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50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2
本公开涉及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1);气囊组件(2),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1)上,且包括多个第一气囊(21)和多个第二气囊(22),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和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沿所述引流管体(1)的周向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的充入和释放工作流体的过程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的充入和释放工作流体的过程相互独立。体的过程相互独立。体的过程相互独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吻合口瘘是结直肠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腹腔内严重感染,从而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此外,结直肠术后的吻合口瘘还有可能造成患者术后的吻合口狭窄、排便功能障碍等远期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生存率,影响生存质量。
[0003]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吻合口张力、肠腔内压力及吻合口血运等因素有关。有证据表明,术后直肠内持续减压引流以降低肠腔内压力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而有效的直肠腔内减压引流及减压引流物的固定是成功的前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包括:
[0005]引流管体;
[0006]气囊组件,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上,且包括多个第一气囊和多个第二气囊,所述多个第一气囊和所述多个第二气囊沿所述引流管体的周向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一气囊的充入和释放工作流体的过程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的充入和释放工作流体的过程相互独立。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沿所述引流管体的周向交替设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组件位于所述引流管体沿轴向第一侧的端部,相邻的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在扩张状态下相互紧贴,并在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形成位于第一侧的沟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10]第一充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体的管壁内,所述第一充流管包括第一环形管段和第一直管段,所述第一环形管段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一环形管段连通,且沿所述引流管体的轴向延伸;
[0011]第二充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体的管壁内,所述第二充流管包括第二环形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二环形管段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连通,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环形管段连通,且沿所述引流管体的轴向延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13]外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上,被配置为在所述引流管体插入人体腔道的状态下,与所述气囊组件分别在所述人体腔道的腔道口外侧和内侧沿所述引流管体的轴向对所述引流管体进行固定限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15]第一充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体的管壁内,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气囊连通;
[0016]第二充流管,位于所述引流管体的管壁内,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连通;
[0017]第三充流管,具有位于所述外固定座内、且与所述第一充流管连通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并从所述外固定座向外引出的第二部分;
[0018]第四充流管,具有位于所述外固定座内、且与所述第二充流管连通的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连通、并从所述外固定座向外引出的第四部分。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20]第一测压气囊,与所述第三充流管的第二部分连通,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三充流管和所述第一充流管向所述多个第一气囊注入工作流体;
[0021]第二测压气囊,与所述第四充流管的第四部分连通,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四充流管和所述第二充流管向所述多个第二气囊注入工作流体。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23]流体引导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三充流管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充流管的第四部分连通,被配置为根据设定程序引导工作流体按照预设周期交替地流入所述多个第一气囊和所述多个第二气囊。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25]引流容器,位于所述外固定座远离所述气囊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引流管体远离所述气囊组件的一端形成可装拆的连接。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容器包括柔性引流袋。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容器具有与所述引流管体远离所述气囊组件的一端进行插接的接驳口,且所述引流容器的底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接驳口的截面积。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座包括:
[0029]管体连接部,与所述引流管体连接;
[0030]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沿纵向分别连接在所述管体连接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横向宽度。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座的横向宽度沿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所述管体连接部一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管体连接部一侧的端部呈圆弧形。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邻近所述气囊组件一侧的表面相对于所述气囊组件呈内凹弧面。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引流管体插入直肠的状态下,对人体的会阴部及所述会阴部到肛门的皮肤进行抵靠,所述第二固定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引流管体插入直肠的状态下,对人体的尾骨尖及所述尾骨尖到肛门的皮肤进行抵靠。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0035]第一冲洗注药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引流管体的管壁内,所述第一冲洗注药管包括第三环形管段和第三直管段,所述第三环形管段位于所述引流管体远离所述外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三直管段与所述第三环形管段连通,且沿所述引流管体的轴向延伸;
[0036]第二冲洗注药管,具有位于所述外固定座内、且与所述第一冲洗注药管连通的第五部分和与所述第五部分连通、并从所述外固定座向外引出的第六部分;
[0037]其中,所述第三环形管段沿周向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多个开孔被配置为向外喷射
冲洗液或药液。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座包括:与所述引流管体连接的管体连接部以及沿纵向分别连接在所述管体连接部的两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冲洗注药管、所述第二充流管和所述第四充流管均在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所述管体连接部一侧的端部向外引出。
[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座在所述引流管体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引流管体的位置可调。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体的长度为50~60mm,和/或所述引流管体的内径为15mm,和/或所述引流管体的管壁厚度为1.5mm。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组件位于所述引流管体沿轴向第一侧的端部,所述气囊组件至少在扩张状态下与所述引流管体的端部平齐或超出所述引流管体的端部。
[00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座位于所述引流管体沿轴向第二侧的端部,且所述引流管体的第二侧端部沿轴向未超出所述外固定座远离所述气囊组件的一侧的最远端。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座的材料是透明的。
附图说明
[0044]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1);气囊组件(2),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1)上,且包括多个第一气囊(21)和多个第二气囊(22),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和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沿所述引流管体(1)的周向排布,且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的充入和释放工作流体的过程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的充入和释放工作流体的过程相互独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1)与所述第二气囊(22)沿所述引流管体(1)的周向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2)位于所述引流管体(1)沿轴向第一侧的端部,相邻的所述第一气囊(21)与所述第二气囊(22)在扩张状态下相互紧贴,并在所述第一气囊(21)与所述第二气囊(22)之间形成位于第一侧的沟槽(2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充流管(23),位于所述引流管体(1)的管壁内,所述第一充流管(23)包括第一环形管段(23a)和第一直管段(23b),所述第一环形管段(23a)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连通,所述第一直管段(23b)与所述第一环形管段(23a)连通,且沿所述引流管体(1)的轴向延伸;第二充流管(24),位于所述引流管体(1)的管壁内,所述第二充流管(24)包括第二环形管段(24a)和第二直管段(24b),所述第二环形管段(24a)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连通,所述第二直管段(24b)与所述第二环形管段(24a)连通,且沿所述引流管体(1)的轴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固定座(3),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1)上,被配置为在所述引流管体(1)插入人体腔道的状态下,与所述气囊组件(2)分别在所述人体腔道的腔道口外侧和内侧沿所述引流管体(1)的轴向对所述引流管体(1)进行固定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充流管(23),位于所述引流管体(1)的管壁内,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连通;第二充流管(24),位于所述引流管体(1)的管壁内,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连通;第三充流管(25),具有位于所述外固定座(3)内、且与所述第一充流管(23)连通的第一部分(25a)和与所述第一部分(25a)连通、并从所述外固定座(3)向外引出的第二部分(25b);第四充流管(26),具有位于所述外固定座(3)内、且与所述第二充流管(24)连通的第三部分(26a)和与所述第三部分(26a)连通、并从所述外固定座(3)向外引出的第四部分(26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测压气囊(27),与所述第三充流管(25)的第二部分(25b)连通,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三充流管(25)和所述第一充流管(23)向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注入工作流体;第二测压气囊(28),与所述第四充流管(26)的第四部分(26b)连通,被配置为经由所述
第四充流管(26)和所述第二充流管(24)向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注入工作流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引导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三充流管(25)的第二部分(25b)和所述第四充流管(26)的第四部分(26b)连通,被配置为根据设定程序引导工作流体按照预设周期交替地流入所述多个第一气囊(21)和所述多个第二气囊(22)。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容器(4),位于所述外固定座(3)远离所述气囊组件(2)的一侧,且与所述引流管体(1)远离所述气囊组件(2)的一端形成可装拆的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革刘翰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稻田诊断试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