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开门的可拆卸的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857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打开门(2)的推力装置(1),该推力装置可以由至少三个部分(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打开门的可拆卸的推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推动门来打开门的推力装置,该推力装置能够在门的竖向表面上施加推力并迫使门打开。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由外部锚固体在门或其他平坦的竖向表面上施加推力的方法,该推力优选地为至少50kN。
[0002]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强有力地、无冲击地且无声地、尽可能快地完成打开任何类型的住宅、工业设施或其他门的装置,该装置以至少三个可组装的部件的组件为基础。
[0003]这些装置旨在主要由诸如消防员或民防人员之类的救援组织使用,或由特警或宪兵部队甚至是军队的特殊部门使用,并且特别旨在用于完成经加固的住宅门的打开。
[0004]从FR 2 825 354和FR 2 944 709已经知道一种用于在门的竖向表面上施加推力以通过迫使所述门打开来完成打开门的装置。这些装置非常适合于通过推动或拉动所述门的面而进行门的打开,其中必须将所述门上的推力或牵引力施加在所述门上以打开所述门。这些装置通过位于三个层面的锚固体而进行操作以在门上施加推力,所述三个层面即是地面上、门板的中央部分上(在此处施加对门的力)、以及保持和邻接门框的上部部分或楣梁上(在此处施加来自于千斤顶的直接推力)。
[0005]这些现有装置包括:
[0006]-下部支撑杆,该下部支撑杆由千斤顶(优选液压千斤顶)、中间基底和上部支撑杆组成;
[0007]-所述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和可移动杆,所述千斤顶本体的一个端部以铰接的方式(优选地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位于地面上的下部支撑基底;所述可移动杆的一个端部以铰接的方式(优选地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门上的所述中间支撑基底;以及
[0008]-所述上部支撑杆,所述上部支撑杆在其一个端部处以铰接的方式(更优选地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所述中间基底。
[0009]所述千斤顶的可移动杆的端部在所述中间基底上的铰接允许将所述千斤顶相对于竖直方向布置成具有一倾斜度,该倾斜度优选地为20
°
至35
°
,从而当所述中间基底支撑在所述门或平坦的竖向表面上,并且所述千斤顶支撑在下部的外部锚固体上,优选地支撑在地面上时,能够在所述中间基底上施加优选地为至少50kN的推力。
[0010]同样地,所述上部支撑杆在所述中间基底上的铰接允许将所述杆大致竖向地布置,从而能够使所述上部支撑杆的自由端部直接由上部的外部锚固体支撑,所述上部的外部锚固体优选地由所述门的框架、或天花板、或位于所述平坦的竖向表面上方的平坦的水平表面构成。“自由端部”在此是指所述杆的未附接到所述中间基底的端部。
[0011]FR 2 825 354的装置非常适合于打开这样的门,所述门通过推动侧部——推力装置在该侧部处定位于门上——而被打开,所述门即是朝向房间的内部而打开的所谓的“推式”门,希望从所述房间的外部来打开该门。实践中,所述装置借助于其在三个高度(即,地面上、门上、以及保持和邻接门框的上部部分或楣梁上)的支撑而在推式门上操作。
[0012]实际上,上部支撑杆的上部端部在门框的楣梁的一部分的下方抵靠门框的楣梁的
所述部分,所述楣梁的所述部分相对于门表面的竖向平面突出、且所述门的上部端部抵靠所述楣梁的所述部分。当通过拉动门将门关闭时,楣梁的位于比门的上部端部更低处的此部分实际上确保了门保持在门框中。
[0013]FR 2 944 709提供了一种在具有平坦的竖向表面的门上施加推力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拉式门,即需要从外部打开的门,其中门框的保持带(la ceinture de retenue)位于内部。当该装置定位成在通过拉门打开门的一侧抵靠着门时,这种用于通过强制门打开而打开门的装置能够在门的竖向表面上施加推力并迫使该门打开,该装置包括上部支撑装置,该上部支撑装置以铰接的方式(优选地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端部,所述上部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和止挡部分,所述间隔和止挡部分能够允许所述间隔和止挡部分相对于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端部旋转铰接。因此,当开门装置位于通过推动而使门打开的一侧时,所述间隔和止挡部分提供了与(在上部支撑杆的上部端部处缺乏这种间隔和止挡部分的开门装置中)楣梁的相对于门的竖向平面突出的、用作邻接部的部分相同的技术效果。
[0014]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和“上方”/“下方”是指,当所述装置就位以在竖向表面上施加推力时,沿支撑杆的纵向方向的两个相反的取向。
