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汽缸套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70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汽缸套,包括套装于活塞的缸体,缸体内壁包括分别位于缸体内壁轴向两端的两个低速区和位于两个低速区之间的高速区,高速区设置有沿螺旋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凹坑,低速区设置有超精细珩磨纹理。通过在高速区设置凹坑,低速区设置超精细珩磨纹理,确保减小摩擦有效,使高速区滑动面积减小,加大专有面积,同时避免极端的减小滑动面积,防止表面压力过大,保证油膜效果,提供足够的润滑油,油膜形成充分,提升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汽缸套的发动机。发动机。发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汽缸套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汽缸套。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汽缸套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汽缸套和设置于汽缸套内部的活塞,活塞在汽缸套的缸体内部往复运动。缸体内壁的表面结构直接影响设备的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
[0003]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严,发动机排放要求日益严苛,而气缸套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必须协助整机达到排放要求。而缸体内壁表面结构的属性参数会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漏气量不稳定等情况,整机无法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升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的发动机气缸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套,通过在高速区设置凹坑,在低速区设置超精细珩磨纹理,提升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缸套的发动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套,包括套装于活塞的缸体,所述缸体内壁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缸体内壁轴向两端的两个低速区和位于两个所述低速区之间的高速区,所述高速区设置有沿螺旋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凹坑,所述低速区设置有超精细珩磨纹理。
[0007]优选地,所述凹坑具体为圆形凹坑。
[0008]优选地,多个所述圆形凹坑分成多行和多列布置,各行的所述圆形凹坑沿径向设置,各列的所述圆形凹坑沿轴向设置,相邻两行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和相邻两列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均错开设置,隔行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轴向对齐,隔列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径向对齐。
[0009]优选地,同行的所述圆形凹坑的径向中心距小于2.5倍的所述圆形凹坑直径,同列的所述圆形凹坑的轴向中心距小于1.5倍的所述圆形凹坑直径。
[0010]优选地,所述圆形凹坑的直径小于1.0mm,所述圆形凹坑的深度小于15μm,所述超精细珩磨纹理的Rz小于或等于2.5μm,Rpk小于或等于0.2μm,Rk小于或等于0.5μm,Rvk的范围为0.2至1.0μm,所述超精细珩磨纹理的网纹夹角为45
°±5°

[0011]优选地,所述高速区起始位置为所述活塞运动到上方端部止点时所述活塞的油环到所述活塞顶端的2倍距离对应所述缸体内壁位置,所述高速区终止位置为所述活塞运动到下方端部止点时所述活塞顶端减去所述油环到所述活塞顶端的距离对应所述缸体内壁位置。
[0012]优选地,述圆形凹坑的直径为0.4至0.6mm,所述圆形凹坑的深度为4至8μm,所述径
向中心距为1至1.5mm,轴向中心距为0.6至0.9mm。
[0013]优选地,所述缸体内壁整体通过超精细珩磨处理形成。
[0014]优选地,所述凹坑通过激光刻琢形成,并通过吹气装置同步吹气。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汽缸套和活塞,所述发动机汽缸套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汽缸套。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套,包括套装于活塞的缸体,缸体内壁包括分别位于缸体内壁轴向两端的两个低速区和位于两个低速区之间的高速区,高速区设置有沿螺旋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凹坑,低速区设置有超精细珩磨纹理。通过在高速区设置凹坑,低速区设置超精细珩磨纹理,确保减小摩擦有效,使高速区滑动面积减小,加大专有面积,同时避免极端的减小滑动面积,防止表面压力过大,保证油膜效果,提供足够的润滑油,油膜形成充分,提升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缸套的发动机,由于上述汽缸套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发动机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速区的凹坑排列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速区的表面结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速区的凹坑实际检测轮廓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套,通过在高速区设置凹坑,在低速区设置超精细珩磨纹理,提升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缸套的发动机。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速区的凹坑排列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速区的表面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速区的凹坑实际检测轮廓曲线。
[0025]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套,包括缸体1,缸体1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在缸体1内做往复运动。在活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活塞运行到缸体1两端确定位置时会停止运动然后换向继续运动,缸体1内壁上这一确定位置为端部止点,端部止点向轴向两侧扩展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为缸体1内壁的低速区2,即两个低速区位于缸体1内壁轴向两端,高速区3位于两个低速区2之间。高速区3设置有沿螺旋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凹坑4,低速
区2设置有超精细珩磨纹理。
[0026]通过在高速区3设置凹坑,低速区2设置超精细珩磨纹理,确保减小摩擦有效,使高速区3滑动面积减小,加大专有面积,同时避免极端的减小滑动面积,防止表面压力过大,保证油膜效果,提供足够的润滑油,油膜形成充分,提升耐磨性、润滑性和减摩性。
[0027]具体地,凹坑4可以为多种形式,如矩形凹坑、方形凹坑或六边形凹坑等,优选为圆形凹坑,具有便于加工和方便控制尺寸的优点。
[0028]圆形凹坑沿螺旋线布置时,为了提高布置的精准度,多个圆形凹坑分成多行和多列布置,并同时满足沿螺旋线布置,各行的圆形凹坑沿径向设置,同一行的多个圆形凹坑位于缸体1内壁的同一水平圆周上,各列的圆形凹坑沿轴向设置,同一列的多个圆形凹坑位于缸体1内壁的同一竖直轴线,此轴线垂直于此圆周,相邻两行的各个圆形凹坑错开设置,即相邻两行的圆形凹坑不会出现在同一轴线上,相邻两列的各个圆形凹坑错开设置,即相邻两列的圆形凹坑不会出现在同一圆周上,隔行的各个圆形凹坑轴向对齐,即隔行对应的圆形凹坑位于同一轴线上,隔列的各个圆形凹坑径向对齐,即隔列对应的圆形凹坑位于同一圆周上。举例说明,第一行、第三行、第五行等奇数行的第一个圆形凹坑位于同一轴线,第二行、第四行、第六行等偶数行的第一个圆形凹坑位于另外的同一轴线,后续圆形凹坑以此类推,也位于对应的同一轴线。同样地,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等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汽缸套,包括套装于活塞的缸体(1),所述缸体(1)内壁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缸体(1)内壁轴向两端的两个低速区(2)和位于两个所述低速区(2)之间的高速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区(3)设置有沿螺旋线依次排列的多个凹坑(4),所述低速区(2)设置有超精细珩磨纹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汽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4)具体为圆形凹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汽缸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圆形凹坑分成多行和多列布置,各行的所述圆形凹坑沿径向设置,各列的所述圆形凹坑沿轴向设置,相邻两行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和相邻两列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均错开设置,隔行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轴向对齐,隔列的各个所述圆形凹坑径向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汽缸套,其特征在于,同行的所述圆形凹坑的径向中心距小于2.5倍的所述圆形凹坑直径,同列的所述圆形凹坑的轴向中心距小于1.5倍的所述圆形凹坑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汽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凹坑的直径小于1.0mm,所述圆形凹坑的深度小于15μm,所述超精细珩磨纹理的Rz小于或等于2.5μm,Rpk小于或等于0.2μm,Rk小于或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菊王勇王刚王晨阳兰俊杰乔晓晓刘向勇贺少府李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