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79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材料按与创面接触由内而外分为止血抑菌层,粘附层,检测层,抑菌层,其中粘附层可粘附皮肤防止血液外流,而止血抑菌层可快速吸收血液水分促使血小板浓度增大,进一步提高了凝血效果;检测层通过负载报告分子,使其具备对细菌感染检测响应的能力,其原理是报告分子与致病菌分泌的酶发生反应生成荧光分子;负载了抑菌剂的防护层可对细菌灭活。本专利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材料从创口止血到创口愈合可进行全程干预,避免了细菌的侵入感染,同时避免了反复更换敷料对创口造成的二次损伤,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用于皮肤创面的快速有效止血、细菌感染响应、抗菌及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光敏剂是一种在适当波长范围光源的激发下,依靠氧气的参与,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可原位进行细菌杀灭的抗菌药物,这种光动力抗菌疗法由于具有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依靠光能驱动而不消耗光敏剂本身的优势,成为近几年最有前景的抗菌治疗方法之一。
[0003]止血材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市场上的止血材料存在很多不足,其功能单一,一方面其无法在快速止血的同时防止细菌感染,这增加了患者因感染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其无法在后续创口愈合过程中及时对细菌侵入感染进行响应报告,并在不反复更换伤口敷料的情况下原位抗菌,这对创口愈合是极大的隐患,原位抗菌意味着不用更换止血材料,极大的避免了创口的二次损伤,对创口愈合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医疗卫生领域对集快速止血、细菌感染响应、原位抗菌的多功能医用材料是迫切需求的。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为基体设计了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其中通过酶切报告分子来实现对细菌的侵入响应检测,当有细菌感染时,酶切报告分子与细菌分泌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US)进行酶切反应生成荧光报告分子,在紫外灯(λ=365nm)下以颜色显现的形式报告细菌感染;通过负载的光敏剂对细菌进行原位光动力抗菌,同时依靠多孔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的共聚物的吸水能力以及单宁酸与聚乙二醇衍生物混合制备的胶粘剂的粘附能力实现对伤口的快速止血与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1.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它为四层圆片结构,按与创面接触由内而外分为止血抑菌层1,粘附层2,检测层3,防护抑菌层4,其中止血抑菌层的直径小于其他三层的直径;所述的止血抑菌层以多孔淀粉接枝丙烯酸形成的共聚物为基材,基材内分布有抗菌剂;所述的粘附层为单宁酸与聚乙二醇衍生物共混组成的胶粘剂;所述的检测层以细菌纤维素膜为基材,基材的纳米纤维内分布有酶切报告分子;所述防护抑菌层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的醋酸纤维素膜为基体,基体的纳米纤维内分布有抗菌剂;所述抗菌剂包括各类抗生素、无机抗菌材料(如纳米银等)、天然抗菌材料(如甲壳素等)以及光敏分子(如金丝桃素、卟啉、2,2

:5',2
”-
三噻吩-5-甲醛以及季铵盐等)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聚乙二醇衍生物包括聚乙二醇、醛基化的聚乙二醇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酶切报告分子包括4-甲基伞形酮酰-β-D-吡喃葡糖酸苷(MUD)、4-甲基伞型酮-β-D-葡糖苷酸(MUG)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08]2.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0009]1)止血抑菌层的制备
[0010]1.1)称取一定质量的淀粉置于装有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0.05%~0.5%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磁力搅拌1~4h以去除蛋白。最后用标准检验筛过滤以除去粗纤维,过滤后烘干得到预处理淀粉,称取一定质量的预处理淀粉置于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1%~5%的盐酸以配成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20%~60%的淀粉乳液,然后在温度为45~65℃下搅拌30~100min,最后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节其pH值至7.0,过滤、水洗三次后烘干得到酸水解淀粉,称取5g酸水解淀粉置于含有pH=4.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的三颈烧瓶中,于20~80℃预热0.5h后,加入用少量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稀释的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溶液,使得复合酶加入量为水解量的20%~7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0~30h后加入5~6mL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4%的NaOH溶液终止反应,过滤、水洗三次后烘干得到酸-酶解淀粉。
[0011]1.2)在三颈烧瓶内加入2.5~3g的酸-酶解淀粉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再将配制好的丙烯酸中和度为40%~80%的混合液移入三颈烧瓶内,一侧安装玻璃塞,另一侧通氮气,于30~80℃下依次加入交联剂、引发剂,搅拌至溶液黏稠,停止搅拌,于氮气保护下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将产品干燥后用水和乙醇反复洗涤,随后将其浸入抗菌剂如金丝桃素溶液或将其浸入2,2

