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820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且准确地进行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处标注定位用标记的作业。加工装置例如具备支承台(21)、辊(22)、辊(23)、传感器(28)、冲头(24)、保持装置(25)、引导装置(26)和调整装置(27)。保持装置(25)对冲头(24)进行保持。引导装置(26)以保持装置(25)能够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方式对保持装置(25)进行支承,所述第一位置是用于借助冲头(24)对上梁(5)标注标记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用于借助冲头(24)对上梁(6)标注标记的位置。注标记的位置。注标记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翻新乘客输送机时等使用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更换梯级驱动用链轮时使用的装置。在进行链轮的主轴的定位作业时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53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作为对旧的乘客输送机进行翻新的方法,有一种方法是,将作为乘客输送机的框架的桁架和被固定于桁架的轨道留下,将其它设备全部更换为新的。例如,在进行这样的翻新的情况下,为了将新的设备固定于已有的桁架,必须在桁架处标注定位用标记。存在在对桁架标注定位用标记的作业上花费时间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短时间内且准确地进行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处标注定位用标记的作业的加工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具备:支承台;第一被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于支承台,并被载置于第一轨道;第二被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于支承台,并被载置于第二轨道;传感器,其被设置于支承台,检测与被安装于桁架处的基准之间的距离;加工工具;保持装置,其对加工工具进行保持;引导装置,其以保持装置能够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方式对保持装置进行支承,第一位置是用于借助加工工具对第一梁标注标记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用于借助加工工具对第二梁标注标记的位置;和调整装置,其被支承于支承台,能够调整引导装置相对于支承台的高度。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若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则能够在短时间内且准确地进行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处标注定位用标记的作业。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和轨道的示例的图。
[0014]图2是将图1所示的A部放大的图。
[0015]图3是从图2所示的B方向观察桁架和轨道的图。
[0016]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加工装置的示例的图。
[0017]图5是图4所示的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6是图4所示的加工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7是图4所示的加工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8是示出冲头和保持装置的示例的图。
[0021]图9是示出图5的D-D截面的图。
[0022]图10是用于说明使用加工装置的作业的图。
[0023]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加工装置的其它示例的图。
[0024]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加工装置的其它示例的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桁架;2:上部结构体;3:倾斜部结构体;4:下部结构体;5~6:上梁;7~8:下梁;9~10:柱;11:横梁;12~13:轨道;14:镜子;20:加工装置;21:支承台;22:辊;23:辊;24:冲头;25:保持装置;26:引导装置;27:调整装置;28:传感器;29:显示器;30:绞车;31~35:角钢;36:保持体;37:辊;38~39:轴;40~41:调整机构;42:块体;43:扁头螺丝;44~46:螺母;47:钩子;48:驱动机;49:输入装置;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
[0028]实施方式一
[0029]图1是示出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和轨道的示例的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A部放大的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B方向观察桁架和轨道的图。图2相当于图3的C-C截面。
[0030]作为对旧乘客输送机进行翻新的方法,有一种方法是,将桁架1和轨道12及轨道13留下,将其它设备全部更换为新的。在进行这样的翻新时,由进行翻新的作业人员使用后述的加工装置20。另外,也可以在按照其它方法进行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时使用加工装置20。下面,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一个示例而示出自动扶梯。关于移动人行道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其它示例,省略具体的说明。
[0031]桁架1是成为乘客输送机的基础的框架。桁架1具备上部结构体2、倾斜部结构体3和下部结构体4。上部结构体2、倾斜部结构体3和下部结构体4被一体化。倾斜部结构体3例如具备一对上梁5和6以及一对下梁7和8。上梁5、上梁6、下梁7和下梁8彼此平行地配置。上梁5和上梁6被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下梁7和下梁8被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下梁7被配置在上梁5的正下方。下梁8被配置在上梁6的正下方。
[0032]倾斜部结构体3还具备柱9和柱10以及横梁11。柱9将上梁5与下梁7连接起来。柱9的上端部被固定于上梁5。柱9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下梁7。柱10将上梁6与下梁8连接起来。柱10的上端部被固定于上梁6。柱10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下梁8。横梁11将柱9与柱10连接起来。横梁11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柱9。横梁11的另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柱10。
[0033]轨道12和轨道13是用于在翻新完毕的乘客输送机中引导供乘客搭乘的梯级(未图示)移动的部件。轨道12被固定于柱9。轨道12沿着上梁5配置。即,上梁5沿着轨道12配置。轨道13与轨道12平行地配置。轨道13被固定于柱10。轨道13沿着上梁6配置。即,上梁6沿着轨道13配置。
[0034]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加工装置20的示例的图。例如,进行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的
作业人员将加工装置20载置成横跨轨道12和轨道13。作业人员利用载置在轨道12和轨道13上的加工装置20,在上梁5和上梁6处标注定位用标记。
[0035]图5是图4所示的加工装置20的主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加工装置20的侧视图。图7是图4所示的加工装置20的俯视图。加工装置20例如具备支承台21、辊22、辊23、冲头24、保持装置25、引导装置26、调整装置27、传感器28和显示器29。
[0036]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示例中,支承台21由5根角钢31~35形成。角钢31和角钢32彼此平行地配置。在角钢33的一个端部处固定有角钢31的一个端部。在角钢33的另一端部处固定有角钢32的一个端部。角钢31和角钢32从角钢33向相同方向延伸。在角钢33的一个端部固定有角钢34的一个端部。在角钢33的另一端部处固定有角钢35的一个端部。角钢34和角钢35从角钢33向上方延伸。角钢31、角钢33和角钢34以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角钢32、角钢33和角钢35以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
[0037]辊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角钢3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支承台21设置有两个辊22的示例。辊22是被轨道12引导的单元的一个示例。辊22被载置于轨道12,在轨道12的向上的面上滚动。
[0038]辊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角钢32。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支承台21设置有两个辊23的示例。辊23是被轨道13引导的单元的一个示例。辊23被载置于轨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装置,其以横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方式被载置,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被固定于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处,所述加工装置用于在所述桁架的沿着所述第一轨道配置的第一梁和所述桁架的沿着所述第二轨道配置的第二梁处标注定位用标记,其中,所述加工装置具备:支承台;第一被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支承台,并被载置于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被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支承台,并被载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其被设置于所述支承台,检测与被安装于所述桁架处的基准之间的距离;加工工具;保持装置,其对所述加工工具进行保持;引导装置,其以所述保持装置能够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方式对所述保持装置进行支承,所述第一位置是用于借助所述加工工具对所述第一梁标注标记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用于借助所述加工工具对所述第二梁标注标记的位置;和调整装置,其被支承于所述支承台,能够调整所述引导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承台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千敬户塚和昭井上乔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