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相混合材料质心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81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液相混合材料质心定位装置,雷管夹头的上部分为第四圆板,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上带有第四上端中心圆形通孔,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上表面为第四同心圆环面,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外侧面为第四上端外圆柱面,雷管夹头的第四偏心圆孔内表面为第四偏心内圆柱面,雷管夹头的下部分为第四圆柱体,雷管夹头的第四下端中心圆形通孔和雷管夹头的第四上端中心圆形通孔直径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体爆轰战斗部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各独立空间内部的燃料不能向外流动,体爆轰战斗部的质心偏移量大幅度降低,避免了战斗部质心偏移对弹道的影响,保证了对目标的命中精度;燃料在抛撒的过程中,各组分燃料通过运动会重新混合,保证了体爆轰战斗部的爆炸威力。保证了体爆轰战斗部的爆炸威力。保证了体爆轰战斗部的爆炸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相混合材料质心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置
,涉及一种质心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固液相混合材质心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体爆轰战斗部内部装填高能液相燃料,通过炸药爆炸抛撒驱动作用,高能液相燃料被抛撒到空气中,高能液相燃料雾化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大范围的活性云团,再经炸药二次起爆,活性云团产生体爆轰,释放出强烈的冲击波,冲击波威力超过多倍质量TNT的爆炸威力,是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之一。
[0003]体爆轰战斗部爆炸威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内部装填燃料能量的提高,贵大勇等人在文献“高威力FAE液态燃料的优化选择”(火炸药学报,2016年,第3期14页)中报道:在液态燃料中加入金属粉末,液相燃料与金属粉末混合后形成固液相混合燃料,由于金属粉末热值很高,可以大幅度提高体爆轰战斗部内部燃料的能量。
[0004]由于固液相混合燃料不能相互溶解,而且各组分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固液相混合燃料中密度较大的材料会沉降到下部,密度较小的材料会上升到上部。
[0005]固液相混合燃料在研制配方时给出的各组分比例为威力最大时的比例。一旦固液相混合燃料发生分层,各部位燃料在后续抛撒以及二次起爆时,不能以威力最大的比例参与爆炸反应。王海洋等人在文献“气-液-固三相体系云雾爆轰特性的实验研究”(高压物理学报,2014年12月,第28卷第6期671页)中报道:当固液混合物各组分比例不同时,体爆轰的爆轰压力、爆轰速度和临界起爆能均有很大差异,固液混合物各组分比例改变,将导致体爆轰战斗部的威力大幅度下降。
[0006]固液相混合燃料发生分层后,体爆轰战斗部的质心也会随之变化。李楠等人在文献“质心测量和校准技术发展趋势”(计测技术,2016年,第36卷第2期1页)中报道:在国防领域,质心位置关系到战斗部飞行姿态、飞行速度、飞行方向,最终影响战斗部弹道,战斗部的飞行轨迹取决于质心和制导系统等因素,当战斗部的质心偏离飞行平面时,会给战斗部一个附加力矩,使其运动轨迹发生改变,战斗部径向的质心偏差会导致其产生偏航力矩,轴向的质心偏差会导致其俯仰力矩,严重的质心偏移会导致战斗部失去平衡或偏离轨道,使得战斗部无法击中目标区域,因此,质心偏移将导致战斗部对目标的命中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液相混合材料质心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将体爆轰战斗部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各独立空间内部的燃料不能向外流动,体爆轰战斗部的质心偏移量大幅度降低,避免了战斗部质心偏移对弹道的影响,保证了对目标的命中精度;燃料在抛撒的过程中,各组分燃料通过运动会重新混合,保证了体爆轰战斗部的爆炸威力。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固液相混合材料质心定位装置,包括包括上盖2、下盖3、抛撒装
置4和固液相混合材料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横向挡板5、单向阀6、弹簧7和纵向挡板9;
[0009]壳体1为第一圆筒体,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为回转体,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壳体1共十六个;
[0010]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垂直于地面,十六个壳体1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十六个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十六个壳体1组成的圆筒体为装填固液相混合材料的外壳体;
[0011]上盖2为第二同心圆板,上盖2的第二同心圆板为回转体,上盖2的第二同心圆板的下端面为第二下端同心圆平面,上盖2的第二同心圆板的内侧面为第二内圆柱面,上盖2的第二下端同心圆平面上带有周向均布的八个第二圆形通孔,上盖2的八个第二圆形通孔的中轴线均与上盖2的回转体轴线平行;
[0012]上盖2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盖2位于最上的壳体1的上端,上盖2的第二下端同心圆平面边沿与最上的壳体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
[0013]下盖3为第三圆板,下盖3的第三圆板为回转体,下盖3的第三圆板的上端面为第三上端圆平面,下盖3的第三上端圆平面偏心位置带有一个第三偏心圆形通孔,下盖3的第三偏心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下盖3的回转体轴线平行,下盖3的第三偏心圆形通孔下端连接一个软管;
[0014]下盖3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盖3位于最下的壳体1的下端,下盖3的第三上端圆平面边沿与最下的壳体1的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
[0015]抛撒装置4为第四圆柱体,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为回转体,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的上端面为第四上端圆平面,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的下端面为第四下端圆平面,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的侧面为第四外圆柱面;
[0016]抛撒装置4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抛撒装置4位于十六个壳体1组成的圆筒体内侧,抛撒装置4的第四上端圆平面与壳体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共面,抛撒装置4的第四下端圆平面与下盖3的第三上端圆平面接触,抛撒装置4的第四外圆柱面上端与上盖2的第二内圆柱面密封连接,抛撒装置4内部含有炸药,抛撒装置4为抛撒固液相混合材料形成云团的能量源;
[0017]横向挡板5为第五同心圆板,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为回转体,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同心圆环面,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的内侧面为第五内圆柱面,横向挡板5的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上带有八个周向均布的第五圆形通孔,横向挡板5的八个第五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横向挡板5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横向挡板5的每个第五圆形通孔周边均带有两个周向均布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横向挡板5共十五个,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共二百四十个;
