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离子体净化单元、连接风道、水雾净化单元、水雾分离模块、高效滤网和出风口。先通过等离子体净化单元对空气进行一级净化,将空气中存在的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和微生物进行初步去除和杀灭,随后经过水雾净化单元对空气进行二级净化,然后通过气雾分离模块和高效滤网,最终实现对空气中污染物的高效净化,同时对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加湿,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提升室内空气质量。采用等离子体和高压水雾化进行耦合,实现对空气的高效净化。现对空气的高效净化。现对空气的高效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室内空气净化和新风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市中,人们在室内空间度过的时间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如何才能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室内主要的污染物为气体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气体污染物包括装修材料、家具和家居中所产生的醛类及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微生物污染物主要包括各类病毒、细菌等;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包括PM2.5和PM10等。这些污染物长期在室内存在,会导致人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通过开窗通风或室内空气净化等方式,而在冬季或夏季,某些地区并不适合进行开窗通风,因此,良好的室内空气净化和新风系统是必须的。目前市场上的新风系统大多数只能除去颗粒物污染物,无法对空气中所含有的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进行有效地去除,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的能够同时去除气态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和颗粒物污染物的空气净化系统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解决了空气净化系统无法同时去除气态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电气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离子体净化单元、水雾净化单元、水雾分离模块、高效滤网和新风出口;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与所述通风系统、等离子体净化单元、水雾净化单元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通过连接风道与所述水雾净化单元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包括固定结构、等离子体放电单元,所述固定结构上安装离子体放电单元;所述水雾净化单元包括高压水泵、气液混合净化腔体、水箱、高压雾化喷头,所述水箱与所述高压水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出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道上设置所述高压雾化喷头,所述气液混合净化腔体用于将所述高压雾化喷头喷出的水和经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处理过的空气混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道、高压风机、出风风道,所述高压风机的入口与所述进风管道连接,所述高压风机的出口通过出风风道与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道包括新风进入管道和室内循环风进入管道,所述新风进入管道、所述室内循环风进入管道分别与所述高压风机的两个入口连接;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高压风机的两个
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新风管道和室内循环风管道上均设有初级净化装置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起到智能调节进气比例的作用。
[0009]进一步地, 所述气液混合净化腔体内设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螺旋式。起到促使混合气体以湍流形式在气液混合净化腔体内流动、使水雾和空气之间进行充分的混合吸附、提高净化效率的作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雾分离模块包括用于除水的分离本体、分离本体上设置的过滤网。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本体的材质为疏水无机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所述滤网的数量一张或多张,所述滤网为平型或弓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风道为T字型,所述连接风道的出风口位于顶部侧面、为一圆环结构;所述连接风道的出风口设置若干导板。连接风道的出风口位于顶部侧面起到了防止高压雾化喷头所雾化的水雾进入连接风道内部的作用,连接风道的出风口设置若干导板起到了使进入水雾净化单元的空气呈湍流形式、更好的与水雾净化单元的水雾混合的作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设有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的电气控制元件;等离子体放电单元为线板式、线筒式、板板式放电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管道上设置初级过滤网。起到过滤颗粒物及微生物体、防止其进入高压水泵的作用。
[0015]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6]用等离子体净化和水雾净化双级净化系统,能够在等离子体净化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微量的具有高效氧化杀菌效果的臭氧,提高了空气净化新风系统的灭菌能力和净化效率,降低了能耗;等离子体所产生的微量臭氧能够在水雾净化单元中溶解于水或分解而被去除,提高了高压雾化的灭菌能力,充分杀死水雾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提高了空气净化灭菌能力。增加了水雾净化单元中水的循环次数,降低了水的消耗,节约资源。另外,水雾化单元可以把等离子体净化单元降解有机物产生的酸类或者醛类物质溶于水中,解决了等离子体技术的二次污染问题。水雾净化单元在雾化过程当中能够产生一定量的负氧离子,等离子体净化单元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负氧离子对人体有益;同时,采用双级净化系统也有效保证了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能够完全去除,提高了出风口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壳体;2-电气控制系统;3-通风系统;4-等离子体净化单元;5-连接风道;6-水雾净化单元;7-水雾分离模块;8-高效滤网;9-新风出口;41-等离子体放电单元;42-固定结构; 31-高压风机;32-新风进入管道;34-初级净化装置;341-第一风道;342-第二风道;51-连接风道的出风口;61-高压水泵;62-进水管道;63-气液混合净化腔体;64-水箱;65-高压雾化喷头;66-循环水管道;641-水箱进水口;642-水箱出水口;643-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电气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离子体净化单元、水雾净化单元、水雾分离模块、高效滤网和新风出口;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与所述通风系统、等离子体净化单元、水雾净化单元电气控制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通过连接风道与所述水雾净化单元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包括固定结构、等离子体放电单元,所述固定结构上安装离子体放电单元;所述水雾净化单元包括高压水泵、气液混合净化腔体、水箱、高压雾化喷头,所述水箱与所述高压水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出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道上设置所述高压雾化喷头,所述气液混合净化腔体用于将所述高压雾化喷头喷出的水和经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处理过的空气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道、高压风机、出风风道,所述高压风机的入口与所述进风管道连接,所述高压风机的出口通过出风风道与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耦合雾化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包括新风进入管道和室内循环风进入管道,所述新风进入管道、所述室内循环风进入管道分别与所述高压风机的两个入口连接;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朱新峰,于双江,宋华,刘国林,刘长东,李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