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745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包括衔接于卸料输送皮带出料端下方的双向输送皮带,双向输送皮带两端的下方分别衔接有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计量输送单元A、B均包括桁架,桁架与机架之间设置称重计量传感器,桁架上设置有输送带。上述方案中,在计量输送单元B接料的过程中计量输送单元A完成计量称重任务并将物料输送至下游而空出输送带等待下一次的接料、称重过程,这样既完成了物料的静态的精确计量,又保证了双向输送皮带的连续工作,当然也就保证船舱物料的连续卸料过程。料过程。料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连续输送过程中的计量和输送。

技术介绍

[0002]大流量物料计量方式一般采用连续累计自动衡器和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指皮带输送机计量秤,即皮带秤、螺旋秤、圆盘式计量转子秤以及减量秤(或为失重秤)。连续累计自动衡器也称为动态衡器,其物料是在连续输送的运动过程过程中进行计量的,是根据单位长度的重量和单位时间的速度,按照微积分的方式进行的累积计量,采集的数据和实际物料运行状态瞬时单位长度的重量偏差比较大,累积计算的计量结果精度稳定性波动大,难以满足流量大、精度要求高的状况下的计量。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指固定式电子衡器,物料是在静态状态下进行的计量,一般有料斗秤、汽车衡、平台秤等代表性的衡器,其计量精度高,能满足物料贸易计量精度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流量大、物料价格高、能实现连续工作和计量的需求。港口、码头、物料的运输形式通常采用的是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其特点是输送量大、运行成本低。对于物料贸易结算价格高的商品一般采用货轮吃水线方式,其计量误差值比较大,对于商品购买者价值损失大,所以必须解决贸易结算中物料价格高,流量大状态下精度持续稳定、连续累计计量的问题。
[0003]从港口或码头由输送机输送的粉状物料连续不断地输送至计量装置,在输送机上安装皮带秤可以实现连续输送过程中的动态计量。由于运输流量波动大,皮带输送机胶带受粉状物料流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皮带张力变化大,导致皮带秤二个关键技术参数如重量信号和速度信号瞬时状况下变化波动无常,影响皮带秤的计量精度,且日常使用过程中对皮带秤的校验方法采用链码、砝码校验与实际计量精度使用相比偏差大,实际计量精度大于0.5%,且不稳定。皮带秤虽然使用广泛,但作为粉状物料贸易结算不能被供需双方接受,为此实现对皮带输送机粉状物料结算必须选用供需双方接受的计量精度达到0.2%以上的计量系统。
[0004]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散货码头在线连续静态计量输送系统和输送工艺”(CN103787097A)的专利文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船体吃水位变化来计算卸货量存在的计量精度低的问题。”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静态计量料仓1、位于静态计量料仓1上方用于将物料装入静态计量料仓1的装料输送机2、用于将物料从货船上转移至装料输送机2的的第一皮带输送机3和位于静态计量料仓1下方用于将物料输送至转运站4的第二皮带输送机5。系统还包括缓冲料仓6,所述缓冲料仓6的装料口对应设置在静态计量料仓的出料口下方,所述缓冲料仓6的出料口设置有将物料下放到第二皮带输送机5上的给料机7。
[0005]该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是若干并列设置的静态计量料仓1与装料输送机2之间的衔接问题,即由于存在多个静态计量料仓1,必然要求装料输送机2能够将物料分别输送到相应的静态计量料仓1的料斗进口处。这种必要的衔接转位动作是基于何者的运动而实现的,文献并未公开。如若是静态计量料仓1是可位移而装料输送机2是固定
的,则静态计量料仓1的称重装置和车载式液压开闭机构将随之位移,所有的附属件将随之一同位移,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管线布置和导送的复杂;反之,如若是静态计量料仓1为固定式而装料输送机2是位移式的,又将出现装料输送机2如何接受来自第一输送皮带3的来料衔接问题;其二是静态计量料仓1下方还要对应布置缓冲料仓6,这种上下布置料仓的方案实为万难之举,因为需要设置多层工作(支撑)平台,占据太高的空间高度,同时还要将物料输送到高处,无疑增加第一输送皮带3的设备投入和占据的空间场地;其三是,该现有技术并未公开第一输送皮带3连续输送物料的过程中,静态计量料仓1的计量过程是如何实现的的具体方案;即使公开了相关的称重方案,作为计量对象或称计量客体的静态计量料仓1来讲,由于物料的含水率、粒度大小及黏附性等,都可能影响静态计量料仓1的出料效率,严重的将导致出料困难甚至出现堵塞而无法出料,所以连续输送并计量的目的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保证物料连续卸料过程中对所卸物料实施静态精确计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两种基本技术方案:
[0008]一种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包括衔接于卸料输送皮带出料端下方的双向输送皮带,双向输送皮带两端的下方分别衔接有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计量输送单元A、B均包括桁架,桁架与机架之间设置称重计量传感器,桁架上设置有输送带。