[0015]千斤顶旨在支撑在地面上,但也可以支撑在外部的下部锚固体上。同样地,中间基底旨在支撑在门上,但是可以支撑在中间的外部锚固体上。
[0016]本文的“铰接的方式”是指,当所述下部支撑杆和上部支撑杆的纵向方向位于相同的竖向平面时,彼此附接的两个部分可以至少绕水平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
[0017]在这两个现有专利中描述的装置并非最佳地适合于简单运输和实施,这特别是因为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中的每一者都是单个零件,并且因此具有相对大的长度。在其当前构型中,该装置体积庞大,携带困难,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的高层进行干预时,涉及墙壁和楼梯坡道受到冲击的风险,以及不易于将该装置放在门上或在实施之后不易于移除。由于目前所述装置只能拆解成包括(a)带有千斤顶和下部基底的下部支撑杆和(b)带有中间基底和上部支撑装置的上部支撑杆在内的两个长度较大的元件,因此这种庞大体积也不利于其包装和长距离携带该装置的运输。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这些缺点的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门装置,该开门装置可以手动地并且无需任何工具地被拆解成至少3个部分,这允许携带更加容易,因为如果必要的话,该开门装置可以在多个人之间分配,并且在建筑物的高层中执行时不存在使楼梯受到冲击的风险,并且最后,该开门装置可以在几秒钟内被组装到相关的门上。该开门装置也可以包装在比目前使用的小得多的运输箱中,且可以由单个人来运输。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打开门的推力装置,该推力装置可以由至少3个部分的可组装的组件通过可逆附接装置组装而成,所述可逆附接装置可以被手动地启用和停用,并且能够将下部支撑杆和上部支撑杆的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直线对准。
[0020]更准确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推力装置,该推力装置用于在门或诸如隔板之类的任何其他平坦的竖向表面上施加推力,所述推力装置包括下部支撑杆、中间支撑基底和上部支撑杆、以及优选地下部支撑基底,所述下部支撑杆和相应的所述上部支撑杆中的每一者能够被致动以进行伸缩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装置能够由至少3个部分的可组装的组件组装而成,包括两个可逆附接装置,所述可逆附接装置能够被手动地启用和停用,能够
实现所述下部支撑杆和相应的所述上部支撑杆中的每一者的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的可逆附接,并且在所述下部支撑杆和所述上部支撑杆被致动以进行所述伸缩延伸时使所述下部支撑杆和所述上部支撑杆保持直线对准。
[0021]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推力装置,其中:
[0022]-所述下部支撑杆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推力装置(1),所述推力装置用于在门(2)或诸如隔板之类的任何其他平坦的竖向表面(3)上施加推力,所述推力装置包括下部支撑杆(4)、中间支撑基底(6)和上部支撑杆(7)、以及优选地下部支撑基底(5),所述下部支撑杆(4)和相应的所述上部支撑杆(7)中的每一者能够被致动以进行伸缩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装置(1)能够由至少3个部分(1-1,1-2,1-3)的可组装的组件通过两个可逆附接装置(4c-4d,7g-7h)组装而成,所述可逆附接装置能够被手动地启用和停用,能够实现所述下部支撑杆(4)和相应的所述上部支撑杆(7)中的每一者的下部部分(4a,7b)和上部部分(4b,7a)的可逆附接,并且能够在所述下部支撑杆(4)和相应的所述上部支撑杆(7)被致动以进行所述伸缩延伸时使所述下部支撑杆(4)和所述上部支撑杆(7)保持直线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装置(1),其中:-所述下部支撑杆(4)包括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包括千斤顶(4a),优选地为液压千斤顶(4a),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4-1)和第一千斤顶杆(4-2),其中所述千斤顶本体的下部端部优选地以旋转铰接的方式(4r1)附接到所述下部支撑基底(5),以及所述下部支撑杆(4)的上部部分(4b),所述上部部分(4b)以旋转铰接的方式(4r2)能够附接到或者附接到所述中间基底(6);-所述上部支撑杆(7)包括下部部分(7b)和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上部部分(7a),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下部部分以相对于所述中间基底(6)旋转铰接的方式(7r1)能够附接到或者附接到所述中间基底,所述上部支撑杆的上部部分优选地包括上部支撑装置(7a1),所述上部支撑杆(7)能够被致动以进行伸缩