[0018]十五个横向挡板5的回转体轴线均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十五个横向挡板5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十六个壳体1,每相邻的两个壳体1之间有一个横向挡板5,横向挡板5的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边沿与相邻的壳体1的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横向挡板5的第五下端同心圆环面边沿与相邻的壳体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横向挡板5的第五内圆柱面与抛撒装置4的第四外圆柱面密封连接;
[0019]单向阀6为第六圆板,单向阀6的第六圆板为回转体,单向阀6的第六圆板的上端面为第六上端圆平面,单向阀6的第六圆板的下端面为第六下端圆平面,单向阀6的第六上端圆平面边沿带有两个周向均布的第六圆形通孔,单向阀6的第六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单向阀6的回转体轴线平行,单向阀6共一百二十个;
[0020]单向阀6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每个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形通孔上端均有一个单向阀6,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形通孔周边的两个第五圆柱形凸台穿过单向阀6的两个第六圆形通孔,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其上端的单向阀6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单向阀6的第六下端圆平面与相邻的横向挡板5的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0021]弹簧7为螺旋回转体,弹簧7为金属丝螺旋缠绕成型,弹簧7共二百四十个;
[0022]每一个横向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相混合材料质心定位装置,包括包括上盖(2)、下盖(3)、抛撒装置(4)和固液相混合材料(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横向挡板(5)、单向阀(6)、弹簧(7)和纵向挡板(9);壳体(1)为第一圆筒体,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为回转体,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壳体(1)共十六个;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垂直于地面,十六个壳体(1)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十六个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十六个壳体(1)组成的圆筒体为装填固液相混合材料的外壳体;上盖(2)为第二同心圆板,上盖(2)的第二同心圆板为回转体,上盖(2)的第二同心圆板的下端面为第二下端同心圆平面,上盖(2)的第二同心圆板的内侧面为第二内圆柱面,上盖(2)的第二下端同心圆平面上带有周向均布的八个第二圆形通孔,上盖(2)的八个第二圆形通孔的中轴线均与上盖(2)的回转体轴线平行;上盖(2)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盖(2)位于最上的壳体(1)的上端,上盖(2)的第二下端同心圆平面边沿与最上的壳体(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下盖(3)为第三圆板,下盖(3)的第三圆板为回转体,下盖(3)的第三圆板的上端面为第三上端圆平面,下盖(3)的第三上端圆平面偏心位置带有一个第三偏心圆形通孔,下盖(3)的第三偏心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下盖(3)的回转体轴线平行,下盖(3)的第三偏心圆形通孔下端连接一个软管;下盖(3)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盖(3)位于最下的壳体(1)的下端,下盖(3)的第三上端圆平面边沿与最下的壳体(1)的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抛撒装置(4)为第四圆柱体,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为回转体,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的上端面为第四上端圆平面,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的下端面为第四下端圆平面,抛撒装置(4)的第四圆柱体的侧面为第四外圆柱面;抛撒装置(4)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抛撒装置(4)位于十六个壳体(1)组成的圆筒体内侧,抛撒装置(4)的第四上端圆平面与壳体(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共面,抛撒装置(4)的第四下端圆平面与下盖(3)的第三上端圆平面接触,抛撒装置(4)的第四外圆柱面上端与上盖(2)的第二内圆柱面密封连接,抛撒装置(4)内部含有炸药,抛撒装置(4)为抛撒固液相混合材料形成云团的能量源;横向挡板(5)为第五同心圆板,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为回转体,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同心圆环面,横向挡板(5)的第五同心圆板的内侧面为第五内圆柱面,横向挡板(5)的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上带有八个周向均布的第五圆形通孔,横向挡板(5)的八个第五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横向挡板(5)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横向挡板(5)的每个第五圆形通孔周边均带有两个周向均布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横向挡板(5)共十五个,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共二百四十个;十五个横向挡板(5)的回转体轴线均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十五个横向挡板(5)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十六个壳体(1),每相邻的两个壳体(1)之间有一个横向挡板(5),横向挡板(5)的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边沿与相邻的壳体(1)的第一下端
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横向挡板(5)的第五下端同心圆环面边沿与相邻的壳体(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封连接,横向挡板(5)的第五内圆柱面与抛撒装置(4)的第四外圆柱面密封连接;单向阀(6)为第六圆板,单向阀(6)的第六圆板为回转体,单向阀(6)的第六圆板的上端面为第六上端圆平面,单向阀(6)的第六圆板的下端面为第六下端圆平面,单向阀(6)的第六上端圆平面边沿带有两个周向均布的第六圆形通孔,单向阀(6)的第六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单向阀(6)的回转体轴线平行,单向阀(6)共一百二十个;单向阀(6)的回转体轴线与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每个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形通孔上端均有一个单向阀(6),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形通孔周边的两个第五圆柱形凸台穿过单向阀(6)的两个第六圆形通孔,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中轴线与其上端的单向阀(6)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单向阀(6)的第六下端圆平面与相邻的横向挡板(5)的第五上端同心圆环面接触;弹簧(7)为螺旋回转体,弹簧(7)为金属丝螺旋缠绕成型,弹簧(7)共二百四十个;每一个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外侧套一个弹簧(7),弹簧(7)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其内部的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轴线重合,弹簧(7)的螺旋回转体的上端与横向挡板(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峰郭双锋王世英蒋忠亮袁宝慧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