:5',2
”-
三噻吩-5-甲醛溶液内搅拌24h,将负载有抗菌剂或2,2

:5',2
”-
三噻吩-5-甲醛溶液的产品干燥,最终得到止血抑菌层材料。
[0012]2)粘附层的制备
[0013]2.1)取0.5~2g聚乙二醇加入到溶解有8~32g的4-羧基苯甲醛,95~380g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以及30~120g的4-二甲氨基吡啶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于37℃下搅拌反应0.5~2天,随后将产物用1mol/L盐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以及盐水洗涤,将有机层真空干燥后得到醛基化聚乙二醇。
[0014]2.2)吸取300~600uL浓度为1g/mL的醛基化聚乙二醇透明溶液与2000uL浓度为1g/mL的单宁酸透明溶液充分混合后高速离心去除上清液,收集沉淀下来的产品得到粘附层的胶粘剂。
[0015]3)检测层的制备
[0016]3.1)将木醋杆菌接种在锥形瓶内的培养基中,充分振荡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盘中25~30℃恒温静置培养7~10天,然后将得到的细菌纤维素膜用水洗涤,并在0.5%~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40min,然后再用水洗涤干净并高压灭菌,最终得到细菌醋酸纤维素湿膜。
[0017]3.2)将得到的膜干燥后浸入酶切报告分子溶液中24h,最后取出负载有4-甲基伞型酮-β-D-葡糖苷酸的细菌纤维素膜,将其适当冷冻干燥后得到检测层材料。
[0018]4)防护抑菌层的制备
[0019]以丙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按1.5:1~2.5:1比例混合液为溶剂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14-20%的醋酸溶液,并加入一定量的抗菌剂如金丝桃素,混合搅拌后通过静电纺丝法在检测层的细菌纤维素膜上制备一层负载抗菌剂如金丝桃素的醋酸纤维素膜,该层为防护抑菌层。
[0020]5)各功能层的组装
[0021]将制备的止血抑菌层、粘附层、检测层和防护抑菌层进行组装连接,止血抑菌层与检测层通过粘附层的胶粘剂进行胶粘,防护抑菌层通过静电纺丝法负载在检测层一侧,由此得到组装的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
[0022]3.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应用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0023]1)止血抑菌层通过负载的光敏剂对细菌进行原位光动力抗菌,同时依靠多孔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的共聚物的吸水能力吸收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它为四层圆片结构,按与创面接触由内而外分为止血抑菌层(1),粘附层(2),检测层(3),防护抑菌层(4),其中止血抑菌层的直径小于其他三层的直径;所述的止血抑菌层以多孔淀粉接枝丙烯酸形成的共聚物为基材,基材内分布有抗菌剂;所述的粘附层为单宁酸与聚乙二醇衍生物共混组成的胶粘剂;所述的检测层以细菌纤维素膜为基材,基材的纳米纤维内分布有酶切报告分子;所述防护抑菌层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的醋酸纤维素膜为基体,基体的纳米纤维内分布有抗菌剂;所述抗菌剂包括各类抗生素、无机抗菌材料如纳米银、天然抗菌材料如甲壳素以及光敏分子如金丝桃素、卟啉、2,2

:5',2
”-
三噻吩-5-甲醛以及季铵盐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聚乙二醇衍生物包括聚乙二醇、醛基化的聚乙二醇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酶切报告分子包括4-甲基伞形酮酰-β-D-吡喃葡糖酸苷、4-甲基伞型酮-β-D-葡糖苷酸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2.一种高效止血抗菌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1)止血抑菌层的制备1.1)称取一定质量的淀粉置于装有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0.05%~0.5%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磁力搅拌1~4h以去除蛋白。最后用标准检验筛过滤以除去粗纤维,过滤后烘干得到预处理淀粉,称取一定质量的预处理淀粉置于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1%~5%的盐酸以配成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20%~60%的淀粉乳液,然后在温度为45~65℃下搅拌30~100min,最后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节其pH值至7.0,过滤、水洗三次后烘干得到酸水解淀粉,称取5g酸水解淀粉置于含有pH=4.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的三颈烧瓶中,于20~80℃预热0.5h后,加入用少量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稀释的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溶液,使得复合酶加入量为水解量的20%~7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0~30h后加入5~6mL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4%的NaOH溶液终止反应,过滤、水洗三次后烘干得到酸-酶解淀粉;1.2)在三颈烧瓶内加入2.5~3g的酸-酶解淀粉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再将配制好的丙烯酸中和度为40%~80%的混合液移入三颈烧瓶内,一侧安装玻璃塞,另一侧通氮气,于30~80℃下依次加入交联剂、引发剂,搅拌至溶液黏稠,停止搅拌,于氮气保护下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将产品干燥后用水和乙醇反复洗涤,随后将其浸入抗菌剂如金丝桃素溶液或将其浸入2,2

:5',2
”-
三噻吩-5-甲醛溶液内搅拌24h,将负载有抗菌剂或2,2

:5',2
”-
三噻吩-5-甲醛溶液的产品干燥,最终得到止血抑菌层材料;2)粘附层的制备2.1)取0.5~2g聚乙二醇加入到溶解有8~32g的4-羧基苯甲醛,95~380g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以及30~120g的4-二甲氨基吡啶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于37℃下搅拌反应0.5~2天,随后将产物用1mol/L盐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以及盐水洗涤,将有机层真空干燥后得到醛基化聚乙二醇;2.2)吸取300~600uL浓度为1g/mL的醛基化聚乙二醇透明溶液与2000uL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杨浩王静梁躍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