延伸,以引起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下部部分(7b)和上部部分(7a)之间的距离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千斤顶杆(4-2)经由第一可逆附接装置(4-2c,4b1,4c-4d)而能够可逆地附接到或附接到所述下部支撑杆(4)的所述上部部分(4b),所述第一千斤顶杆(4-2)的伸缩致动能够引起所述千斤顶本体(4a1)与所述下部支撑杆(4)的所述上部部分(4b)之间的距离变化,所述第一可逆附接装置(4-2c,4b1,4c-4d)当被启用时,能够在所述第一千斤顶杆的所述伸缩致动期间将所述下部支撑杆(4)的所述上部部分(4b)与所述下部支撑杆的上部部分所附接的所述第一千斤顶杆(4-2)保持直线对准;-所述上部支撑杆(7)包括第二杆(7c)或与第二杆协作,所述第二杆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内部(7c1)中延伸,所述第二杆(7c)被手动地或电动地启用以进行所述伸缩延伸,从而引起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所述下部部分(7a)与所述上部部分(7b)之间的所述距离变化,所述第二杆(7c)经由第二可逆附接装置(7a2,7d,7g,7h)能够可逆地附接或附接到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上部部分(7a),所述第二附接装置(7a2,7d,7g,7h)在被启用时能够在所述第二杆(7c)的所述伸缩致动期间保持彼此附接的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上部部分(7b)与所述第二下部部分(7a)相对彼此直线对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接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千斤顶杆(4a2)的上部末端部分(4-2c),所述第一千斤顶杆的上部末端部分能够与所述下部支撑杆(4)的所述上部部分(4b)的互补的下部末端部分(4b1)协作且可逆地附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接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千斤顶杆(4a2)的所述上部末端部分(4-2c),所述上部末端部分呈凸形,优选地所述上部末端部
分在所述第一千斤顶杆处于缩回位置时位于所述千斤顶本体的外部,所述上部末端部分能够接合并且可逆地附接在呈凹形的所述互补的下部末端部分(4b1)中,所述互补的下部末端部分例如是所述下部支撑杆(4)的上部部分(4b)的第一腔(4b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千斤顶杆(4-2)的所述上部末端部分(4-2c)和所述第一腔(4b1)具有能够进入彼此的互补的圆柱形状,用于在手动控制下启用所述第一附接装置以及停用所述第一附接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千斤顶杆的所述上部末端部分和所述第一腔具有足以保持所述直线对准的相同长度d1,优选地所述第一千斤顶杆的所述上部末端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千斤顶杆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千斤顶杆包括两个伸缩元件(4-2a,4-2b)。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附接装置(7a2,7d,7g,7h)包括所述第二杆(7c)的上部末端部分(7d),所述第二杆的上部末端部分能够与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所述上部部分(7a)的互补的下部末端部分(7a2)协作且可逆地附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附接装置(7d-7g-7h)包括所述第二杆(7c)的上部末端部分(7d),优选地所述第二杆的上部末端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杆(7c)的直径,所述第二杆的上部末端部分能够接合并且可逆地附接在所述上部支撑杆(7)的所述上部部分(7a)的下部端部处的第二腔(7a2)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7c)的所述上部末端部分(7d)和所述第二腔(7b1)具有能够进入彼此的互补的圆柱形状,用于在手动控制下启用所述第二附接装置以及停用所述第二附接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杆的上部末端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具有足以保持所述直线对准的相同长度d2。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7c)包括螺纹部(7c1),所述螺纹部能够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万
申请(专利权)人:利贝维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