[0009]上述方案中,双向输送皮带两端的下方分别衔接有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双向输送皮带本身是固定布置的,只是其输送带可以实现双向输送,即通过动力机构或传动机构的换向传递动力,实现双向输送皮带的双向输送,确保物料从船舱中连续的卸运,被连续卸运的物料交替地输送到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即计量输送单元A上接收到承接能力的物料后,双向输送皮带则向计量输送单元B卸料,在计量输送单元B接料的过程中计量输送单元A完成计量称重任务并将物料输送至下游而空出输送带等待下一次的接料、称重过程,这样既完成了物料的静态的精确计量,又保证了双向输送皮带的连续工作,当然也就保证船舱物料的连续卸料过程。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2的右视图;
[0013]图4是图2中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5是图3中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6是阀门的示意图;
[0016]图7是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首先说明的是抵达码头、港口的货船,其载运的粉状物料通过输送皮带从货舱中
卸下,首先抵达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向输送皮带10,由本专利技术双向输送皮带10交替的向下游输送,而双向输送皮带10接受来自船舱的物料则是连续的,首先就是实现了物料的连续输送问题;紧接着就是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分别对接收的物料进行独立的静态计量,确保了计量的精度,然后再向下游输送。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是,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包括衔接于卸料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的双向输送皮带10,双向输送皮带10两端下方分别衔接有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计量输送单元A、B均包括桁架20,桁架20与机架之间设置称重计量传感器40,桁架20上设置有输送带21。
[0019]计量完毕的物料由下游的输送机构接收并继续向下游输送,为此输送带21的出料端下方衔接有转运皮带60。
[0020]为了确保计量的精度,所述的桁架20两端设置有称重计量传感器40。更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桁架20两端设置有称重计量传感器40且一端对称设置两个。首先,通过桁架20来布置输送带21基本保证了物料布料的均匀性以减少桁架20的中段发生绕度过大的变形,为提高计量的准确,在每端对称设置称重计量传感器40,即每端至少设置两个称重计量传感器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衔接于卸料输送皮带出料端下方的双向输送皮带(10),双向输送皮带(10)两端的下方分别衔接有计量输送单元A、计量输送单元B;计量输送单元A、B均包括桁架(20),桁架(20)与机架之间设置称重计量传感器(40),桁架(20)上设置有输送带(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带(21)的出料端下方衔接有转运皮带(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0)两端设置有称重计量传感器(40)。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0)两端设置有称重计量传感器(40)且一端对称设置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带(21)一端高、一端低的倾斜状布置且高端为出料端,称重计量传感器(40)布置在桁架(20)的底部等高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带(21)的出料端与下方的转运皮带(60)的接料位之间设置有缓冲料仓(50)。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计量输送单元A、B均包括位于上部的料仓(30),料仓(30)的下端出料口与输送带(21)接料部位衔接,料仓(30)的下端出料口处设置放料阀门(3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计量输送单元A、B均包括位于上部的料仓(30),料仓(30)的下端出料口与输送带(21)低端接料部位衔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态计量物料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料仓(30)的下端出料口彼此两两相对布置的四块围板的板边围成的区域构成,其中一对是相对布置的下板边为直边(311)的第一板(31),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平孙文杰刘安林赵耀王正斌尚俊超何建平沈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灵衡器制造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