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29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学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视化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Fe
3+
的检测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微量Fe
3+
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检测Fe
3+
的方法常用的是仪器分析的手段,如ICP-AES、AAS和 ICP-MS等,但是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着耗时、使用过程复杂的缺点。使用仪器检测,灵敏度往往因仪器本身的质量而异,而且,无法实现肉眼的检测,不适用于现场实时可视化检测。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该探针,在可见光下即可实现肉眼检测,适用于现场实时可视化检测,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化学式如式I所示:
[0008][0009]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该化合物为2,4,6-三(4-肟基苯氧基)-1,3,5-三嗪,简称为TMPOT,其具有1,3,5-三嗪环和芳香醛肟的特殊结构,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能与许多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络合,因此同样能与 Fe
3+
结合,不同的是,TMPOT与Pb
2+
、Zn
2+
、Co
2+
、Cu
2+
、Ni
2+
、Mn
2+
、Cr
3+
溶液混合,在紫外光区可出现吸收峰,但是在可见光区只与Fe
3+
结合出现吸收峰,所以TMPOT可实现对Fe
3+
的可视化检测。
[0010]上述探针的制备方法为:
[0011](1)三聚氯氰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得到2,4,6-三(4-甲酰基苯氧基)-1,3,5
-ꢀ
三嗪TRIPOD中间体;
[0012](2)TRIPOD中间体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探针2,4,6-三(4-肟基苯氧基)-1,3,5-三嗪TMPOT。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2,4,6-三(4-甲酰基苯氧基)-1,3,5-三嗪 TRIPOD中间体的制备过程具体包括:
[0014]11)将THF溶液、三乙胺和对羟基苯甲醛混合,搅拌均匀,得溶液I;
[0015]12)在超声波作用下,向所述溶液I中滴加含三聚氯氰的THF溶液,滴加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温度升至60℃,继续反应至反应体系变浑浊,冷却、静置、抽滤,除去不溶物,得溶液II;
[0016]13)将所得溶液II加入到Na2CO3溶液中,得白色絮状固体,对白色絮状固体抽滤、水洗、干燥、重结晶,得2,4,6-三(4-甲酰基苯氧基)-1,3,5-三嗪TRIPOD 中间体。
[0017]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传统方法合成TRIPOD的合成工艺极其复杂,反应所需成本比较高,大多数以苯为溶剂,此实验方法毒性大、且产率低。本专利技术以营口地方企业“营创三征”生产的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一步合成的方法,得到了TRIPOD,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和产品产率高的优点。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三聚氯氰与对羟基苯甲醛的物质量比为1:4。
[0019]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三聚氯氰与对羟基苯甲醛的物质量比决定着TRIPOD的合成质量,通过大量摸索发现,将两者物质的量控制为1:4 时,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TRIPOD。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滴加速度为0.1ml/秒。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2,4,6-三(4-肟基苯氧基)-1,3,5-三嗪 TMPOT的具体制备过程包括:
[0022]21)取盐酸羟胺溶液、TRIPOD溶于中,得溶液III;
[0023]22)在水浴条件下,向所得溶液III中边搅拌边滴加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0℃,保温2h,冷却、静置至无色透明针状晶体析出;
[0024]23)过滤,将无色透明针状晶体溶于80-90℃热水后降温再次结晶、洗涤、真空干燥,得到2,4,6-三(4-肟基苯氧基)-1,3,5-三嗪TMPOT。
[0025]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反应结束后升温至80℃左右并保持此温度2h,便于蒸出THF并破坏掉过量的羟胺。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盐酸羟胺与TRIPOD的物质量比为10:1。
[0027]由于盐酸羟胺在反应体系中不稳定,所以盐酸羟胺的量需要远远超过 TRIPOD的量,这样才能充分反应。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滴加NaOH溶液的具体操作为:先在 30min内滴加一半的量,反应1h后再在30min内滴加完另一半。
[0029]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间隔滴加氢氧化钠为的是控制体系中盐酸羟氨的量,因此我们加入的反应物盐酸羟胺遇到氢氧化钠会生成羟氨,羟氨不稳定容易分解,所以采用间歇式加入NaOH,保证反应体系中羟氨的量,使反应进行完全,产率提高。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洗涤为以二氯甲烷洗涤2-3次。
[0031]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探针在可视化检测Fe
3+
中的应用。
[003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0033]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了2,4,6-三(4-肟基苯氧基)-1,3,5-三嗪TMPOT,该化合物可以与Fe
3+
进行配位络合,配体TMPOT在水溶液中就可与Fe
3+
离子配位,起初的溶液呈紫黑色溶液,随着辅助配体水分子的配位作用,由于配位方式的改变,溶液的颜色会从深紫色变为兰灰色,最后变为墨绿色而达到平衡态,而且在水溶液中,TMPOT对其他金属离子并不具备识别作用;配体TMPOT 和Fe
3+
水合离子在500~1000nm波段几乎没有吸收,但TMPOT与Fe
3+
形成的配合物在初始平衡状态时,在580nm处出现较强的吸收峰,配合物显现紫黑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到达最终平衡状态时,该配合物的吸收到红移到700nm 处,最终配合物显现墨绿色。通过以上TMPOT配体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的研究,得出水相体系中TMPOT对Fe
3+
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其特征在于,化学式如式I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三聚氯氰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得到2,4,6-三(4-甲酰基苯氧基)-1,3,5-三嗪TRIPOD中间体;(2)TRIPOD中间体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探针2,4,6-三(4-肟基苯氧基)-1,3,5-三嗪TMPO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11)将THF溶液、三乙胺和对羟基苯甲醛混合,搅拌均匀,得溶液I;12)在超声波作用下,向所述溶液I中滴加含三聚氯氰的THF溶液,滴加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温度升至60℃,继续反应至反应体系变浑浊,冷却、静置、抽滤,除去不溶物,得溶液II;13)将所得溶液II加入到Na2CO3溶液中,得白色絮状固体,对白色絮状固体抽滤、水洗、干燥、重结晶,得2,4,6-三(4-甲酰基苯氧基)-1,3,5-三嗪TRIPOD中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所述三聚氯氰与对羟基苯甲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可视化检测Fe
3+
的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燕王杰邓书平吴晓申卢申杨欣桐高文马玉群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