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56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包括炒炉壳体、灶头,所述灶头设置于炒炉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炒炉壳体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一个环形管、两个U形管、四个连接管,两个所述U形管的两个端口分别贯穿炒炉壳体的上表面,四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与U形管的端口连接,四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皆延伸入灶头的内部并与环形管的周侧相连通,所述水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箱。该用于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解决了冬天的户外比较冷,炒炉无法在炒菜的同时对水进行加热,洗锅时需要另外烧热水,比较浪费燃料的问题。比较浪费燃料的问题。比较浪费燃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

技术介绍

[0002]炒炉是节能高效的一项工具,可替代完成传统炉具的煎、炒、炸、煮、蒸、炖、焖、扒等各类烹调功能,特别适合燃料供应以及安全条件受限制的场合,炒炉又分为单头及多头,其中单头炒炉经常出现在街头快餐店中使用;
[0003]现有的单头炒炉较多是在户外使用,冬天的户外比较冷,炒炉无法在炒菜的同时对水进行加热,洗锅时需要另外烧热水,比较浪费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解决了单头炒炉较多是在户外使用,冬天的户外比较冷,炒炉无法在炒菜的同时对水进行加热,洗锅时需要另外烧热水,比较浪费燃料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炒炉壳体、灶头,所述灶头设置于炒炉壳体的上表面,所述炒炉壳体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一个环形管、两个U形管、四个连接管,两个所述U形管的两个端口分别贯穿炒炉壳体的上表面,四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与U形管的端口连接,四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皆延伸入灶头的内部并与环形管的周侧相连通,所述水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箱。
[0008]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U形管位于水箱的内部,另一个所述U形管位于过滤箱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灶头的周侧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通孔延伸入灶头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表面滑动连接升降壳体,所述升降壳体为上表面及一端为开口的矩形结构,所述升降壳体的下表面延伸入水箱的内部,所述升降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所述水箱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过滤箱的一端通过升降壳体一侧的开口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箱为上表面及一端为开口的矩形结构,所述过滤箱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升降壳体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过滤箱、升降壳体的一侧皆开设有过滤孔。
[0012]优选的,所述U形管的底端皆固定连接有一出水管,位于水箱内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
[0013]优选的,所述炒炉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水箱相连通。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用于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通过设置有循环水管的配合作用,使得灶头在炒菜的同时能够对循环水管加热,解决了单头炒炉较多是在户外使用,冬天的户外比较冷,炒炉无法在炒菜的同时对水进行加热,洗锅时需要另外烧热水,比较浪费燃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灶头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循环水管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水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过滤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过滤箱打开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炒炉壳体;2、灶头;21、通孔;3、循环水管;31、环形管;32、连接管;33、U形管;34、出水管;35、水泵;4、水箱;41、过滤箱;411、第一滑块;42、支架;43、升降壳体;431、第二滑块;432、过滤孔;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炒炉壳体1、灶头2,炒炉壳体1为柜式结构,灶头2设置于炒炉壳体1的上表面,灶头2对炒锅进行加热,炒炉壳体1的内部通过支架42固定连接有水箱4,支架42的两端分别与炒炉壳体1、水箱4固定连接,支架42对水箱4进行支撑,水箱4内添加冷水,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管3,循环水管3对水箱4内的冷水进行循环,循环水管3包括一个环形管31、两个U形管33、四个连接管32,冷水通过其中一个U形管33流入与其连接的两个连接管32内,在通过连接管32流入环形管31内,接着通过另外两个连接管32流入另一个U形管33内,两个U形管33的两个端口分别贯穿炒炉壳体1的上表面,四个连接管32的一端分别与U形管33的端口连接,四个连接管32的另一端皆延伸入灶头的内部并与环形管31的周侧相连通,环形管31设置于灶头2的内壁处,灶头2在炒菜的同时对环形管31加热,水箱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箱41,其中一个U形管33位于水箱4的内部,对水箱4内的水进行抽取,另一个U形管33位于过滤箱41的内部,另一个U形管33内的水流入过滤箱41内,灶头2的周侧开设有四个通孔21,连接管32的另一端通过通孔21延伸入灶头2的内部,水箱4的上表面滑动连接升降壳体43,升降壳体43为上表面及一端为开口的矩形结构,升降壳体43的下表面延伸入水箱4的内部,升降壳体4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
431,水箱4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滑块431相配合的滑槽,过滤箱41的一端通过升降壳体43一侧的开口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过滤箱41为上表面及一端为开口的矩形结构,过滤箱41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11,升降壳体43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滑块411相配合的滑槽,过滤箱41通过第一滑块411、滑槽配合与水箱4滑动连接,过滤箱41、升降壳体43的一侧皆开设有过滤孔432,过滤孔432对水进行过滤,防止循环水管3堵塞,U形管33的底端皆固定连接有一出水管34,U形管33通过出水管34对水进行抽取与排出,位于水箱4内的出水管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35,水泵35为现有技术,型号可选用is65-50-125,水泵35对水进行抽取,使水进行循环加热,炒炉壳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排水管5,排水管5的一端与水箱4相连通,水通过排水管5排出。
[0026]使用时,只需将水通过过滤箱41倒入水箱4内,水通过过滤孔432过滤流入水箱4内,随后启动水泵35,水泵35将水抽取,通过循环水管3进行循环流动,水流动至灶头2内时,灶头2内的火对环形管31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在流入水箱4内,需要使用时,只需打开排水管5上的水阀,热水通过排水管5流出即可。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包括炒炉壳体(1)、灶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头(2)设置于炒炉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炒炉壳体(1)的内部通过支架(42)固定连接有水箱(4);所述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管(3),所述循环水管(3)包括一个环形管(31)、两个U形管(33)、四个连接管(32);两个所述U形管(33)的两个端口分别贯穿炒炉壳体(1)的上表面,四个所述连接管(32)的一端分别与U形管(33)的端口连接,四个所述连接管(32)的另一端皆延伸入灶头的内部并与环形管(31)的周侧相连通;所述水箱(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箱(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U形管(33)位于水箱(4)的内部,另一个所述U形管(33)位于过滤箱(4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头(2)的周侧开设有四个通孔(21),所述连接管(32)的另一端通过通孔(21)延伸入灶头(2)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智能一体化控制多功能单头小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进军朱振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临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