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拉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51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拉丝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拉丝机,可便于对放线辊进行更换;包括底板、拉丝机本体、固定板、第一转动板、放线辊和支撑架,底板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固定板顶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板底端插入至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支撑架顶端可转动设置有收卷辊;还包括底座、立柱、滑动板、弹簧、挡板、横板、第二转动板和拉环,横板底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板顶端插入至第二转动槽内并与第二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第一转动板顶端设置有多组第一卡位杆,第二转动板底端设置有多组第二卡位杆。置有多组第二卡位杆。置有多组第二卡位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拉丝机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拉丝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拉丝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组合式拉丝机是一种用于将金属材料经过拉拔形成线材的辅助装置,其在金属拉丝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组合式拉丝机包括底板、拉丝机本体、固定板、第一转动板、放线辊和支撑架,底板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拉丝机本体底端与底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固定板底端与底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固定板顶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板底端插入至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放线辊固定在第一转动板顶端,支撑架底端与底板顶端右半区域连接,支撑架顶端可转动设置有收卷辊;现有的组合式拉丝机使用时,收卷辊通过外界驱动装置进行驱动,金属原料丝一端缠绕在放线辊上,金属原料丝另一端经过拉丝机本体之后缠绕在收卷辊上;现有的组合式拉丝机使用中发现,对放线辊的更换过程较为费力,导致其使用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便于对放线辊进行更换,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组合式拉丝机。
[0004]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包括底板、拉丝机本体、固定板、第一转动板、放线辊和支撑架,底板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拉丝机本体底端与底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固定板顶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板底端插入至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支撑架底端与底板顶端右半区域连接,支撑架顶端可转动设置有收卷辊;还包括底座、立柱、滑动板、弹簧、挡板、横板、第二转动板和拉环,所述底座底端与底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固定板底端与底座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立柱底端与底座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可滑动套设在立柱外侧上半区域,立柱顶端与挡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立柱外侧上半区域,弹簧顶端与挡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弹簧底端与滑动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横板左端与滑动板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横板底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板顶端插入至第二转动槽内并与第二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第一转动板顶端设置有多组第一卡位杆,第二转动板底端设置有多组第二卡位杆,放线辊底端和顶端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卡槽和多组第二卡槽,所述多组第一卡位杆顶端和多组第二卡位杆底端分别插入至多组第一卡槽和多组第二卡槽内,所述拉环底端与横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
[0005]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底端与拉丝机本体左端上半区域连接,支架顶端可转动设置有导向辊。
[0006]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还包括四组滚轮,所述四组滚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四组支腿底端。
[0007]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还包括前支杆、后支杆和推杆,所述前支杆和后
支杆顶端分别与推杆底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前支杆和后支杆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
[0008]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推杆外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防滑垫和后防滑垫。
[0009]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右端与立柱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
[0010]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还包括稳定板,所述稳定板横向安装在四组支腿之间。
[0011]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拉环外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橡胶垫。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向上通过拉环向上拉动横板,横板带动滑动板在立柱上向上滑动,立柱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使得滑动板始终可以保持沿着立柱上下滑动且不会发生转动,滑动板向上压缩弹簧,工作人员首先将放线辊放置于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使多组第一卡位杆顶端分别插入至多组第一卡槽内,松开拉环,在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多组第二卡位杆底端分别插入至多组第二卡槽内,完成对放线辊的安装固定,对放线辊进行更换拆卸时,工作人员再次通过拉环向上拉动横板,使多组第二卡位杆分别从多组第二卡槽中滑出,工作人员可将放线辊取下进行更换,便于操作,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前支杆、后支杆、推杆、前防滑垫和后防滑垫的连接示意左视图;
[0017]附图中标记:1、底板;2、拉丝机本体;3、固定板;4、第一转动板;5、放线辊;6、支撑架;7、支腿;8、第一滚珠轴承;9、收卷辊;10、底座;11、立柱;12、滑动板;13、弹簧;14、挡板;15、横板;16、第二转动板;17、拉环;18、第二滚珠轴承;19、第一卡位杆;20、第二卡位杆;21、支架;22、导向辊;23、滚轮;24、前支杆;25、后支杆;26、推杆;27、前防滑垫;28、后防滑垫;29、限位块;30、稳定板;3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拉丝机,包括底板1、拉丝机本体2、固定板3、第一转动板4、放线辊5和支撑架6,底板1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7,拉丝机本体2底端与底板1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固定板3顶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板4底端插入至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8,支撑架6底端与底板1顶端右半区域连接,支撑架6顶端可转动设置有收卷辊9;还包括底座10、立柱11、滑动板12、弹簧13、挡板14、横板15、第二转动板16和拉环17,底座10底端与底板1顶端左半区域连接,固定板3底端与底座10顶端中央区域连接,立柱11底端与底座10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滑动板
12可滑动套设在立柱11外侧上半区域,立柱11顶端与挡板14底端中央区域连接,弹簧13套装在立柱11外侧上半区域,弹簧13顶端与挡板14底端中央区域连接,弹簧13底端与滑动板12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横板15左端与滑动板12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横板15底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板16顶端插入至第二转动槽内并与第二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18,第一转动板4顶端设置有多组第一卡位杆19,第二转动板16底端设置有多组第二卡位杆20,放线辊5底端和顶端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卡槽和多组第二卡槽,多组第一卡位杆19顶端和多组第二卡位杆20底端分别插入至多组第一卡槽和多组第二卡槽内,拉环17底端与横板15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工作人员向上通过拉环向上拉动横板,横板带动滑动板在立柱上向上滑动,立柱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使得滑动板始终可以保持沿着立柱上下滑动且不会发生转动,滑动板向上压缩弹簧,工作人员首先将放线辊放置于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使多组第一卡位杆顶端分别插入至多组第一卡槽内,松开拉环,在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多组第二卡位杆底端分别插入至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拉丝机,包括底板(1)、拉丝机本体(2)、固定板(3)、第一转动板(4)、放线辊(5)和支撑架(6),底板(1)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7),拉丝机本体(2)底端与底板(1)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固定板(3)顶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板(4)底端插入至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8),支撑架(6)底端与底板(1)顶端右半区域连接,支撑架(6)顶端可转动设置有收卷辊(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0)、立柱(11)、滑动板(12)、弹簧(13)、挡板(14)、横板(15)、第二转动板(16)和拉环(17),所述底座(10)底端与底板(1)顶端左半区域连接,固定板(3)底端与底座(10)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立柱(11)底端与底座(10)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12)可滑动套设在立柱(11)外侧上半区域,立柱(11)顶端与挡板(14)底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弹簧(13)套装在立柱(11)外侧上半区域,弹簧(13)顶端与挡板(14)底端中央区域连接,弹簧(13)底端与滑动板(12)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横板(15)左端与滑动板(12)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横板(15)底端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板(16)顶端插入至第二转动槽内并与第二转动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18),第一转动板(4)顶端设置有多组第一卡位杆(19),第二转动板(16)底端设置有多组第二卡位杆(20),放线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林发轴承钢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