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式丢手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89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其主要包括上接头、芯轴总成、棘爪、密封外筒。所述上接头与芯轴总成之间设有棘爪,所述棘爪外侧设有上接头和密封外筒,所述芯轴总成外侧设有密封外筒,所述芯轴总成有相互连接的上芯轴、下芯轴、压帽组成,所述上芯轴外侧设有密封组件,所述下芯轴外侧设有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摈弃传统丢手器换位槽的设置,井口操作过程中减少换位不到位的可能性,减少深井、斜井、水平井等特殊井筒对管柱的影响,提高管柱丢手的成功率,使得卡堵水丢手工艺有了更多的选择。使得卡堵水丢手工艺有了更多的选择。使得卡堵水丢手工艺有了更多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管式丢手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试油完井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田开发的逐步深入,各大主力油田的老油区大部分已经进入到了高含水开采阶段,新钻井中深井、斜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等特殊井越来越多,对油层的分层也越来越细化。在开发后期,找堵水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工艺措施;机械分层卡堵水采油技术由于可靠及易于实施,成为西部油田普遍采用的方法。与此同时,液压封隔器配合丢手工具的卡水、分层工艺管柱凭借着其封隔器不受检泵等修井作业和不受交变载荷作用的影响等优势,在深井、水平井、斜井、定向井等复杂井况中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从整个丢手工艺管柱来看,丢手工具的性能则是丢手工艺管柱成败的关键。传统机械丢手器受井深、井斜以及钻井液性能的影响,换位困难,丢手操作困难;液压丢手器由于结构上的制约导致其无法实现回插打捞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可以有效的减小受井况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后期无法回插等问题,大大提高堵水工艺效率,实现适应各种工况,为油气井完井后的生产、增产措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0004]本技术是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包括:芯轴总成,一端固定连接一上接头,外部及另一端通过一密封套筒包覆;在密封套筒和上接头接触的位置设置棘爪;轴芯总成包括顺次连接的上芯轴、下芯轴及压帽,三者通过密封套筒包覆,上芯轴外侧设置凸肩,凸肩一侧设置环形沟槽,且棘爪固定设置于上芯轴和环形沟槽之间;在密封套筒上靠近上芯轴的位置设置通孔,用以安装止退钉,止退钉穿过通孔,与上芯轴凸肩另一侧固定连接。
[0005]上述方案中,上接头与上芯轴的前端设置第一O型密封圈。
[0006]上述方案中,上接头与芯轴总成的上芯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07]上述方案中,上接头与上芯轴的前端设置第一O型密封圈。
[0008]上述方案中,上芯轴和密封套筒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组件。
[0009]上述方案中,下芯轴和密封套筒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组件。
[0010]上述方案中,上芯轴与下芯轴之间螺纹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
[0011]上述方案中,下芯轴与压帽之间螺纹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
[00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待液压封隔器坐封、验封合格后,在丢手操作时,使管柱在轻微受拉的状态下,正转管柱14-15圈,先剪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的止退销钉,使得插管式丢手接头芯轴总成的螺纹扣逐步从密封外筒中旋出,上提管柱,从而实现丢手;
[0014]当需要回插管柱的时候,在冲洗插管式丢手接头密封外筒后,直接下压管柱,可以伸缩的螺纹扣会卡入下部密封外筒内的螺纹扣槽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接头心轴的挤压作
用下,使得特殊螺纹扣紧紧咬住密封外筒的扣槽中,上提管柱即可取出原井管柱。
[0015]实施本技术的插管式丢手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改变传统换位槽的设置,使得在井口操作过中减少了换位不到位的可能性,减少了深井、斜井、水平井等特殊井筒对管柱的影响。
