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47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包括单元支架,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单元支架上下垂直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单元支架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该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单元支架之间通过设置的蛇形结构的连接部进行连接,单元支架具有优秀的接触效果,贴合效果强,且通过连接部使得整体更加柔顺,提高整体与神经血管的贴合效果;整体的表面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膜,通过生物可降解膜可使血栓源性小,炎性反应轻微,具有较好的血管支撑力,减少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内膜增生以及减少异物反应,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不存在留有异物,且安全无毒,使局部血管结构保持完整,防止损伤。损伤。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神经血管单元有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构成,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基底膜以及细胞外基质,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神经血管单元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0003]现如今的神经血管支架的柔顺性较为一般,使得整体与血管之间的贴合效果较为一般,同时血管支架与血管之间接触,易对血管造成损伤,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如今的神经血管支架的柔顺性较为一般,使得整体与血管之间的贴合效果较为一般,同时血管支架与血管之间接触,易对血管造成损伤,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包括单元支架,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单元支架上下垂直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单元支架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单元支架包括有上横部,所述上横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倒角部,所述上倒角部远离上横部的一端设置有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设置有下倒角部,所述下倒角部远离竖直部的一端设置有下横部,所述连接部为蛇形结构,且连接部位于每两个单元支架之间最近位置处。
[0006]优选的,所述竖直部倾斜对称设置在上横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单元支架的横截面构成圆环状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单元支架之间最远的距离为2.55mm,所述单元支架之间最近的距离为0.55mm。
[0008]优选的,所述单元支架和连接部的表面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膜。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该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整体主要有多个上下垂直等间距分布的单元支架构成,且单元支架之间通过设置的蛇形结构的连接部进行连接,单元支架具有优秀的接触效果,贴合效果强,且通过连接部使得整体更加柔顺,提高整体与神经血管的贴合效果;
[0011]2、该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整体的表面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膜,通过设置的生物可降解膜可使血栓源性小,炎性反应轻微,同时具有较好的血管支撑力,减少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内膜增生以及减少异物反应,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不存在留有异物,且安全无毒,使局部血管结构保持完整,防止损伤。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C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单元支架;101、上横部;102、上倒角部;103、竖直部;104、下倒角部;105、下横部;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包括单元支架1、连接部2、上横部101、上倒角部102、竖直部103、下倒角部104和下横部105,单元支架1设置有多个,多个单元支架1上下垂直等间距分布,多个单元支架1之间通过连接部2固定连接,单元支架1包括有上横部101,上横部1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倒角部102,上倒角部102远离上横部101的一端设置有竖直部103,竖直部103的下端设置有下倒角部104,下倒角部104远离竖直部103的一端设置有下横部105,具有优秀的接触效果,贴合效果强,连接部2为蛇形结构,且连接部2位于每两个单元支架1之间最近位置处,使得整体更加柔顺,提高整体与神经血管的贴合效果。
[0017]进一步的,竖直部103倾斜对称设置在上横部101的左右两侧,单元支架1的横截面构成圆环状结构。
[0018]进一步的,单元支架1之间最远的距离(图1a处)为2.55mm,单元支架 1之间最近的距离(图1b处)为0.55mm。
[0019]进一步的,单元支架1和连接部2的表面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膜,通过设置的生物可降解膜可使血栓源性小,炎性反应轻微,同时具有较好的血管支撑力,减少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内膜增生以及减少异物反应,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不存在留有异物,且安全无毒,使局部血管结构保持完整,防止损伤。
[0020]工作原理:首先,整体主要有多个上下垂直等间距分布的单元支架1构成,且单元支架1之间通过设置的蛇形结构的连接部2进行连接,单元支架1 具有优秀的接触效果,贴合效果强,且通过连接部2使得整体更加柔顺,提高整体与神经血管的贴合效果,同时,整体的表面设置有生物可降解膜,通过设置的生物可降解膜可使血栓源性小,炎性反应轻微,同时具有较好的血管支撑力,减少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内膜增生以及减少异物反应,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不存在留有异物,且安全无毒,使局部血管结构保持完整,防止损伤。
[002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效果强的防损伤神经血管支架,包括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单元支架上下垂直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单元支架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单元支架包括有上横部,所述上横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倒角部,所述上倒角部远离上横部的一端设置有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设置有下倒角部,所述下倒角部远离竖直部的一端设置有下横部,连接部为蛇形结构,且连接部位于每两个单元支架之间最近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园吕浩然赵迎红赵梦雅管弦张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微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