数含量为45~65%,得到处理后的发酵底物;
[0014]5)发酵:按接种液、处理后的发酵底物所占体积百分数为40-90%、10-60%,将接种液与处理后的发酵底物混合,置于发酵箱中进行发酵;
[0015]发酵条件:氯化钠的体积浓度3-6%,亚硝酸钠的体积浓度0.005-0.015%,pH值5.5~7.5,温度为25~35℃,发酵时间为10-18h,搅拌速率80-150r/min;
[0016]6)发酵结束后采用纯碱调整浸提的发酵液pH至7.0,过滤,所得滤液为最终的发酵液,将其作成分分析后进行抗氧化能力评估以及对具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筛选并分别测定各组分含量或活力值,结果参见下表1;
[0017]7)将步骤6)得到的发酵液加入到淡水鱼的运输水体中,在每升淡水鱼的运输水体中添加发酵液25-65ml。
[0018]优选的,步骤1)所述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需先经过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选取质量检验合格的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分别进行挑选、洗药、润药、切药、干燥、粉碎等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
[0019]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配置发酵底物,按: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分别10g:8g:18g:12g:15g的质量比混合配发酵底物。
[0020]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嗜酸乳杆菌琼脂培养液:胰酪10g,酵母浸粉5g,磷酸二氢钾6g,柠檬酸铵2g,乙酸钠25g,硫酸镁0.575g,硫酸锰0.15g,亚硫酸铁0.0355g,葡萄糖20g,琼脂15g,pH值5.5
±
0.2,温度25℃,蒸馏水1000ml;
[0021]植物乳杆菌培养液:酵母膏7g,蛋白胨7g,葡萄糖10g,磷酸二氢钾2g,西红柿汁100ml,蒸馏水900ml,pH7.0;
[0022]双歧杆菌培养液:蛋白胨15g,酵母粉2g,葡萄糖20g,可溶性淀粉0.6g,氯化钠5g,质量浓度5%半胱氨酸10ml,西红柿浸出液400ml,肝提取液75ml,琼脂20g,蒸馏水520ml,pH7.0;
[0023]嗜热链球菌培养液:蛋白胨15g,酵母粉2g,葡萄糖20g,可溶性淀粉0.6g,氯化钠5g,质量浓度5%半胱氨酸10ml,西红柿浸出液400ml,肝提取液75ml,琼脂20g,蒸馏水520ml,pH7.0。
[0024]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体积比=1:3:6:7,选取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分别在:20℃、15℃、12℃、22℃的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接种。
[0025]优选的,所述的步骤4)中,发酵底物中水的重量百分数含量为55%。
[0026]优选的,所述的步骤5)中的发酵条件:氯化钠的体积浓度5%,亚硝酸钠的体积浓度0.01%,pH值6.0,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5h,搅拌速率120r/min;接种液、处理后的发酵底物所占体积百分数为80%、20%。
[0027]优选的,所述的步骤7)中,在每升淡水鱼的运输水体中添加发酵液50ml。
[0028]优选的,所述的淡水鱼为虹鳟鱼、草鱼、鲈鱼、斑点叉尾鮰等中的一种。
[0029]上述的方法可有效缓解淡水鱼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0030]表1
[0031][0032]注:本专利技术中发酵液具备但不仅限于以上抗氧化特性或对应水平的各抗氧化活性物。显然,以上所述只列举了本专利技术发酵液中一部分较典型、有代表性的指标。
[0033]本专利技术利用乳酸菌复合菌系对中药材复合物进行发酵,并将发酵液加入运输虹鳟
鱼运输水体中以缓解应激反应,所述的主要原料来自湖北武汉大宗淡水鱼养殖基地,发酵所选的乳酸菌包括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等,选用的中药发酵底物为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等。