[0017]2、通过对插管式丢手接头进行旋转脱扣剪切销钉丢手,在丢手作业过程中不易对管柱其他部位的丝扣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同样也适用于机械封隔器的丢手作业,更大的提供堵水作业的可靠性和使用范围。
[0018]3、与原有传统丢手接头相比,本技术型具耐高温,抗拉强度强度大,特殊螺纹扣与上接头心轴的巧妙配合,也很好地解决了回插、咬合的问题。
[0019]4、综合前期机械、液压丢手器的优点,使得在卡堵水丢手工艺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插管式丢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插管式丢手接头包括:芯轴总成,一端固定连接一上接头1,外部及另一端通过一密封套筒11包覆;在密封套筒11和上接头1接触的位置设置棘爪3;轴芯总成包括顺次连接的上芯轴4、下芯轴7及压帽10,三者通过密封套筒11包覆,上芯轴4外侧设置凸肩,凸肩一侧设置环形沟槽,且棘爪3固定设置于上芯轴4和环形沟槽之间;在密封套筒11上靠近上芯轴4的位置设置通孔,用以安装止退钉12,止退钉12穿过通孔,与上芯轴4凸肩另一侧固定连接。
[0024]所述上接头1与上芯轴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接头1与上芯轴4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2;所述棘爪3与密封外筒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芯轴4与下芯轴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芯轴7与压帽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芯轴4与下芯轴7之间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6;所述下芯轴7与压帽10之间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9;所述密封外筒11与上芯轴4之间设有止退销钉12。
[0025]具体的,本技术所述的插管式丢手接头及其工艺管柱可应用于油田生产中分层改造、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洗井,包括自上而下依次串接的上管段、丢手接头和下管段,其中下管段中具有带有换向机构的封隔器和/或悬挂器,这样在工艺管柱在进行座封和解封的过程中,需要旋转工艺管柱,通过换向机构的换向来进行工艺管柱的座封和解封。
[0026]在未使用时,通过止退钉12实现密封套筒11与上芯轴4之间的相对固定:止退钉12穿过密封套筒11上设置的通孔,与上芯轴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密封套筒11与上芯轴4二者位置的相对固定。此时即使上芯轴4和密封套筒11无法相对运动。剪去止退钉12后,通过芯轴总成上设置的螺纹,可实现棘爪3螺纹扣逐步从密封外筒11中旋出。将管柱套置于丢手外侧,在丢手操作时,通过将棘爪3伸出,只需要使管柱在轻微受拉的状态下,正转管柱14-15圈,先剪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的止退销钉12,再使得插管式丢手接头上部总承的棘爪3螺
纹扣逐步从密封外筒11中旋出,上提管柱,从而实现丢手。当需要回插管柱的时候,直接下压管柱,可以伸缩的棘爪3螺纹扣会卡入下部密封外筒内11的螺纹扣槽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接头心轴的挤压作用下,使得特殊螺纹扣紧紧咬住密封外筒11的扣槽中,上提管柱即可取出原井管柱。
[0027]在使用该丢手接头进行座封作业时,将本实施例中工艺管柱下放到设计位置,然后旋转工艺管柱,使得封隔器和悬挂器的换向机构换向后,打压座封;当需要解封时,反向旋转工艺管柱进行解封。
[0028]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9]待液压封隔器坐封、验封合格后,在丢手操作时,只需要使管柱在轻微受拉的状态下,正转管柱14-15圈,先剪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的止退销钉12,再使得插管式丢手接头上部总承的棘爪3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总成,所述芯轴总成一端固定连接一上接头,芯轴总成外部及另一端通过一密封套筒包覆;在密封套筒和上接头接触的位置设置棘爪;所述芯轴总成包括顺次连接的上芯轴、下芯轴及压帽,三者通过密封套筒包覆,上芯轴外侧设置凸肩,凸肩一侧设置环形沟槽,且棘爪固定设置于上芯轴和环形沟槽之间;在密封套筒上靠近上芯轴的位置设置用于安装止退钉的通孔,,止退钉穿过通孔,与上芯轴凸肩另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管式丢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与芯轴总成的上芯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管式丢手接头,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锐锋陈江唐永祥陈志航张永峰王崇林孙晨祥李庆楼鲁刚龙明顺杨浦李伟刘玥时刚伍李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