[0034]乳酸菌作为食品类发酵剂,除开本身表面具有的糖分子和蛋白质以及各种发酵产物所具有的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等生物功能外,其强大的抗氧化功效(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具有还原能力、抑制脂质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更是为当下保健品、药物等各类产品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0035]中药因其安全且副作用少、对胃肠道无损伤、对肝肾刺激小等诸多特点,广为研究人员和用药人所接受。微生物发酵为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常常会引起生物转化反应,导致中药有效成分的改变和药效的变化;相反中药材成分也会刺激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改变。发酵中药可显著缓解动物的应激反应,并且中药经益生菌发酵后其有效活性成分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还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等。同样地,在鱼类生产尤其是运输过程中添加中药发酵液可以明显提高鱼的存活率、减少鱼肉营养物质的消耗与流失并保证了最佳肉品质。
[0036]本专利技术采用乳酸菌发酵中药材复合物,并将发酵液加入淡水鱼类运输水体中。该方法天然无害,不仅提高了淡水鱼在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减少了鱼体肌肉营养组分流失、缓解了鱼体的氧化损伤,而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肌肉品质。
[003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显著减少机体的氧化损伤,提高淡水鱼的运输存活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有效保障了肌肉品质。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并通过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展示作为辅助,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新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淡水鱼类运输应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发酵底物:将预处理后的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按: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麦冬分别为8-15g:6-10g:15-20g:10-15g:12-18g的质量比混合配置,得到发酵底物;2)培养液的配置:嗜酸乳杆菌琼脂培养液:胰酪5-15g,酵母浸粉3-8g,磷酸二氢钾4-8g,柠檬酸铵1-3g,乙酸钠20-30g,硫酸镁0.5-0.6g,硫酸锰0.1-0.2g,亚硫酸铁0.03-0.04g,葡萄糖10-30g,琼脂10-20g,pH值5.5
±
0.2,温度20-30℃,蒸馏水1000ml;植物乳杆菌培养液:酵母膏6-8g,蛋白胨6-8g,葡萄糖8-12g,磷酸二氢钾1-3g,西红柿汁80-120ml,蒸馏水900ml,pH7.0;双歧杆菌培养液:蛋白胨10-20g,酵母粉1-3g,葡萄糖10-30g,可溶性淀粉0.5-0.8g,氯化钠3-6g,质量浓度5%半胱氨酸5-15ml,西红柿浸出液300-500ml,肝提取液60-90ml,琼脂10-30g,蒸馏水520ml,pH7.0;嗜热链球菌培养液:蛋白胨10-20g,酵母粉1-3g,葡萄糖10-30g,可溶性淀粉0.5-0.8g,氯化钠3-6g,质量浓度5%半胱氨酸5-15ml,西红柿浸出液300-500ml,肝提取液60-90ml,琼脂10-30g,蒸馏水520ml,pH7.0;3)接种液的制备:用于发酵的微生物包括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按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体积比=1~4:1~3:1~6:1~8,选取微生物;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分别用对应的嗜酸乳杆菌琼脂培养液、植物乳杆菌培养液、双歧杆菌培养液、嗜热链球菌培养液,分别在15~25℃、12-18℃、10~15℃、20~25℃的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接种,接种后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悬液等比混合,得到接种液;4)将步骤1)得到的发酵底物进行处理:发酵底物中加入水,使发酵底物中水的重量百分数含量为45~65%,得到处理后的发酵底物;5)发酵:按接种液、处理后的发酵底物所占体积百分数为40-90%、10-60%,将接种液与处理后的发酵底物混合,置于发酵箱中进行发酵;发酵条件:氯化钠的体积浓度3-6%,亚硝酸钠的体积浓度0.005-0.015%,pH值5.5~7.5,温度为25~35℃,发酵时间为10-18h,搅拌速率80-150r/min;6)发酵结束后采用纯碱调整浸提的发酵液pH至7.0,过滤,所得滤液为最终的发酵液;7)将步骤6)得到的发酵液加入到淡水鱼的运输水体中,在每升淡水鱼的运输水体中添加发酵液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兰石柳王俊熊光权吴文锦尤孝鹏丁安子乔宇李新廖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